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管培俊建议:支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张国欣  2019年03月12日16:55

“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既要扶贫又要扶智,职业教育具有这两个方面的作用。”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十分紧迫,意义重大。

近年来,在中央和各地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就,但在教育全局中仍然相对滞后,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短板。据管培俊介绍,全国10个高中阶段教育职教招生比例不足40%的省区,有7个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集中的区域。民族八省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尤为不足,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最低标准。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要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政策、金融支持力度,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产业不发达,有效需求不足,缺乏倒逼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因而需要国家采取特殊政策,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管培俊说。

发展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规划要先行。管培俊建议,一方面,要制定和实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总体规划,把职教发展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3个国家级规划结合起来,与教育扶贫结合起来。加强省级统筹力度,针对民族地区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导向,出台相关政策,设置职教专业;培育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支柱产业,形成“造血”机制。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集中力量重点支持一批高质量职业学校,不必县县办职校,避免资源分散和低水平办学。另一方面,要编制实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跨区域规划。深度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加强跨区域协作,实现精准支援。发挥东部地区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对口帮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推广北京、天津等省市对口支援南疆职业教育的经验,采取托管、合作冠名、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扩大职业院校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规模,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和支持。持续做好西藏、新疆内地中职班招生培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资源丰富多样、生态环境优美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是民族地区实现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最大优势和重要支撑。管培俊认为,可以设立面向职业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扶持资金,以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为着力点,促进产教融合。“要完善民族技艺学校传承制度。支持民间艺人、技艺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建立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在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承、民族传统医药、现代农牧业等方面办出特色。这样可以同时促进职业院校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举两得。”管培俊说。

在校企合作方面,管培俊建议,制定校企合作促进法和学生实习法。借鉴国际经验,专门立法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权利。建立奖励补偿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直补、购买服务等举措,鼓励行业企业举办和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完善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制度。

高素质“双师型”师资的短缺,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可采取国家公费师范生办法选拔培养高素质‘双师型’师资。”管培俊表示,中央财政可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发挥优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优势,面向民族边远地区职业院校定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公费师范生。同时,选拔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职攻读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和工学博士,为民族地区培养一批双语兼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骨干教师,提高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师整体素质。

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管培俊表示,对于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的职业教育要给予特殊支持。“可设立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提高中高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中等职业教育奖助学金重点向民族边远地区倾斜。”管培俊说,要结合精准扶贫,帮助支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