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山》第三届全国青年作家笔会在南京举行
2016年11月,《钟山》杂志社“文学:我们的主张——全国青年作家笔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70、80、90后优秀作家结合个人的创作体验,就当下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出了各自的文学主张之声。关注“锺山”微信公众号,查找全文。
西元
“后现代之于中国,与其说是西方泊来品,其实更像是中国传统精神的复活。”
“对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的中国来说,后现代是一种预言,而对于当下,后现代精神更多的是一种觉醒。”
作家西元围绕主题“后现代之再后现代”,对“后现代”说法的再次提出进行了意义阐述。他指出,后现代并非是纯粹的西方舶来品,而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现,将为理解中国未来世界提供一条重要的精神通道。
寒郁
“写作,是源自讲述的欲望”
“写作是人孤独时的安慰,用以温暖自己,虚构编织一点小的梦想。”
“我的写作,是对汉字的敏感,想写一些对得起汉字的文字。”
“具体到小说创作,我抱有传统观念。”
作家寒郁坦言最初的写作动力是源自心中讲述的欲望,以及对汉字之美的崇敬和叹服。喜欢阅读中国传统市井小说的他表示,将在今后的小说创作中,尝试将明清笔记与西方小说的创作笔法结合起来。
阿微木依萝
“老公带我引上这条路,他是一个文学青年,
写诗歌,在家带孩子支持我写作。”
“我写东西是以写散文的一贯想法写小说,
讲故事的时候最注重语言、语感。”
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姑娘阿微木依萝写龄仅有5年,作品数量不多却篇篇精品。多年漂泊的经历让她的写作追求成熟而自觉。比起故事情节,她更注重打磨小说的语言、重视小说的语感。
汤成难
“我的小说很多都是写小人物,
写那些小人物的苦难更多一点,”
“我的写作一方面是因为爸爸对我的鼓励,
还有一方面是倾诉的欲望,
想倾诉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扬州青年作家汤成难讲述了自己坚守的文学观念,从小被父亲鼓励写作的她,希望借助文字倾诉对世界的看法和思考。
庞羽
“因为年轻,就要多多尝试,
寻找自己的写作风格,
不要有约束,也不要有顾虑。”
90后作家庞羽的创作多源自对生活点滴的观察和思考,她指出生活对一个年轻的小说爱好者来说,任何经历和情感都是创作的宝藏。
马小淘
“文学其实就是生动的用文字进行生命吐纳。”
“年轻人要有元气,
我个人比较介意作品里的暮气和油滑。”
“每个作家都要有自己的粮仓,
微观上都要注意颗粒饱满。”
“青年作家要有文学上的野心。”
《人民文学》马小淘的文学主张是“生动地用文学进行生命的吐纳”。结合自己的编辑经历,她宣扬年轻作家一定要有元气,要有自己的粮仓,并保证颗粒饱满。她认为写作者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文学的野心,这种野心非迎合读者和奖项,而是在于作家要看到更高远的东西。
池上
“写作带给人其他事物所替代不了的东西”
杭州作家池上说到,写作是源于内心的热爱,因为写作能带给她无可替代的一种快乐和满足感。
陆秀荔
“在写长篇的过程中,
我才发现自己对文学的深爱。”
作家陆秀荔有许多爱好,文学是她众多爱好中的钟爱所在。她说:“上帝给了每一个走上文学道路的人一把种子,能种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就要靠个人造化了。”
蒋志武
“诗歌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内心史”
“诗歌给了人间赞美和爱”
“诗歌是寻找自己的尊严,人生的优美。
诗歌只有在爱的庇佑之下,
才能一次次挥洒。”
诗人蒋志武认为诗歌就是一个人的内心史,唯有诗歌能让他找到生存的方向,而爱就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郑小驴
“文学的本质是孤独,
因为孤独是我最好的写作状态。”
“居无定所的生活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写作,
与其我选择了文学,不如说文学选择了我。”
谈起当下的文学创作现状,作家郑小驴指出中国作家擅长描写“恶”,而在“善”和“悲悯”的传达上比较欠缺。
雷杰龙
“我就是喜欢写历史小说”
“我为什么要写历史小说,
那是因为我对中国的历史小说不满意”
作家雷杰龙坚持以追求艺术性为宗旨创作历史小说,他指出中国的历史小说与西方的历史小说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不仅缺少想象力,着眼点还十分狭隘,充满对现实功利性追求。
王小王
“写作是不是更该面向社会来说话?”
“写作的人其实是有着最大的野心的,
是改变世界、改变人心的野心。”
《作家》杂志编辑王小王认为作家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作品需要包容更阔大的东西以改造这个世界。
张英
资深记者、腾讯文化艺术中心总监张英以“百花齐放”一词高度评价了此次笔会,到场的青年作家各都有特色,显示出《钟山》纯正的文学趣味和包容大度的气象。
《钟山》主编贾梦玮引用美国政治家的一句话“谁能塑造心灵和想象,谁就能塑造未来”,指出文学对于塑造心灵和想象具有不可代替之功,表示《钟山》将秉持传统,持续关注文学的新生力量,并向到场作家的人生和写作之路送上诚挚祝福。与会者的发言整理成书面稿在《钟山》刊发。
(来源:鍾山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