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绘制一带一路上的手艺地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苗 春  2019年01月13日07:57

“既沿着长河溯流而上,寻根求源;也沿着长河顺流而下,探寻未来和远方,这是非常好的切入点,能做出不同以往的味道和效果。”日前,百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手中的“一带一路”》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著名学者、作家、传统文化保护的先行者冯骥才担任了总顾问。他写来贺信表示,希望摄制组深入到乡土,深入到民间,深入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那里有无数我们正在担忧的、正在消失的人类瑰宝”。

据悉,该片是首部跨国拍摄、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手艺历史现状、文化交流与经济活动的纪录片,由前央视主持人赵普策划发起并担任制片人、主持人,西安广播电视台投资出品,共100集,30集国外内容,70集国内内容。目前,第一季的10集正在北京、陕西西安、福建仙游、江苏苏州、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安徽皖南等国内7个城市和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土耳其、埃塞俄比亚等3个国家展开拍摄。2019年5月,首届世界匠人大会召开期间,第一季的10集将作为世界匠人大会开幕力作,在西安广播电视台和视频平台同步播出。

“纵观全球,手艺做为一种畅通无阻的沟通语言,可以超越国家、种族、文化背景的障碍,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西安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赵和平说,“我们有责任做好手艺的见证者、记录者,以此为契机,不断推进产媒联动,促成产业项目落地,实现深层次的经济价值。”

电视学者冷凇担任该片的总策划。他表示,百集纪录片共365个手工艺人、365件藏品,摄制组将遴选手工艺者和比较稀缺的手艺,“为世界匠人大会打造一座博物馆,并最终绘制一幅世界手工艺地图”。

作家萨苏担任该片总撰稿人。他说:“我们以丝绸之路的名义走出去,丝绸其实就是我们的手艺。世界开始认识我们的时候,是通过我们的手艺。拍摄这部纪录片,不是在祭奠我们的传统文化,而是要通过我们的手艺让外国朋友明白,东方不是一个地域的象征,代表的是人类的属性:精致、细腻、体贴、热情。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纪录片能够让世界了解东方,了解我们的中国。”

书籍艺术家、龙鳞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晓栋,文物修复专家和锔瓷匠人施静,服装设计师梁明玉等来到了启动仪式现场。在北京拍摄的节目里,他们都将出镜,以他们的巧手和巧思带观众领略他们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