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习近平文艺讲话的历史性理论贡献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1期 | 马建辉  2019年03月03日09:29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的两篇文艺讲话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文献。这两篇讲话直面我国当代文艺思潮,深刻剖析并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艺发展面临的典型性问题——回答了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如何以文艺来构建独立的民族精神大厦的问题,回答了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问题,回答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如何发挥文艺作用的问题,为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历史性理论贡献。

关键词:习近平文艺讲话 历史性贡献 文化自信 市场经济 民族复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同样,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文艺理论。当我们说一种文艺理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时,一般是指这一理论准确把握、深刻阐明并科学回答了这个时代的典型的文艺问题,即在这个时代得以充分发展、带有根本性意义的文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讲话,主要是指他发表于2014 年10 月15 日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发表于2016 年11 月30 日的《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这两篇讲话直面我国当代文艺思潮,剖析并回答了新时代文艺发展面临的典型性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文献,为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历史性理论贡献。

一 习近平文艺讲话有力地回答了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如何以文艺来构建独立的民族精神大厦的问题

随着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对我们文化的影响也日渐广泛和深入——我们的文化构建、民族精神构建长期处于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激荡之中。在一个时间段,物质束缚的解放、经济地位的提高,带来的却是文化上的彷徨、精神上的苦旅。21 世纪的中国人要往哪里去,要走向何方? 21 世纪的中国人获取了物质上安身立命的条件之后,如何在精神上安身立命?21 世纪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并将继续作出巨大贡献,相应地,应怎样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独特而伟大的新贡献?这是给文艺发展提出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讲话,正是在回答这样的历史之问中为文艺发展确立了航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① 这里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问题,这是新时代根本性使命之一;因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 文艺在这方面因其特殊的精神属性与强大的精神塑造力而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和时代的潮头。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以文艺来构建独立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最为根本和核心的是要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对此,习近平文艺论述有着集中而深刻的阐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给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就是“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③

在我国一个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上,西方人本主义观念渗透带来了抽象人性论倾向,西方“现代派”观点导致了非理性和反理性倾向,新历史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影响导致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后现代解构主义思想带来了相对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倾向,等等。这些错误的文艺创作倾向和思潮进一步助推了西方理论的散播,这也是西化倾向强势渗透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的重要体现。可以说,这些西方思潮最初都是作为一种创作方法被我国一些文艺家所接受的。在文艺创作上,一些人极为推崇西方技法,奉西方技法为圭臬。西方专业技术主宰或西方作曲思维、西方绘画思维、西方创作思维主导,在我国的作曲、绘画、文学创作等领域都有着鲜明表现。

实际上,这些技艺并非单纯的技艺,都内在地蕴含着观念的东西、价值取向的东西。受一种技艺就意味着对一种观念或价值取向的接受。国内的一些文艺创作者走到西化的路上,他们中有不少是首先觉得西方的创作技艺很新鲜,是我们所没有接触过的。因此就吸收过来,并推向极致。在这个接受西方创作技艺的过程中,就难免被附着其上的西方观念的细菌所感染,最终陷入西化的泥淖。这种在创作方法上向西方看齐,与西方接轨的倾向,使我们的一些文艺创作成了西方文艺观的应声虫、跑马场,被西方标准完全格式化了。这也致使一些人用西方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文艺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是好的,就是“现代性”的;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是“非现代性”的。显然,在这样的文艺作品中,“优雅的中文”就会“沦为英文的殖民地”,④我们的民族精神是被消解和矮化的,是不利于我们民族精神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构建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⑥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⑦——习近平文艺讲话中的这些论述,发出了回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如何以文艺来构建独立的民族精神大厦问题的最强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文艺创作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⑧可以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树立文化自信对于文艺创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文艺创作以优秀作品坚定读者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我们反对文艺创作中的西化倾向,就是要以中华美学精神来提高或增强文艺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文化和文明辨识度,树立起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

习近平文艺讲话的一个首要关键词就是“文化自信”。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艺讲话的一个中心内容,也是其历史贡献的一个根本方面。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中华文化产品与中华民族之间具有一种强烈的互文性,即中华文化产品与中华民族二者有着相互确证和相互体现的关系。我们的人民能够从文学艺术等优秀民族文化产品中寻找到一种深刻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和精神家园归属感,特别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上的认同,从而建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文艺讲话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关于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以文艺来构建独立的民族精神大厦的论述,正是新时代民族精神构建的核心架构和重要基石,指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前景。

二 习近平文艺讲话科学回答了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不断推进,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断增强,随着市场意志向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倔强渗透,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问题,就成为这个时代文艺发展所面临的又一个典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⑨这些论述对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问题作出了深刻透辟的回答,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与市场之间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处理好文艺与市场的关系,在文艺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中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开辟道路。

