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颗鸭头丸 “吃”出传世名作

来源:解放日报   | 陈俊珺  2019年03月15日07:32

王献之《鸭头丸帖》

前不久,备受关注的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落幕。在众多重量级展品中,有一件被董其昌称为“烜赫有名之迹”的作品,吸引了大批观众,那就是被称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是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名作,全文只有15个字:“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帖中的“鸭头丸”是一味中药,深得历代名医推崇,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道:“鸭头丸,治阳水暴肿,面赤烦躁,喘急,小便涩,其效如神。此裴河东方也。”

东晋的文人雅士特别喜好养生,从此帖的语气来看,可能是王献之身体抱恙,朋友推荐他服用鸭头丸,可他服用后觉得药效不佳,于是“明天大家聚会,到时再和大家见面讨论这个药。”这15个字并非事先准备、刻意而为的艺术作品,而是作者随手而书的一纸与友人之间的便条。不想写者无意,受者有心,被收藏流传于世。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破体书”的最佳代表,是他独创的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多体兼容式的“行草书”和“一笔书”。其中的“鸭”字,左右开合与疏密自然而生动。“头”字左边的“豆”写得紧密而小。右边的“页”比左边大得多,并且上下错位,意象出乎常规。

唐太宗评价王献之的书法“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认为这是一种缺憾。然而在大多数人眼里,“疏瘦”是一种美。《鸭头丸帖》入藏明宫廷时,深得明神宗的喜爱,他常常携带此帖随时欣赏,爱不释手。明代王肯堂在《鸭头丸帖》的题跋中写下了“天下法书第一”的评价。

除了《鸭头丸帖》,王献之还会不时写下自己的病痛和服药感受。在《肾气丸帖》中,他告诉朋友,肾气丸效果不错,十剂一疗程才会有疗效。在《江州帖》中,王献之提到自己胛痛。在《消息帖》和《疾不退帖》中,王献之说自己头痛。《昨日诸愿帖》和《安和帖》则告诉别人他腹泻了。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大书法家的身体情况堪忧。公元386年,年仅43岁的王献之病逝。

(陈俊珺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