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震中:潜心研究铸精品

来源:人民政协报 | 王震中  2019年03月07日09:29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发表了重要讲话,非常鼓舞人心。我认为这次讲话与他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2016年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姊妹篇”的关系,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一以贯之,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使我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多彩,它可划分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这三次讲话就属于其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点希望,首先是“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作为历史研究者,我理解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让自己的史学著作有思想穿透力,这也是我们以往所说的著书就要立说。著书立说回答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问”。与时代同步伐还要求我们想国家和民族之所想,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发展之轨迹。

接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我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以人民为中心;二是表现形式要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不仅文艺作品是这样,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也要这样。以前“戏说历史”为什么有市场?就是因为历史研究者在这个领域里没有充分发声,受人民欢迎的、深入浅出的精品力作不多,结果就被“戏说”占领了。与“戏说历史”相对抗,我曾提出“正说历史”,即把高、尖、深的历史研究及时地转化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生动的、通俗的作品。“戏说”有一定的艺术性,而“正说”应该既具有真实性、学术性,也要有艺术性、可读性、生动性。20世纪30年代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影响了一两代年轻人,就是因为它具有普及性、可读性和生动性,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传播上要活泼生动。

第三点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什么是好作品?那就是有原创性的精品,决不能粗制滥造。文学艺术作品和社会科学研究作品现在已经到了不能靠数量、而是要靠质量取胜的时期。一些学术作品滥竽充数,低层次下的数量庞大,给人感觉是在生产“学术垃圾”。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准,我们必须靠精品来说话。学术创新还应时刻关注国外研究的发展动向,不能闭门造车,同时避免停留在拿来主义阶段,吸取国外优秀的东西再进行自己的创新,是我们进一步前进的起点。学术贵在创新,不讲独创性、原创性、自主性,自然会被人看不起。

第四点是“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文育人,明大德、立大德,这里实际上是讲,无论艺术家也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好,立德是对其境界、情怀、情操的要求。总书记强调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这和用明德引领风尚是相辅相成的,要把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结合在一起。精神领域的创作,其成就的高度与境界的高度是息息相关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习好,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运用好。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