首先,市场是文艺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⑩这个价值就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市场的扩张不仅深刻影响着物质生产,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产。11 由于市场的推动,不仅优秀文艺作品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借此巩固了其社会效益。市场是文艺作品走近读者和观赏者的基本路径。为作品找到合适的读者,为读者找到合适的作品,也是文艺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因此,不仅经济效益需要市场,社会效益的放大和落实也需要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2这不仅为文艺创作提出了要求,同时也给文艺市场建设提出了要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一个大市场,可以说,文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就是要统一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个大市场——这是文艺发展的现实动力。因此,优秀文艺作品必须把先进性和群众性结合起来,尽可能充分地占有市场。切不可由于自命清高,或者借口市场经济的某些不成熟方面和负面因素干扰而躲避市场,更不可视市场为敌。如果优秀文艺作品只是在市场之外徘徊,那么在市场上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于市场这个无比广阔而重要的阵地,优秀作品不去占领,低劣作品就必然会去占领,从而使消费者或接受者的精神状况下滑。在文艺界,有时存在这样的现象,即作品无论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是好的,传达的是正能量,弘扬的是主流价值,但影视作品进不了院线,网络作品没有多少点击率,文学作品印数少得可怜。导致这样的现象,既有创作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是市场对于文艺的良性选择机制失灵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优秀文艺作品的一个历史使命就是“占有市场”,而当前文艺市场的一个时代职责就是“捍卫优秀”。

其次,文艺创作对于市场要有所遵循、有所批判。习近平总书记既要求文艺在市场上应受到欢迎,又要求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这是基于对市场本性的深刻理解。总体而言,市场对于人们精神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了维护市场的秩序,使交换可以顺利进行,它要求人们应是道德的,并确立起顾客至上、质优价实、诚信无欺等公序良俗;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核心要素(即资本)的逐利本质,追求利润是其最高诉求,这往往又导致市场是反道德的,它常常为了获取利润而伺机突破道德的限制。可以说,诚信是市场的道德要求,而欺诈则是市场的本性体现。理性的市场是高扬其道德、压抑其本性的市场。因此,文艺创作对于市场必须在有所遵循的同时有所批判。

文艺作品要占领市场,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对于精神产品而言,特别是应遵循市场的公序良俗。文艺作品的生产、发行、消费应当遵循商业原则,如顾客至上、质优价实、诚信无欺等。文艺家的创作,可以以追求畅销和利润为能,但却必须遵循起码的市场规律和商业道德,不能坑蒙拐骗,更不能像“毒奶粉”生产商那样坑害消费者,给读者或观赏者造成精神和心灵上的伤害。巴尔扎克为挣钱而写作是出了名的,但他写作的严肃、细致和认真也是出了名的。为了保证作品的自我满意度,他常常在印刷厂的校样上修改原稿或重写,有时竟多达十五六次。他把每一篇作品历次修改的校样都订在一起,作为厚礼送给好友保存。他说:“这是我繁重劳动和忍性求精的证据。”13 真正尊重市场规律的写作可以催生出优秀作品,反倒是那些不择手段的市场投机会形成低劣产品的温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统一的,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我们既不可片面强调二者的统一,仿佛经济效益一出来,社会效益自然就有了;也不可片面强调二者的对立,仿佛经济效益上去了,社会效益就必然滑下来。我们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坚决抵制“唯市场化”倾向,在经济效益面前保持一份清醒,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与市场负面效应相联系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与市场负面效应相联系的腐朽思想,14 都体现了对市场逆反精神一面的警惕和清醒。

再次,要为文艺培育具有先进价值观取向的市场。文艺市场是可以培育的,因为文艺市场就是文艺的消费主体,就是人。培育人们良好的文艺消费观念,养成有益于人们精神健康成长的消费习惯,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文艺市场。文艺工作者在培育具有先进价值观取向的文艺市场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15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文艺工作者应以其作为和作品培育消费者,养成我们想要的市场品质。

文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的,当年鲁迅为《申报》“自由谈”专栏写的系列文章与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都很有市场,稿酬很高。鲁迅小说集《呐喊》,虽不如张恨水的小说畅销一时,但时间证明,鲁迅的作品是长销书,最终创造的利润不会比张恨水的低。鲁迅和张恨水虽作品取向不同,但都是当时文艺市场的弄潮儿。2005 年11 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思想文化领域应“在多元中求主导,在多样中成主体,在多选择中争主流”。16 这里的“求”“成”“争”都意味着努力去争取、去构建、去培育,在我国文化市场中,鲁迅的著作之所以长销不衰,不是市场的自然汰换,而是主流社会有意或自觉选择和培育的结果——使之由市场经典沉淀为国家经典、民族经典。

