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见花离:与草木同喜》
《花见花离:与草木同喜》
作者:苏西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ISBN:9787559430731
定价:58.00元
内容简介
从生活之地闽南寻常的植物写起,再到行旅中邂逅的花木风景,这是一个把草木当做*好的朋友的女人的日常笔记:挥别一段无果的爱情,解析一段误判的亲情,感恩一段温暖的友情,青春少艾的追忆,步入中年的真实,结婚生子育儿,这些点滴,在春夏秋冬的自然轮回里,因一朵花的开与谢而得到了安放。
故以见花离花,以女性的微细之笔,写下俗世日子里的悲欢,记录似水流年的离散,也希望以写来抵挡遗忘,——即便是“花开花落两由之”,她也有自己的感知。因为草木与人心的呼应,是照拂,更是恩慈,都值得书写和感念。
作者简介
苏西,原名罗琳。70后,长居厦门。
十年媒体人,专栏作家。也卖过广告,做过品牌策划,旅游规划。
曾出版《最厦门》(合著),《鼓浪屿宗教》等,写过书评、影评、乐评、城市杂记若干。
还曾不务正业地开过咖啡馆——泉州思念人咖啡馆,私房菜馆——厦门旧时月色。
爱花嗜茶,辞去媒体工作十余年来,四处游荡,寻花看树,访茶访茶人。
现为厦门沙坡尾一茶(生活小茶馆)、一茶书房(小书店)的主人,在厦门老城区的避风坞里,欣享“一杯厦门港,三两家常茶”之味。
个人微信公众号:草木纪
插画:
贾晶,曾求学于厦门大学及浙江大学,专业为建筑学。目前在芬兰攻读坦佩雷理工大学建筑系博士学位。
目 录
序· 花若离枝 / 1
当时只道是寻常
千山万水映山红 / 4
玉兰的未央歌 / 9
但爱紫薇浸晚霞 / 15
茉莉莫离 / 19
野姜花的温柔与慈悲 / 24
童年的紫茉莉 / 28
迎春花迎得几多春 / 32
沧桑过后七里香 / 36
荷花玉兰的霓裳曲 / 40
那蔷薇啊,只开了一个早晨 / 44
莲的乡愁 / 49
木槿花凋 / 54
梨花惆怅东阑一株雪 / 59
莫问桃花消息 / 64
檫木惊蛰 / 69
疏雨清明泡桐花 / 74
年年岁岁如初见
凤凰委羽 / 80
相忆处,刺桐红 / 85
木棉往事 / 89
浓情火焰木 / 94
会唱歌的鸢尾花 / 98
柚花的召唤 / 102
炮仗花的余欢 / 105
水仙的岁时记 / 108
水鬼蕉的清凉意 / 113
黄花风铃木的春声 / 117
美丽异木棉 / 122
如梦之梦蓝花楹 / 126
朱樱的小团圆 / 130
朝颜·夕颜牵牛花 / 134
相思树流年度 / 138
临水照花木芙蓉 / 143
似曾相识香归来
白兰的心事 / 150
桐花万里路 / 154
关于含笑的永恒 / 158
彼岸花秋之彼岸 / 163
归来还看山茶花 / 166
春天的第一个微笑报春花 / 171
绿山墙上的络石 / 174
萱草赠你忘忧,且以疗愁 / 177
迷幻之花曼陀罗 / 180
一别两宽才合欢 / 185
春山的木香 / 189
尘缘如梦桂花香 / 193
却道海棠依旧 / 199
春兰报得三春晖 / 205
楝花的开场白 / 209
唯有鸡蛋花香如故 / 213
花开总与四时同
满城尽是羊蹄甲 / 220
转角处的夹竹桃 / 225
寂寞扶桑艳 / 228
日日长春日日新 / 233
故园的黄槐 / 236
黄槿四时花 / 240
随遇而安三角梅 / 244
泼泼辣辣马樱丹 / 248
软枝黄蝉的问候 / 251
炮仗竹的祈祷 / 255
岁岁年年旱金莲 / 258
清浅寻常狗牙花 / 261
悬铃花的晨与昏 / 265
栾树树树秋色里的无限 / 269
龙舟季的龙船花 / 274
如果葱兰有秘密 / 278
后记· 草木有本心 / 282
媒体评论
苏西用了那么丰盈的回忆,还杂糅那么多的典故,只为了谈一谈她钟情的花木。替她欣慰。“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们庆幸这种不同,不管是该谢谢梅花,还是谢谢苏西。
然而,苏西写过梅花,也写过梨花,而曹曹唐有云:“千树梨花万壶酒,与君论饮莫论诗。”江湖朋友江湖见,论诗易醒,论饮稳醉。
所以,苏西,让你的花木静静围观,远远地,我们自己走一个。
用唐伯虎的话说:“人为多愁少年老,花为无愁老少年。年老少年都不管,且将诗酒醉花前。”
——史航(编剧,策划人)
苏西用宁静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由植物、文学、历史、个人记忆交织繁茂的奇异世界。这个世界呈现一个普通心灵对此世侘寂之美的所有认识和所有接纳。
——粲然(知名童书作家)
我这一生,纵然不若漂萍,谈不到矫情的“我亦飘零久”,即便只如草木,若能像苏西笔下的这些草木,我也觉得化作春泥是有价值的——花也好,人也好,谁能永远不败不落不萎谢不别离呢?花若离枝时该怎么办?苏西用一整本书告诉我,要学习植物们,安静顺时,用尽全力开花结果,待花事了时,也不枉照亮过春天的角落。
——张巍(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著名编剧)
苏西文字中的花与人生,也如她人一般。本来草木即无情,因依尚可生,正是因为她对花木有情,所以笔下的花与草,也就有了勃勃的生机与鲜活的气质——那种宋词般瘦骨嶙峋的风雅,*融不进这本肌理分明的书里。一切品忆,都是来自于行千里路的,过万日生的寻常岁月;间或叹惋,也不过是岁月奔波里的平静回味,绝非为赋新词的强作……作为她生活的一位遥远旁观者,我深知,这种充盈的幸福感,是多么的宝贵。
——葛巾(奢侈品时尚行业咨询顾问,知乎*KOL,时尚杂志专栏作家)
苏西是我心目中那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她在相夫教子之余又捧出一本《花见花离》。到底她还是那个热爱生活到骨子里的女子。我不懂花,但偏巧在厦门看到的花,都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夜色里从南普陀师父禅房里出来时,在地上捡拾起来的木棉花;在小岛上散步时,阳光下开得那么浓烈的炮仗花。而更多闽地的花花草草,在苏西干净利落的笔触之下,那么鲜活地出现在我眼前。看来下次和她喝茶的时候,可以多聊聊花事了。
——河马(资深媒体人,生活美学作家,食器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