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给宫殿画个彩妆吧

来源:北京青年报 | 王敬雅  2019年01月28日08:53

2018年,应该算是个莫兰迪的大火之年。“莫兰迪”色系是指“莫兰迪”作品中的色调,没有鲜艳明亮的色彩,什么配色只要一沾上“莫兰迪”,似乎就隐喻着两个字——高级。在时尚界看来,莫兰迪色使用调和后的各种灰色和灰白色,对色彩的表现极具克制力,即使是清宫剧,似乎配色搞得灰一点儿,都透出了高雅精致。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如果穿越回清代,你就会知道,皇帝的眼前,一点儿也不“莫兰迪”。

建筑配色更多考虑象征意义和风水

虽然“莫兰迪”清宫戏舆论一片赞誉,但从建筑颜色上看,应该是整体被调了颜色。中国古代颜色有“正色”“间色”之别,建筑颜色讲求“正色”,宫廷建筑的红色和黄色均为正色,不会看上去灰蒙蒙的一片。

古代的配色其实也有很多体系,比如服饰、文玩、建筑,每个体系的偏好和色谱都是不一致的。虽然最近各种测评褒贬不一,但不得不承认,乍见故宫系列化妆品时,很难不被各种“国宝色”所吸引。郎窑红、碧玺色、珊瑚橘,似乎涂上了这款口红,就会自动变成一尊康熙郎窑红釉的观音尊。

文玩上的配色,当然是丰富而厚重的,却也相对保守。更为亮眼的,是明清宫殿的配色方案,撞色撞得一塌糊涂,但也透着磅礴和大气。如果说徽派的粉墙黛瓦,是建筑中的素颜美女;江南的木色园林,是建筑中的心机裸妆;那紫禁城宫殿的配色,可以称得上是浓妆御姐了。

建筑上的配色与文玩配色依据不同,从实用性角度,建筑配色需要整体性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而且考虑了很多象征意义和风水学功能。

自周代以来,“五行”的观点长盛不衰,五行相生相伴,相互转化。人们从繁杂的色彩中归纳总结出五种基本颜色,即:赤、黄、青、白、黑,到了战国与秦汉时期,“阴阳”与“五行”开始结合在一起,形成“阴阳五行学说”。其中,赤、黄、青、白、黑分别对应火、土、木、金、水。后来,人们对色彩的混合与搭配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提出了“正色”和“间色”,除了五色之外,“绿、红、碧、紫”之类,都属于间色。

五色俱全的事物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见,因此常常被视为君德开明、政理太平的祥瑞。云气五色、日五色都被视为天下太平的征兆。史书常以五色祥瑞神化先王政治。传说黄帝修德立义,天下大治,上天曾授予其“五色毕具,鱼泛白图,兰叶朱文”的“录图”。帝尧即政时,有“荣光出河,休气四塞。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甲似龟背,五色”。古代圣王和今天的明星一样,出场时总是色彩绚丽。

宫殿用色五色俱全,一点儿也不“莫兰迪”

那么,宫殿作为帝王居所,理应是祥瑞的集合体,用色上五色俱全,一点儿也不矜持,而且一定要用正色,不能有丝毫“莫兰迪”。紫禁城虽然名字里带了“紫”,却是“紫微星”之意,并没有使用紫色。紫禁城给我们最显著的颜色印象,就是红墙黄瓦了。

需要说明的是,“赤”与“红”在古人的表述中不是一种颜色,赤类似于今天的正红。赤在五行中,代表南方,与火、夏季对应,它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赤色一直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自周代开始,中国人便将赤色用于大面积的装饰建筑中。到了明代,姚广孝将北京城宫殿装饰红色的做法做了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将建筑外露木结构都装饰为朱红色,还将一直流传的白色墙壁改为了红色。

黄色象征土,在五方中为中央,是代表古代帝王的高贵颜色,因此黄琉璃瓦象征着火土相生和宫殿的中央尊位。青为五正色之一,在五行中,为东方色,对应木,春。在紫禁城建筑中,也有很多青瓦覆顶的,如太子称东宫,也称青宫,故宫东部的“南三所”是皇子皇孙君主的宫殿,屋顶采用青色的琉璃瓦。

黑在古代,是五行中的北方色,与水、与冬季对应。如紫禁城当中的文渊阁,是宫中的藏书阁,屋顶采用黑瓦,以达到防火走水的目的。加上遍布紫禁城的汉白玉栏杆,雕栏玉砌之下使皇帝的宫殿五色俱全。

彩妆的最后一步,都是要加上珠光,对于紫禁城这样一位御姐而言,自不必说。所以紫禁城建筑在用金上也不含糊。金色主要来源有两种,即金漆与金箔,一个是金色,一个是真金。大到博缝板上的各种图案、大门上排布的门钉,小到彩画旋花的花心,金光无处不在,也成就了视觉上真正的“金碧辉煌”。于是明代金幼孜的《皇都大一统赋》中,就说紫禁城是:“焕五采之辉煌,作九重之严密。”

