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向东长篇报告文学《桥——“枫桥经验”55周年风雨历程》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现场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网络打假已成为一个专门课题,在阿里巴巴的网络安全部,有一个专门研究运用“枫桥经验”建构网络安全的精英团队。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于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经过55年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已成为我国政法公安战线的一面旗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那么,“枫桥经验”为何能历久弥新,不断传承、创新、发展?它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12月28日下午,作家衣向东长篇报告文学《桥——“枫桥经验”55周年风雨历程》作品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举行,这部系统、真实、完整描述“枫桥经验”的著作,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议。
本次研讨会由全国公安文联、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主办,啄木鸟杂志社承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出席并讲话。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李剑涛,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武和平、张策,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闫继忠,《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中央政法委宣教局吴春平处长,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建外派出所所长李祖全,著名导演康宁等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国强主持。
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是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桥——“枫桥经验”55周年风雨历程》以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全方位、深层次挖掘了“枫桥经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枫桥经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所在进行了感性诠释,对当下坚持“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度解读。衣向东在浙江行走百余日,深入杭州、绍兴、湖州、台州、义乌等地,遍寻“枫桥经验”诞生的亲历者,追踪55年来“枫桥经验”的践行者,解读“枫桥经验”的总结、推动、创新者,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生动诠释“枫桥经验”蓬勃生机背后的基因密码。
吴义勤认为,《桥——“枫桥经验”55周年风雨历程》是一部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文学价值的报告文学作品,是一部有温度、接地气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为当代中国作家讲述现实题材的故事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他说,衣向东由小说家成功转型成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作品有较强的文学性,具体表现在他写活了每个采访对象,抓住人物的性格和语言特色,呈现出丰富的故事性。他认为这部作品有很强的社会价值,作家分别从旁观者和亲历者两个视角描述枫桥经验:一个是以旁观者,即今天的我们来追问它的价值,另一个是从亲历者的视角来回顾 “枫桥经验”的发展过程,两个视角碰撞在一起,增加了读者认识“枫桥经验”的维度。作者不仅是讲述“枫桥经验”的故事,对“枫桥经验”本身也进行了理性思考,这种思考与“枫桥经验”的实践同等重要,更延伸了“枫桥经验”的生命力。
闫继忠在致辞中谈到,传承“枫桥经验”光荣历史,记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历程,聚焦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全国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基层警务模式,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快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李剑涛表示,不仅公安在学枫桥,全社会都在学枫桥,公安部党委一直非常重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衣向东的这部作品与公安机关的工作非常契合,与派出所的工作密切相关,无论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还是在推动公安文艺发展层面都非常有意义。
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武和平总结了《桥》的三个显著特点:书名好、内容实、价值高。它准确回答了“枫桥经验”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枫桥诞生,深刻总结了“枫桥经验”的内涵,生动阐释了“枫桥经验”在今天的新发展,并说明了这种发展的时代走向、内在价值和长远战略意义。
作者衣向东
会上,专家学者从作家如何深入生活,作品如何反映时代,如何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等多个角度,对作者衣向东在创作中的责任与担当,对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