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保戏”或者“戏保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 | 解三酲  2019年01月25日08:40

作为一只每日临帖的松雪“舔狗”,我对2017年秋冬的故宫充满感激。当时武英殿开了赵孟頫书画的大展,同时官网上也公布了许多展品的高清大图,细节丰富、画质感人。其间布展换过一次,除了故宫旧藏之外,也从辽博、上博等收藏赵孟頫作品较多的友馆借展,一次得见真迹许多,可谓“有生一年”。

那段时间我大概每两周就要去一次武英殿“擦玻璃”,11月中旬某日16点一到就被清理出馆,十分钟后武英殿大门就关了。工作人员的原话是淡季门票变40元了,就这个点儿清人。出于职业病我argue(争辩)了几句,怕自己记不清,查了官网确实写的是16点半闭馆。虽然闭馆前半个小时开始赶人基本是国内博物馆惯例,但一般也就是开始催人走,坚壁清野如此速度也就在武英殿遇上过一回。

遥想2015年故宫“石渠宝笈”大展,也是在武英殿,当时夤夜排队看《清明上河图》的游客排得早过了关门时间,大家还喝上了院长泡的热茶。所以,我也就只能暗恨阿拉松雪不够红了。

这些年,故宫文创文体两开花,一年光文创就卖出去十多亿元。后流量时代,故宫作为一个文化大IP,官宣一出,营销号就跟自来水似的各种发布“故宫”的“上新了”。

故宫这样体量的博物馆,随手抖落点儿箱底儿观众就恨不得排队贡献点击率、邮费和门票钱。近来台北故宫往东京送展颜真卿《祭侄文稿》、怀素《自叙帖》和褚遂良摹《黄绢本兰亭序》,褚临兰亭北京故宫就还藏有一件,五年之内书画轮展展出过,可惜现在书画轮展停掉了,何时再见就不知道了。这也是我更希望家底儿厚实的故宫在书画方面多做轮展的原因。

故宫这几年跟台北故宫以及一般的美术馆似的搞主题展,换得还勤,以往多半年“进宫”一次的我,这几年明显进宫更频繁,《清明上河图》我排过队,《千里江山图》也排过队,先是武英殿,后来是文华殿,还往北去慈宁宫看鹿,嘴上要轮展要动保,脚还是很诚实的。

故宫开放的区域越来越大,主题展览越来越丰富,与观众尤其少年儿童的互动越来越多,文教功能越来越彰显,参观的人数越来越多,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故宫畅音阁的戏台上献演了四大名旦的流水联唱,但我总觉得,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故宫既有的戏曲文献、文物的研究与整理、发布上,尽量正确无误地亮亮家底儿。

顶尖的书画收藏,北京故宫的藏品不一定能拼过台北故宫,但论戏曲文献、文物,即便刨开国家图书馆、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不论,存量也胜过不知多少倍。2016年《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南府升平署戏本》终得以出版,据说故宫所藏全部升平署档案几乎“倾巢而出”,光扫描就花了五年。故宫博物院除了文教,还有研究的职能,“故宫学”既已提出,档案整理也迈进新时代,戏曲研究方面的博士后也已招入,似乎《故宫退食录》的后继有人也是可以期待了。这些也是故宫应努力并且确实在努力的返本开新,只是比起综艺和文创的老树新枝、畅音阁演戏等,不够热闹而已。

明星+文物,故宫相关的综艺走的就是抓年轻人眼球的路线,这有点像新编戏。新编戏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让年轻人进剧场还不好说,但新戏、旧戏都讲究“宁穿破、不穿错”,故宫参与的综艺也好、纪录片也罢,甚至布展上,这一点也应注意。这几天主推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的特展,乾清宫立起来的那一对天灯,有些观者窃窃私语,很希望也能就其形制找出更多的专家论证。毕竟,故宫就是这么个“戏保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