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为人民抒写 为时代立传

来源:光明日报 | 吴晓杰 王琎 杜羽 李晋荣  2019年03月05日07:05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委员:用中国学术讲好中国故事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立足中国实践,要求我们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正在做的事情为研究方向,用扎实的学术成果回应人民重大关切,以学术精品奉献人民;另一方面,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我们要不断强化理论主张的本土性,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用中国学术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林阳委员:艺术创作离不开人民群众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离不开人民。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作品,都需要得到人民的认可。艺术作品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就成了空中楼阁、镜中之花。我们生活在伟大的新时代,在进行创作时,应当最大限度地贴近百姓生活,与时代同步伐,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成功的艺术家在创作书画艺术的过程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鲜明个性的同时,无不重视体现时代精神,阐释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的艺术需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级导演吕逸涛委员:聆听百姓心声和社会回响

我们在节目制作中,始终坚持将节目的价值感、娱乐性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不盲从市场风向,只聆听百姓心声和社会回响,打造精品佳作,于人民群众之中寻找源头活水,与观众的情感相融合,拒绝哗众取宠,摒弃流俗糟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挖掘作品的价值,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用创新方式传播价值,真正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才能让作品更加具有创造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委员:让优秀作品鼓舞引领人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作品的优劣关乎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知识就是力量,力量需要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真正肩负起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和引领人民,才能真正实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代表:创作的源头活水来自人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用作品去讴歌时代、讴歌人民,是文艺工作者一生的追求。这些年,我们常到乡村演出,和老百姓一起歌舞,一起欢笑,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深知,创作源泉来自人民,艺术表达源自生活。文化自信的根源在人民。只有以人民为中心,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才能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将中国精神融入自己的灵魂中,创作出与时代同步,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

广西民族大学影视创作中心副主任樊一平代表:为人民创作是作家的法宝

文艺工作者从人民中来,就得到人民中去,为人民而创作,做到内容有厚度,主题有深度,艺术有高度,三者相得益彰,作品方无愧于人民和时代。作为一名作家,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是我始终牢记的使命。多年来,我创作的笔触,与我大山深处的家乡上岭村紧密相连。为人民创作,是使命,也是作家手下之笔常写常新的法宝。一个作家,只要你拥抱人民,人民就会拥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