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白蛇:缘起》—— 以唯美中国风“致敬”经典
来源:文艺报 | 饶师嘉  2019年01月30日08:22

《白蛇:缘起》是由追光动画与华纳兄弟联合精心打造的一部动画电影。尽管是中美合拍片,但与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利用中国元素讲诉美国核心价值观的电影不同,《白蛇:缘起》的剧情人物设定、声音画面的处理都渗透着浓郁的中国风、中国情,是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美学风格、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中国古典动画电影。

《白蛇:缘起》摆脱了动画电影的低幼属性与合家欢属性,其内容改编自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白蛇传》。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经典传说,白蛇传不断被各种媒介改编、演绎,如京剧《新白蛇传》、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电影《青蛇》、程小东执导的电影《白蛇传说》,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白蛇传》《天乩之白蛇传说》等等。尤以1992年版本的《新白娘子传奇》影响最为广泛,成为“80后”、“90后”共享的成长记忆。在《白蛇:缘起》中处处可见《新白娘子传奇》的踪影,如保安堂的牌匾、雷峰塔、西湖小船上老艄公唱的《渡情》,结尾西湖断桥上白蛇与几世轮回的阿宣相遇,烟雨朦胧、波光粼粼中熟悉的《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插曲《前世今生》响起,仿佛在昭告此片是《新白娘子传奇》的前传。事实上,影片确是以尚在修行的小白作为影片的切入点,讲述小白与阿宣(许仙的前世)跨越人、妖之界相遇、相爱、相离、相聚的爱情故事,并且打破了以往固有的人物形象设定,如阿宣不再是性格柔弱的书生,而是活泼好动,敢于为爱变妖、熟悉五行八卦的捕蛇者,白蛇的好姐妹小青不再是青纱绿衣,而成为穿着一身黑衣的炫酷女孩。这种人物设定满足了当下热衷二次元文化、同人小说的“90后”乃至“00后”观众的审美趣味。

影片最大的亮点是其唯美浪漫、美轮美奂的中国风格。朱钗、油纸伞、法阵、仙鹤、纸人等中国元素得以淋漓尽致的呈现,小白和阿宣乘着油纸伞御风而行,在漫天蒲公英中、在仙雾缭绕中宛若神仙眷侣般逍遥游,将观众带入一个极致浪漫的幻境。在众多设计中,尤以宝青坊的设计甚为绝妙,鲜艳的绯红色背景下,抽着大烟枪的双面狐妖时而热情、时而魅惑,招揽顾客时是人脸,偷奸耍滑时是狐狸脸,列车般凌空飞翔的盒子,皮笑肉不笑的矮罗汉,极富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影片更为震撼观众的是两场打斗场面,国师弟子与小青、小白在佛塔打斗,三头鸟坐骑气势凛凛,密集的金针飞线不禁让人想起武侠片中万箭齐发的经典场景。在影片的高潮处,国师和蛇母、小白、小青大决斗,情节跌宕起伏,在暗黑的乌云密布下,巨蟒、大纸鹤、金蛇拼力厮杀,时而落败,时而反超,令观众屏息凝视,不愿错过任何一个镜头。

影片的中国风还体现在对“水”这一意象的运用,在中国文化中,水是极为重要的意象,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诗经》中也讲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影片中大量出现水及其变体,阿宣是在河里救了小白,小白与阿宣情浓时是两人坐在船上,镜头如水墨画般的构图,虚实相生情意绵绵,阿宣离去时利用了水的变体——冰,极度寒冷的冰冻住了阿宣的身体,带走了阿宣,阻断了爱情,结尾重遇取西湖之景,荷花点点、流水潺潺,水的意境、爱的情景都有机结合在一起。影片对中国风的运用并没有落入窠臼,而是采取一种吐故纳新的包容态度,不仅呈现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记录的双面狐妖,而狐妖的大头设计颇似《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红皇后”的大头造型,蛇王的形象与西方蛇蝎美人的形象如出一辙。面对新的观众群体,《白蛇:缘起》对待文化、审美的态度是兼容并蓄的。

不得不说,影片在奇思妙想之余仍有一些欠缺。尽管在人物形象、场景设计上有所创新,但是总体来说影片的情节较为简单老套,仍是讲述一个人妖相恋、患难与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而且部分细节落入俗套,如小白坠河失忆,小白身体冻僵。而且为了迁就打斗场面,小白与许宣的情感发展突兀,小裸戏的出现也并非情到浓时的自然而发。影片过于重视画面的造型美,弱于表现两个人真情实感的细节,使得观众对两人爱情的代入感、认同感不足,因此结尾两人在生离死别之时虽然画面凄美悲凉,但在情感上并不足以打动观众。总体来说,《白蛇:缘起》作为2019年开年首部动画电影瑕不掩瑜,仍旧是一部制作精良、想象力丰富、体现中国古典美学风格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