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少数民族委员走上“委员通道”,接受中外记者采访 “通”向世界,“道”出自信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张国欣  2019年03月12日16:56

3月9日,3位少数民族委员走上“委员通道”,接受中外记者采访。 张国欣摄

3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启第二场“委员通道”。新疆舞蹈家协会主席迪丽娜尔·阿布拉、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学教师扎西、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民廷·巴特尔等3位少数民族委员现身通道,围绕少数民族文艺工作、民族地区教育及草原生态建设等议题,接受中外记者采访。

“我是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牧民。”廷·巴特尔身着西装,第一个发言。

“我来自美丽的新疆,是有着40年舞龄的文艺工作者。”身着嵌有白花纹的红色丝绒服饰,迪丽娜尔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我叫扎西,是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学的藏文老师。”扎西身着藏袍,用藏文做自我介绍,大会为他配备了翻译人员。

记者把第一个问题抛给迪丽娜尔,询问关于新疆文艺演出的情况。

“我们的‘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等演出活动在新疆大地火热开展,文艺工作者带着优秀作品到人民中去,为他们送去精神食粮。通过文艺演出,老百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迪丽娜尔说。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今后我们要更多地到基层,到老百姓身边去,为他们服务、向他们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迪丽娜尔说。

记者问扎西:“现在孩子们上学的条件怎么样?这些年学校有哪些变化?”

扎西用藏语回答了这一问题。扎西说,他所任教的学校建于1990年,当时只有8名教师、108名学生和1栋教学楼;现在学校已经有155名教师、2112名学生和3栋教学楼,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扎西介绍,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在西藏,农牧民子女享受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还有“组团式”教育援藏、内地西藏班等帮扶政策。

“现在,在西藏,不管是县城、乡镇还是村庄,最漂亮、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扎西表示,作为教育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后他将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向廷·巴特尔提的问题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廷·巴特尔的回答干脆有力:“保护草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廷·巴特尔介绍,当年为推进草原生态建设实行“减羊增牛”政策,他把自己家草场上的羊群卖掉,改成养牛,效益很好。“草场‘减羊增牛’后,野生动物多了很多,有狍子、狐狸、獾子,夏天有一些鸟类也到草原上繁衍。”廷·巴特尔说,嘎查的人均收入从2002年的700元增长到现在的18800元,“我们牧民有责任保护内蒙古的大草原,让内蒙古的草原更美好。”

回答完毕,3位委员向媒体鞠躬示意。记者注意到,媒体席中有外媒记者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