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故乡》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余松  2019年02月27日09:25

《故乡》

一幅中国乡村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阎连科、于建嵘、杨早、邱华栋、刘苏里强烈荐读! “他们在那一小块土地上生存、繁衍、死亡 走出去,又回来,一代一代,就那么活着”

作者:余松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ISBN:9787541152146

定价:65.00元

编辑推荐

《故乡》既松弛,又厚重;既是虚构,又是真实;既是炽烈的,又是温情的;既映现了卑微的灵魂从生活中逸走、消散的过程,又借助文字,筑成了遗忘的反面。

《故乡》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一如生活本身。

内容简介

《故乡》是作家余松的长篇小说,借助米村这个微如一粟之地,展现了中国东北乡村三十余年来的变迁。作品着笔于代、陈、张、段四家,涵盖了中国几乎所有样貌的村民人物,有着近乎白描般的真实、细微、熨帖。日常生活的简单、松弛与时代变化的恢弘相交织,碰撞出*为真切的矛盾纠葛,所有人物的命运都被表现得如此精致,又如此震撼人心。作者如同在米粒上雕刻中国当代乡村的灵魂,雕就一幅腾着生活热气的、带着痛感与温情的万里长卷,无愧被称为“一部厚重的乡村编年史”“中国乡土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简介

余松,70后中生代作家,其作品以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展现着人性、社会与这个时代的纷繁复杂。

目 录

1 1980年代

3 1982年

41 1983年

69 1985年

100 1987年

139 1989年

163 1990年代

165 1992年

202 1993年

223 1995年

251 1997年

275 1999年

307 2000年代

309 2000年

347 2003年

378 2006年

401 2008年

437 2010年代

媒体评论

《故乡》的写作介于虚构和非虚构之间,它如同一部时间摄影机,记录了一个原生态的中国乡村社会。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感受不到作者的存在,有的只是米村人自己的述说,他们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米村人的生活和人生就此被拓在永恒的时间断面上,为那个逝去的时代作了见证。

——阎连科(作家)

《故乡》可以作为一部详实的社会学参考文本,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几乎涵盖了农村的基本生态结构,非常具有代表性。它不怪诞,不猎奇,作者用极其丰富的细节和几十位农民的形象生动地为我们创作出了一幅“农村清明上河图”。《故乡》无疑将成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想要看一个完整故事的读者怕要失望了。余松以田野工作般的冷静,书写着这个自足的乡土世界的编年史,由绵密到显微的细节编织而成的岁月生活,变化中蕴藏着不变的大地角落。让我们致敬作者的叙事努力,因为真实的生活不会如此散漫而自洽地呈现,又能恰到好处地传达乡土世界的丰富与苍凉。

——杨早(文学评论家)

《故乡》是一部结构精致、语言澄澈、知性诚实、思辩深邃的中国当代农村生活史。它把代、陈、张、段四家人的命运整体性地摆置于生存流变的复杂性中,交错融合并极力使每一个个体互证关切,时间、空间、土地、环境与脉动、基调、气息、情绪全盘异质同构,共抵多重主题。我们从这部作品可以觉嗅瓦尔泽、罗斯、库切、奈保尔等名家的狂欢或悲戚、焦虑和影响。余松遗世独立的作家形象决绝醒目,在文本造型力量处站了起来。

——邱华栋(作家)

这是一部厚重的乡村编年史,是小说版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也是为小人物们所作的传记。他们身处滚滚历史大潮之中,与更大的人群形成同构,行进在同一个演化逻辑轨道,来去无影、生死无声,努力寻找着生命的意义。令人惊叹的是,小说家却无一墨着染悲情与绝望。

——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