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正月十五雪打灯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郑学富  2019年02月19日07:53

每至元宵佳节,各地灯展流光溢彩、绚丽多姿。可是在我的记忆深处,还是儿时的萝卜灯和田野的火把,那么有趣,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很少见到花灯,家家户户制作面灯、萝卜灯欢度元宵节。在那个年代,萝卜也不是随便用来做灯的,好一点的萝卜还要用来炸丸子、包饺子,只能选择那些糠心的萝卜来做灯。母亲挑选了一个不能吃的萝卜,把底部削得平平坦坦,在上面剜出一个小坑,往小坑里倒上煤油或猪油,用棉线搓成灯捻子,缠在秫秸匹子上插进小坑,点着灯芯,一个萝卜灯就做好了。等天黑后,母亲拿着萝卜灯在屋里屋外、床上床下,尤其是犄角旮旯儿处,都要照一照,一边照一边念叨:“正月十五照一照,蝎子蚰蜒都上吊。金灯银灯,蝎子蚰蜒灭干净,保我全家得安宁。”原来,照灯的作用是祈求家宅无虫害。照完后,母亲又在我的脸上照来照去,嘴里不停地念叨:“正月十五照一照,眼明耳聪鼻口好。辣萝卜灯、甜萝卜灯,众神保俺不生病。”这是祈求祛除子女们的疾病。看来制作萝卜灯,不仅是为了观赏娱乐,更重要的是一种祭祀、驱虫除邪的仪式。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是一种天气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也是老百姓几千年来总结出的经验,特别灵验。小时候的天气不像现在这么暖和,元宵节特别冷,雪下得特别大。记得有一年元宵节,大雪纷飞,不一会儿广袤的大地、村庄,便笼罩在大雪之中,银装素裹。母亲举着萝卜灯里里外外照完后,就把灯交给了我。我和小伙伴们拿着灯来到生产队的场屋里、打麦场上、田野里,在雪地里点灯玩耍,比谁的灯好看。我们奔跑着、嬉闹着,雪把鞋子浸湿了,脸和手冻得红红的全然不顾。比我们大一些的哥哥们则拿着秃了头的笤帚或木棍绑上麦草,或用芦苇秆扎成火把,点着在空中舞动,绕几圈,然后抛向空中,一边扔还一边喊:“柴火把,琉琉灯,一棵秫秸打半升。柴火把空中抛,打下的粮食吃不了。柴火把亮又明,田间害虫全灭净。”据说,上古时代,民众于夜晚在乡间田野手持火把游行、跳舞,是为了驱赶虫兽、减少虫害,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还有的说,火把抛得越高越亮,天神就越容易看到。元宵的火把火色偏红预兆旱,火色偏白预兆涝。这是我家乡保留下来的对火的崇拜,祈求丰年的一种形式。

夜深了,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卷着鹅毛一样的雪花飘飘洒洒,给小麦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火把借着风势,燃烧得更红、更旺、更亮,满田野的火把,伴随着田野的欢笑声、嬉闹声,场面异常壮观热闹。人越聚越多,火把也越聚越多,大家比谁抛得更高、谁舞得更快,仿佛一条条火龙在夜空中飞舞。我们手中的萝卜灯好似一颗颗闪耀的星星,点缀在白雪皑皑的夜色中。飞舞的火把和闪烁的萝卜灯,映衬着漫天雪花,把元宵的夜晚装扮得格外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