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全国政协委员李梅:建议设立“梨园节”

来源:文艺报 | 李梅  2019年03月11日08:51

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提高社会对传统艺术及其从业者的认同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李梅建议设立“梨园节”。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充分运用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中国戏曲艺术从诞生至今始终将礼义廉耻、忠孝节义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表达内容。无论是大城市设备先进、灯火辉煌的专业剧场,还是基层农村露天搭起的简易舞台,戏曲的“高台教化”从未缺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戏曲艺术工作者的劳动得到进一步认可。我国戏曲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和表演人才,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广大戏曲工作者辛勤耕耘、服务人民,取得了显著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外交流交往不断加深,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戏曲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内在动力、广阔空间。

“梨园弟子”最早并非指戏曲演员,而是指乐器演员。《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玄宗李隆基精通音律,喜欢音乐,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遂挑选了300名乐工在皇宫的梨园中专门教其演奏《法曲》,唐玄宗亲临指导,称这些乐工为“梨园弟子”,这就是“梨园弟子”的由来。后来,人们就把乐工统称“梨园弟子”,刘禹锡诗句“梨园弟子清词来,琼枝未识魂空断”中的“梨园弟子”指的就是一般乐工。随着时代的前进,“梨园弟子”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元末明初高则诚的《琵琶记》中有一句开场白“今日梨园子弟,唱演琵琶记”,可知当时这一词已经不单指演奏乐器的乐工,而是指戏曲演员了。此后,这个称呼一直被沿用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包括戏曲演员在内的许多文化、艺术门类的工作人员,被统称为“文艺工作者”,但是围绕戏曲开展的各类文艺节目大都会冠以“梨园”之称。例如,璀璨梨园、梨园春等。戏曲艺术工作者都有浓浓的“梨园”情节。作为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戏曲从业人员,“梨园节”的设立,可以进一步调动广大戏曲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加强行业自律,争取做德艺双馨的梨园子弟;也可以进一步宣传,提高青年一代对“梨园”的认知度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