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来自两会的声音

来源:文艺报 |   2019年03月20日13:48

杨晓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当下的文艺创作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匹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个时期的暂时局面,应从多方面综合努力,必将有所改观。

应尽快改变中国艺术教育的西方模式。中国当下的艺术教育框架基本来自于上世纪先学习欧洲、之后全盘学习苏联而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民族传统的重视使国人认识到传统的重要性,同时西方现代艺术的积极探索也为我们的教育增添了新内容,但总体构架仍然是苏联模式,众多艺术学院的基础课程大部分采取的还是西方模式和课程结构,这种现状与今天我们对文化自信的强调相去甚远。建议教育部要重视艺术和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尽快组织各方面专家根据时代和国情的要求,从历史的高度以中国优秀文化为主体,高屋建瓴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工程,时不我待,功在千秋。

艺术院校要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研究辅之。艺术研究应该更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在艺术院校史论系和综合大学展开研究是其主要途径。但长期以来,艺术院校一直被当做一般学科对待,不注重实践,以研究类成果衡量水平(比如美术学院也以论文论学位、评职称),长此以往,艺术院校必将变为研究院,没有实践的“曹雪芹”,就没有研究的“红学家”。没有了实践的研究将破坏艺术的发展,情况严重,尽管教育部也采取了默许“实践类博士”的做法,但也无济于事。建议教育部重视此事,真正坐下来解决,按照学科发展规律办事。

由于历史的原因,哲学社科和文学艺术类专业一直没有建立起院士制度,经过新中国几代人的努力,尤其是按照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立文学艺术类院士的荣典制度很有必要,设立“高峰”平台,就有高标准、高要求。同时,在专业职称评定中,文学艺术类没有正高职一级的做法也不合理,这些都希望有关部门根据时代需求,认真考虑解决。

(作者系中国美协副主席,画家)

林阳:加强对版权输出的奖励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成为每个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些年全球化的冲击以及“去中国化”的发展对台湾出版业及社会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互联网的兴起占用了阅读时间,出版机构逐年萎缩,作者版税不断下降,简体版读物上架率极低等。7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对两岸关系和发展充满信心,不断推动两岸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在国际竞争激烈,文化入侵日益严峻的今天,对港澳台地区出版业的支持不仅可以增进同胞亲情福祉,在新时代携手同心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更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为此,我建议要加强对港澳台地区版权输出的奖励和支持。近些年国家相关领导、机构对中国大陆出版社的版权输出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设立了“经典中国”“丝路书香”“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多种资助项目,但主要针对的是输出地为欧美各国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图书版权。加强对港澳台地区版权输出的奖励及支持认可,既有利于大陆出版业外向型业务的拓展,也能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既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也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播。

进一步推进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出版简转繁工作。现今,台湾当局以“去中国化”为主的政治措施,拆分两岸的血脉、情感,以达到分裂国土的目的,其行径值得警惕。基于当前形式,务必要强化台湾是中华文化一部分的认同感,使其明确自己的根源,进而能有身为中华文化、中国一分子的认同。因此,进一步推进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出版简转繁工作,也是深化两岸未来一统的重要心理及文化工作。将大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简体版出版物,转为繁体字版在台湾出版、发行,不仅有助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了解,更是极具中国意识的任务和工作。尤其对于以“绘本”“连环画”等形式出版的图书,简转繁的工作更具积极、深远的意涵:在孩子们幼儿、少儿、青少年各主要成长阶段及意识形成时期,为其心灵扎下中华文化的根苗,随着他们的成长,文化之根日渐深入人心,也就更能体悟到自己身为中华文化的一分子。

“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出版物的简转繁是应要全力推进的一项工作,甚至可以将其作为长期的“希望工程”持续推进。希望政府以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为基点,加强对出版业的支持及对相关项目的推进,为强化国家软实力,达到两岸互利共赢,振兴中华助力。

(作者系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书法家)

董希源:推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沿“一带一路”走出去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6年。6年来,“一带一路”朋友圈成绩斐然。之所以在短短时间内成果显著,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民心相通”。而实现民心相通,一个很重要的桥梁便是文化交流。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历史、宗教、文化、社会制度不同,故以文化艺术为媒介的交流和沟通尤显重要。近几年来,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都很好地借助自己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融通中外,兼论中西,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展示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成果,让各国人民更好地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举国上下共同关注“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推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书画艺术沿“一带一路”走出去,必将发挥艺术交流的纽带作用、肩负起更重要的交流使命。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近年来,我多次参加中国美协等机构组织的书画艺术海外交流活动,如“艺术与和平”主题与“一带一路”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展览活动等。在此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加大中国书画艺术在海外交流步伐的必要性。特别是去年,我应邀到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写生采访与艺术交流活动时,和当地艺术家和华侨华人广泛接触、深入交流,感觉到他们对中国书画艺术有很强的了解需求,特别是华侨华人,非常渴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自觉担当起文化使者的任务。因此我们应支持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沿“一带一路”进一步走出去,在讲好中国故事、阐述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同时,让世界人民通过欣赏中国书画艺术作品来读懂和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为“一带一路”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此,要支持并引导中国美术家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集中创作出一批作品,展示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优美生态,真实地反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多方交往的良好态势。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举办中国美术作品巡回展览,出版多语种版的中国画册,充分利用现有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一带一路”美术馆联盟等机构和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技术平台,推介中国优秀的美术作品,举办美术普及型讲座和培训班,以增强中国文化和美术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对中国的美术家尤其是自由职业艺术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艺术创作与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自由职业艺术家是一支活跃在艺术创作第一线的队伍,是对外文化交流的潜在有生力量,更具有传承发展传播中华文化的热枕与担当。但参与对外文化交流的机会与渠道相对缺乏,建议有关部门在组织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中,给予自由职业艺术家更多的参与机会,并予以具体的组织指导和必要的经济支持。

此外,希望条件成熟时,成立“新文艺群体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为自由职业艺术家给予精准支持和帮助,形成全社会多渠道扶持鼓励优秀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的文化战略;建议主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资助自由职业美术工作者进行“一带一路”美术主题创作交流活动。还有就是建议各美术院校增加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专业留学生,尤其招收海外华侨华人学生,提供必要的奖助学金,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中国文化与艺术,培养高层次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美术使者。

(作者系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