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思和:医艺承扬 生命至上 ——读景在平生命然象画展有感

来源:文艺报 | 陈思和  2019年01月18日09:18

2017年5月,景在平教授在上海朵云轩举办个人画展,曾邀请我参加开幕式,因为临时有事,我不能应时出席。等过了几天自己去看时,画展已经结束,甚是不乐。日后我认真读了《景在平爱心浓墨写意山水书画集》《景在平清墨逸笔写意山水书画集》《景在平生命书画诗文集》等资料,心里生出一种奇异的感觉。因此一直希望有个机会,能够直接面对面地欣赏景在平的作品。景在平的绘画主题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生命是有气息的,需要观赏者的生命气息与艺术作品透露出来的生命气息发生交流,构成一个特殊的气场,我们心灵才能够获得真正的震撼。直到去年9月,朵云轩再次举办《景在平生命然象画展》时,我欣然接受邀请,观看了新展出的30幅画作。这次新展作品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我发现才相隔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景在平教授的绘画艺术有了更高境界的升华。画家在这30幅画作里,不但呈现天然浑成的个人艺术风格,而且呈现出孜孜以求的生命至上的思想意蕴。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景在平艺术思想发展的某些迹象。

从浓墨重彩到混沌原色

读景在平教授的画集,第一印象就是浓墨重彩。景在平水墨画以黑白对比效果构成基本图案,以浓烈色彩渗透笔墨之间,造成非常绚烂的画面感,尤其是对红色的大胆运用。景在平是一位医生,血管外科专家,他的一生最重要的时光是在手术台前度过的,他的经验世界是由无数人体和内脏器官所构成,奔腾的血液和搏动的心脏,成为感官世界中最最饱满的生命征象。这是构成景在平早期画作对视觉有强烈冲击力的原因所在。但是,当我面对展厅里的新作时,我惊讶地发现,这样的浓墨重彩与黑白构成的强烈对比消失了,原来很多评论者都称道景在平画作里用留白构成的意蕴,而在他的30幅新作里,大面积的留白似乎不见了,充斥满幅画面的是沉重的灰黑色。当然如果仔细品嚼,还是能发现在灰黑色的背后隐藏着色彩,构成隐约可见的底色,它提醒人们:惟有黑色是最丰富的颜色,它可以包容各种各样的色彩。如作家贾平凹在一部小说里描绘黑色土地那样:“黑乎乎的土地里似乎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以花草的形式表现出来了。”原来画作里,鲜红搏动的人体血管、血液、心脏都是生命的具象,而在这次展出的画作里,生命意象显然超越了红色的层面,出现了大片的鸿蒙混沌的原色调:大气磅礴的灰黑色。那是初心境界。我还注意到新展的30幅作品里,有几幅画蓝色特别耀眼。景在平在随笔《生命画派生命创》里说到:“几十年来我每天手术就是直接进到患者的血管里,直接感受动脉血液的鲜红偾张和静脉血液的蓝黛柔静。”幽蓝色调会让人在柔静中产生神秘感受。景医生在大量手术实践中对颜色的心得独特深邃,这次题为“生命然象”的新展里,他多次运用蓝色来衬托画面,产生幽秘画意,呼唤人们不要在浮躁里感受生命,需要返回到生命初在的混沌状态,参悟体会生命至上的意义。

从书画两美到浑然一境

景在平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可以说是书画两美。在他的画册里,每一幅画都是书画相配,相得益彰。景在平书法走的是象形写意路,以书解画,以书导画,书法为主,绘画为辅,构成独特意趣。但是在这30幅画作里,书法所书的诗意题词依旧,但就像七彩颜色隐没在灰黑墨色里一样,都被溶解在以画为主的画面里,不再是书画并举,而是寓书于画,画中有书,引导读者把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体会画面的内涵和意境。我觉得这也是画家充满自信的一种表现。因为原来画作是由书和画相配的图案,一明一暗对比鲜明,欣赏者自然会先欣赏书法,了解书法的内容,然后才去领会画中深邃内涵。有了书法文字的暗示在先,磅礴气象为主画面的图案里,当然也可以寻找到相应的自然具象,诸如“山水”“瀑布”“云烟”等元素。然而在30幅新作里,书法被隐藏在灰黑墨色之中隐隐约约,欣赏者把它看作隐喻性主题,但不是直击画面的解读。30幅作品都是大写意的境界,浑然一境,无从看到具体元素,只能从整体的意境上去感受画面内涵。这样的艺术作品,只适合在一种柔静的状态下,远远地品赏,静静地用心灵去感受画面,感受笔墨,而无法去猜谜一样地寻找和图解具体元素。譬如我很喜欢的那幅《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120×210cm),它没有用一种高空宁静的世俗观念来表达精神高峰一览众山小、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庄严相,而是选择了充满动感的气息流图,生命气息从画面中间向四周散发,隐约其间的各种水墨痕迹都仿佛是有生命的舞者。静静读画,感受到的却是极富动感的思想内涵,再配上蓝色的标题字迹(字在画面里也是构图的一部分),更增添了幽秘的艺术氛围。在这幅画里,水墨、书法、标题、笔痕、气息都是完整境界的有机构成,书法不再是外来部分,而是与画面内化为同一境界。这就是浑然一境的意思。

从写意山水到生命然象

前面已经说到景在平艺术思想从山水书画到抽象写意的转变,而这里,我要讨论生命意象在景在平绘画艺术中的意义。景在平不仅仅是一位医生,他还是将星级别的军人,军人与医生从不同维度来感受生死问题。作为军人的景在平,他的救死扶伤具有战斗的意义,他的敌人就是死神与病魔,他的战场就是手术台,他的战斗形式是以高超的医术把病人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回。长期在这样一种战斗的氛围中形成的生命观,绝对不是超越生死、也不是宁静致远、仙风道骨般的出世态度所能概括。在他特别标出生命然象的艺术画展里,生命是以一种奇特的意象出现:气流。我注意到景在平非常推崇三本古籍经典,认为是中华民族最值得保留的三种:《易经》《道德经》和《黄帝内经》。三种经典正好对应景在平的三重身份:《黄帝内经》是医书,对应他的医生身份;《道德经》相传是兵书,对应他的军人身份;而《易经》作为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起源,正好应对景在平所孜孜追求的艺术境界。作为景在平画作不可分割的部分标题题词,最多涉及的自然元素,就是天地、山水、风雷、江河,从太极两仪构成的八大元素来看,惟缺火的意象。而取代火的意象的,则是生命之火。它是以气流的形态出现在画面上,统领了其他自然生命元素。所以我们在景在平的艺术构图里,看不到自然元素的具象,山不见山水不见水,但是惟有气流,生生不息,散发涌动,无时无处不在流动旋转,成为画面最有张力的元素。

艺无止境。从景在平教授的山水画册到这次新展出的30幅“生命然象”之作,可以看到景教授的艺术境界不断追求、不断进步的痕迹,作为其动力的,正是景在平教授的大爱之心。他身为血管外科医生,把自己的艺术作品奉献给社会,所获资金再返回爱心基金,资助贫困患者进行医疗手术,从死神手里夺回病者生命。七八年来,景在平教授用这种个人奉献的形式来集资、医疗、救援,实实在在地挽救了20多名患者生命。真可谓是医艺承扬传水墨,惟留大爱付丹青。我有感于景教授生命至上的仁爱之举,感佩其敢逆当今滔滔浊浪而独行的人文精神,冒昧作此于医于艺均为门外之文,与景教授讨教画艺,为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