清宫彩绘配色以蓝绿为主,并不明艳

化妆有职业妆和晚宴妆,彩画也是如此。清宫彩绘配色以蓝绿为主,而且因为多用矿物原料,所以并不明艳。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绿色不是石绿色,而是绿油漆的颜色,看起来塑料感十足。

明清官式建筑彩画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规矩活和白活。规矩活相当于职业妆,有固定的图样形制,包括带有龙凤装饰的和玺彩画和带有旋花装饰的旋子彩画,都是青绿为主的。白活相当于晚宴妆,应用在园林等个人的空间,指的是苏式彩画。彩画主题比较多样,花鸟、山水、博古、故事都可以,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长廊看到的彩画,就是清代苏式彩画的经典代表。

明代是一个相对收敛和简单大气的时期,官式建筑彩画主要颜色青色、绿色及红色。色相上以冷色调的青色居多,且跨越多个彩画等级。清代的彩画则更加琐碎一些,大色上基本采用大青、大绿为主色。

苏式彩画主要应用于园林建筑,与应用于宫殿建筑的和玺彩画与旋子彩画不同,苏彩用了比较丰富的颜色。特别是到了清代晚期,广泛运用各种间色,出现了香色、紫色、粉色等颜色,使苏彩的风格清新淡雅,有了更柔美的感觉。

彩画的渲染和眼影一样,通常都采用一种叫做“退晕”的手法,就是将不同色阶的相同颜色,沿彩画图案和墨线缘道,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一道道整齐排列绘制,形成一条渐变的宽带的画法。绿色的退晕最为多见,称头绿、二绿、三绿。

彩画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上珠光。既然是宫殿,当然还是少不了用金。清代彩画所贴的都是真金箔,金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库金箔,含量为 98%,其色泽黄中透红,也叫“红金”。一种是赤金箔,含量 74%,其色泽黄中透青白也叫“黄金”。

看着“山寨”的建筑,多半用了人工合成颜料

不知道大家如何分辨影视作品中的横店故宫和北京故宫。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横店拍的作品,整个色调明度是很高的,比起北京故宫来说,颜色显得比较“山寨”。

化妆品一般都推荐天然原料,当然有机的就更好了,可以孕妇通用。比如天然矿物质地的粉底,要比人工合成的贵好多。建筑颜料和彩妆颜料一样,用料越高级,颜色越柔美。宫廷建筑的原料,因为要大面积刷涂,自然不会像文物上来得那么精贵,通常较为易得和廉价,所以看上去颜色就很硬。

中国古建的用料,经历了一个从本土的天然原料,向舶来的化工原料的转变。天然矿物质颜料是用矿物质岩石研磨成粉末,并漂制而成的颜料。传统画谱和文献中也把它称为“石色”,它们有细微的颗粒,干后能够形成薄的防护层。而且这些矿物原料大多含有剧毒,可以有效防止虫吃鼠咬。很多劣质彩妆含有的剧毒成分,和这些建筑涂料异曲同工。

比较常见的朱砂、石黄、石青、石绿、青金石等,是彩画中红黄绿三色的主要原料。此外,刷墙用的红色也取自矿物原料,称“红土子”,但是因为各地的红土子颜色不一,在配料时也没有精准配比,所以我们所见的“宫墙红”,颜色并不统一。

我国最早的人工合成颜料,就是应用在建筑材料上的,是一种叫“银朱”的红色颜料,后来彩画中所用的基本上就是进口的“洋银朱”。此外,到了清代后期,清宫开始大量使用外国进口的合成颜料,比如“洋绿”“群青”,无论是哪种颜料,其色彩都很鲜艳,耐久性好,不易褪色。

早期应用的矿物原料,视觉上色相柔和,明度适中。到了清晚期国力衰退,大量引进国外廉价化工颜料,群青及巴黎绿颜料由于廉价、明度高、色彩艳丽,成为石青、石绿的替代品。这些化工颜料和今天的化工化妆品一样,会把颜色从一种收敛的柔和,带到一种过分的“明艳”。

那么,建筑配色为什么不能来做彩妆呢?比如“宫墙红”的唇彩、“和玺色”的眼影盒之类的。一方面听起来确实不高级,好像建筑涂料;另一方面,整个紫禁城建筑用色都是高纯度颜色,而且对比非常明显,用到建筑上会让人眼前一亮,但是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让人产生烦躁和疲劳。在这个崇尚裸妆、大地色和姨妈色盛行的时代,除非有紫禁城的自信,谁也不敢把建筑用色涂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