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18年度“城市文学”排行榜榜单揭晓

来源:青年文学杂志社(微信公号) |   2018年12月29日17:51

青年文学杂志社发起的2018年度“城市文学”排行榜,经过7名复审评委决选,超过1万名读者投票,最终产生专家推荐榜和读者人气榜。

对“城市文学”的坚持和展望,让更契合时代的作品照亮世界,抚慰人心,一直是《青年文学》的努力方向。感谢二十二家杂志社和媒体平台的大力支持,感谢评委的认真审读,感谢读者的热情参与,感谢大家的共同成就。

2018年度“城市文学”

专家推荐榜

中篇小说榜

《琢光》,计文君,原载于《收获》2018年第01期(7票)

《基本美》,周嘉宁,原载于《收获》2018年第01期(6票)

《绕着仙人掌跳舞》,鲁敏,原载于《大家》2018年第01期(6票)

《甜蜜点》,须一瓜,原载于《当代》2018年第02期(6票)

《小花旦的故事》,王占黑,原载于《山西文学》2018年第06期(6票)

《白》,陶丽群,原载于《青年文学》2018年第07期(5票)

《多普勒效应》,王威廉,原载于《江南》2018年第03期(5票)

《枪墓》,班宇,原载于《山花》2018年第10期(5票)

《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陈楸帆,收录于合集《人生算法》(中信出版社)(5票)

《大师》,刘汀,原载于《青年作家》2018年第06期(4票)

《海上列车》,郭楠,原载于《收获》2018年第06期(4票)

《婚姻生活》,阿袁,原载于《长江文艺》2018年第03期(3票)

短篇小说榜

《香蜜湖漏了》,邓一光,原载于《花城》2018年第04期 (6票)

《兄弟》,徐则臣,原载于《大家》2018年第03期(6票)

《唯有大海不悲伤》,邱华栋,原载于《人民文学》2018年第05期(5票)

《美弟》,林那北,原载于《人民文学》2018年第09期(5票)

《换肾记》,任晓雯,原载于《当代》2018年第03期(5票)

《照夜白》,蔡东,原载于《十月》2018年第01期(5票)

《原则先生》,小珂,原载于《天涯》2018年第06期(4票)

《读书会》,周洁茹,原载于《上海文学》2018年第03期(4票)

《法力》,张悦然,原载于《收获》2018年第05期(4票)

《离岸流》,凌岚,原载于《青年文学》2018年第02期(4票)

《步步娇》,张怡微,原载于《小说界》2018年第02期(4票)

《女儿》,双雪涛,原载于《作家》2018年第04期(4票)

2018年度“城市文学”

读者人气榜

中篇小说榜

1·《婚姻生活》,阿袁,《长江文艺》2018年第03期

2·《多普勒效应》,王威廉,原载于《江南》2018年第03期

3·《海上列车》,郭楠,原载于《收获》2018年第06期

4·《枪墓》,班宇,原载于《山花》2018年第10期

5·《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陈楸帆,收录于合集《人生算法》(中信出版社)

6·《大师》,刘汀,原载于《青年作家》2018年第06期

7·《绕着仙人掌跳舞》,鲁敏,原载于《大家》2018年第01期

8·《琢光》,计文君,原载于《收获》2018年第01期

9·《小花旦的故事》,王占黑,原载于《山西文学》2018年第06期

10·《白》,陶丽群,原载于《青年文学》2018年第07期

11·《甜蜜点》,须一瓜,原载于《当代》2018年第02期

12·《基本美》,周嘉宁,原载于《收获》2018年第01期

短篇小说榜

1·《原则先生》,小珂,原载于《天涯》2018年第06期

2·《唯有大海不悲伤》,邱华栋,原载于《人民文学》2018年第05期

3·《美弟》,林那北,原载于《人民文学》2018年第09期

4·《兄弟》,徐则臣,原载于《大家》2018年第03期

5·《照夜白》,蔡东,原载于《十月》2018年第01期

6·《女儿》,双雪涛,原载于《作家》2018年第04期

7·《换肾记》,任晓雯,原载于《当代》2018年第03期

8·《香蜜湖漏了》,邓一光,原载于《花城》2018年第04期

9·《法力》,张悦然,原载于《收获》2018年第05期

10·《读书会》,周洁茹,原载于《上海文学》2018年第03期

11·《离岸流》,凌岚,原载于《青年文学》2018年第02期

12·《步步娇》,张怡微,原载于《小说界》2018年第02期

复审评委

孟繁华: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文学评论》编委等。

城市文学观

城市文学是当下正在兴起和构建的文学。这一文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城市文化尚未建立起来、中国社会“型构”尚未完成的时代,城市文学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城市文学也有了极大的机遇。在一切未果的时代,人内心隐含的巨大困惑、矛盾和迷惘以及欲望与克制、困难与希望等,也格外复杂和丰富。作家如果能准确地感知和捕捉到这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他一定是一个文学的大赢家。关键是作家会发现什么,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它。