培育具有先进价值观取向的思想文化市场必须坚持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创作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7这样的要求是很高的,是作为“高峰”的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我们可以划定底线,但绝不可以以底线来做标准,不可以以底线思维来评价、衡估作品。“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如果我们只以不碰触、不突破底线为限,不是向高标准看齐,将会引导文艺作品的思想倾向始终在底线徘徊,甚者在市场利润诉求的牵引下还会激发其突破底线的欲望,其所追求的道德、精神和价值的层次就难免趋于低下。因此,我们应致力于以经典或“高峰”的标准来要求创作,只有有了“高峰”作品,才会培育出“高峰”的消费者,也才有可能培育出高品位的思想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较高层次上的统一。

三 习近平文艺讲话深刻回答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如何发挥文艺作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这个问题,首先要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我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18 那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如何发挥文艺作用呢?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发。

一是创作优秀作品。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作用,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首先要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没有优秀文艺作品,发挥作用之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19 创作优秀作品要有精品意识。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文艺工作者要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和重心,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20 要笃定恒心、厚积薄发、孜孜以求。“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21 创作优秀作品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22创作优秀文艺作品,要坚决反对“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倾向,坚决反对“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倾向,坚决反对“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的倾向,坚决反对“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的倾向,坚决反对“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的倾向,坚决反对“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的倾向,坚决反对“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的倾向,坚决反对“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这样,创新才能走在正道上,才能把握住文艺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是振奋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23 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作用,最根本的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使“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24 以精神的力量感召人、鼓舞人,是优秀文艺作品的一个基本功能和特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我们不是看客和过客,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构建者、推进者;面对这样的历史进程,我们需要坚强和勇气,需要奋斗和信心,而优秀文艺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的效果是无与伦比的。当年,《红岩》《红旗谱》《创业史》等红色文学经典,鼓舞了亿万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激情,创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早期的苏联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乡村女教师》等也给当时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很多人就是看了苏联电影毅然奔赴战场、乡村、戈壁、边疆的,而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是新中国几代有志青年的枕边书。为什么我们倡导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文艺主题?就因为这样的优秀作品最能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最能激发人民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热情和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25

三是坚持歌颂人民。只有歌颂人民,才能激励、鼓舞人民;因为人民作为读者或观众能够从歌颂人民的优秀作品中,看到自身的本质力量,反观到自身的勇气、勤劳、能力和创造。歌颂人民必须扎根人民,融入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26坚持歌颂人民,要求文艺家要有一个“人民化”的过程,因为只有“人民化”,文艺家才能真正读懂人民、理解人民。现实地实现了这个过程的一个例证就是作家柳青。正因为柳青完全“农民化”了,完全化入到农民中去了,所以他最能体验到农民的脉搏和心跳——“劳动人民真正过着最深刻、最丰富的内心生活”。这或许是只有柳青才能给出的对农民的评价。2017 年10 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像他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十分贴切地道出了柳青的“农民化”。柳青常对人说:“永远不要丧失一个普通人的感觉。特别是一个作家。”一个作家如果丧失了普通群众对外部世界的感觉,要想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情绪,是不大可能的。2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28 这不是说,作家要为了人民而失去自我,而是说,作为“一粟”的作家只有跟作为“沧海”的人民在一起,融入人民之中才会构建起现实的自我。因此,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29

四是引领社会风尚。良好、进步的社会风尚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精神标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文艺以其对于人精神和心灵的特殊的影响力、作用力对社会风尚发挥着重要的塑造与引领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30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31 引领社会风尚,首先要有所倡导,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凝练其精神、高扬其旗帜,将其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传递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引领社会风尚,还必须要有所批判,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32另外,文艺界知名人士多,社会影响大,无论在文艺创作上还是在做人做事上都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发挥好其引领社会风尚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33 惟其如此,文艺才能成为思想前驱、道义经典、文明高标、世风贞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无可替代的独特贡献。

注释:

⑦⑧⑨⑩12 15 17 18 19 20 23 25 28 31 3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 年10 月15 日。

③⑤⑥14 22 24 26 29 30 32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 年12 月1 日。

④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年版,第59 页。

11参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35 页。

13[法] 巴尔扎克:《欧叶妮•格朗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2 年版,第1 页。

16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年版,第333 页。

21赵翼:《论诗》,载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3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94 页。

27本文关于柳青的内容参见《柳青在皇甫》一书,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