——孟繁华

张 柠:作家,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城市文学观

对于城市而言,天堂不在过去,不在未来,就在当下。对于城市文学而言,抒情并不必然指向过去,幻想也不必然指向未来。城市文学像一只吸盘,紧紧地吸附在世俗的日常生活的皮肤上,它的每一个神经末梢都向当下完全敞开,去感应那些转瞬即逝的活生生的气息和讯号。城市文学,既拥抱个人延绵的记忆和幽深的梦幻,同时也对正在熠熠生辉的生活碎片如醉如狂。城市文学既迷恋历史尘埃中的城堡经验,更钟情于现代世界中的城市经验。城市文学,应该成为现代人文价值的歌颂者,也应该是人文价值遭到贬损的批判者,更应该成为人类创建城市这一伟大僭越之举的见证者和书写者。

——张 柠

何 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

城市文学观

在有限的城市被淹没在辽阔乡村的时代,“城市文学”是一个可以轻易被命名的概念,只要动用城市空间写这个空间的人与事就可以成为乡村的异者和文学的异邦,而且乡村文学也需要这样的对立面,所以中国的城市文学很长时间又承载了现代及其赋予现代的罪与恶。但今天,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行将结束,如果文学的城市想象或者城市文学还是这样的,显然就会成为我们时代和城市的隔膜者,甚至是抛掷物。但遗憾的是,我们大量所谓的城市文学并没有能深刻地勘探城市的肌理,没有能给新城市命名,遑论当下性的城市精神气质。如此,何来城市文学?这是我阅读今年这些城市文学概念之下小说的观感。城市离我们很近,我们离城市文学还很远。

——何 平

黄德海:一九七七年生,山东平度人,居上海,《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上海文化》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

城市文学观

城市文学,最基本的意思应该是与城市相关。对我来说,如果某篇作品写出了城市某一种独特的面貌,就算是合格的城市文学作品。进而言之,如果有一篇作品在复杂的层次里写出了城市独特的面貌,就应该是优秀的城市文学作品。再进一步,如果这城市的面貌携带着时代的特有色彩,又均匀地分布在作品的每一个角落,差不多就可以称为出色的城市文学作品。最终,在我心目中,最好的城市文学作品,应该是忘记了城市和非城市的区别,却复合了一个特殊时空里近乎无限的丰富信息,洞见迭出,舒展从容,这样的作品就可以说是卓越的城市文学作品——更确切地称谓,是卓越的文学作品。

——黄德海

刘大先: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

城市文学观

我期待的城市文学应该能够提供关于时代生活未经书写的经验,那是音调未定的传统和流动不息的盛宴,这注定了城市文学精神必然是敞开的、自由的、探索的,它指涉着作为城市主体的人的方方面面的变迁,既是政治经济的,也是情感与道德的,更关乎对于未来乌托邦的想象。因而城市文学的书写一定要立基于过往的沉积和当下的密实生活,同时有着全球化开阔的关系性视野,并且不会将自己封闭在既陈事实之中,而怀抱着关于美好愿景的向往。

——刘大先

岳 雯:一九八二年生于湖北枝江,青年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研究员。

城市文学观

城市与现代性紧密相连,在进化论的链条上似乎天然就拥有了历史合法性与优越地位。当代意义上的“城市文学”的写作者多为与城市共同成长的青年,他们倾听城市的声音,欣赏城市的物质景观,寻找城市的人物,开掘城市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内涵,有力地证明了“城市文学”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情感方式上的“新”。可以说,“城市文学”正在塑造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面貌。然而,“城市”与“乡村”是一组对位概念,有其犬牙交错的意识形态指向。“城市文学”之“新”,意味着“乡村文学”之“旧”;“城市文学”之“变”,隐含着“乡村文学”之“常”。就其根本而言,城市与乡村是历史构造的结果,它们在文学世界中比重的更迭,并非自然而然,而是服务于象征秩序的构造。

——岳 雯

李德南:一九八三年出生,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青年学者、专业作家,兼任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评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导师等。

城市文学观

城市文学的写作者应通晓语言的魔力,能以语言施展魔力,呼风唤雨,上天入地。他们的魔法工具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看似寻常却不寻常,有的从每个面向看去都夺目耀眼,有的即使远望也能感到强大的气场……掌握着魔法的城市文学作者们能写出各自心中的“我”及其“我城”。这个“我”及其“我城”,都应是独特的这一个,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景观或物质景观,都有其独特的气息和魅力,都有其过去、现在与未来。因此,他们和它们,未必是实存意义上的存在,也可以来自虚构和幻想,或是在实与虚的交织、化合中生成。

——李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