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郑新涛(读者):《鍾山》:那一抹鲜活的记忆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8年12月28日11:48

难忘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走之路》中的喟叹:

金色的树林中有两条岔路,

可惜我不能沿着两条路行走;

……

那天早晨两条路都铺满落叶,

落叶上都没有被踩踏的痕迹。

唉,我把第一条路留给将来!

但我知道人世间阡陌纵横,

我不知将来能否再回到那里。

人生在世,面对诸多选择,难免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慨叹。此 种情形,倒与弗罗斯特的遗憾和怅惘是灵犀相通的。与灯红酒绿、庸俗琐 碎的尘世欲望相比,我对于自己所选择的阅读之路,虽然时与孤独和寂寞 相伴,但却是淡然自若和毫无怨尤的。

如果让人罗列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的个中翘楚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 民文学》《当代》《十月》和《收获》都在入选之列,并尽显风流。但地 处南京的《鍾山》,却始终保持着一股强劲的勇猛势头,以其开阔的胸怀、卓异的姿态和青春的力量傲然挺立,睥睨群雄,从而备受读者的青睐和赞誉。

《鍾山》立足南京,放眼全国,心怀天下,自不待言。余生也晚,但 从颐和路 2 号到梦都大街 50 号,十多年来,我与《鍾山》的友情不但从未 中断,并且坚信会长久地持续下去。在众多的文学期刊中,《鍾山》的创 刊时间是较早的(1978 年),但她给人的感觉却是永远鲜活、永远青春和 永远年轻的。阅读《鍾山》,浏览“作者简介”时,你发现最多的一句话 便是“系首次在本刊发表作品”,它温暖和滋润了无数作者和读者的心。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难道不是《鍾山》 永葆健旺、生气蓬勃、元气充沛的活力源泉之所在吗?《鍾山》为文坛不 断地输送着新鲜的血液,中国当代文坛姹紫嫣红和蔚然深秀的万千气象,《鍾 山》,功莫大焉!众所周知,对大多数的处女作而言,从立意到形式到技巧, 缺点在所难免,但《鍾山》却能发现优点、宽容以待,其扶掖青年、成人 之美的器量和胸怀让人感佩。至于对于作者成名后的淡定和超脱,那则是更高的境界了!

《鍾山》的成就和收获,在国内的各大奖项中均有斩获,这里无需赘言。 在此,仅提出几点管见,若能抛砖引玉,有所裨益,则实为万幸也。

首先,《鍾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当然这有赖于朱嬴椿先生典雅、庄重、俊逸的设计风格,2016 年被评为“最美期刊”便是明证。印刷质量也属于上乘,尤以采取黑白双色印刷以凸显诗歌的殊异地位而为人称道。但其中尚有少数错别字,宜加强编校质量。当然,这也是《人民文学》《收 获》等文学期刊共同面临的问题,不能以“无错不成书”之类的戏谑之言 来敷衍塞责。正文的字体应有变化,头条或重要作品字号要大些,反之应 小些,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参差错落之美,从而避免雷同、呆板和单调之感(今 年第一期几乎没有变化)。

其次,当今社会通讯技术发达,《鍾山》在此方面也应迎头赶上,与 时俱进。微博不用说了,在微信公众号方面更应该着意经营,推陈出新。

突出的问题是,更新速度慢,总体质量低,在推介宣传方面稍逊一筹。前者, 可借鉴《当代》和《收获》的经验,它们每日更新,从不间断,内容丰富, 既推介作品,又应景应时,吸人眼球。人手不够不是理由,它们的人手也不多。 至于后者,感觉内容是贫乏了些,在本刊推荐方面尚且不力,更遑论选择 那些文质兼佳的优秀作品了。总之,要利用好微信这个平台,以此来提高 杂志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第三,《鍾山》是有鲜明特色的,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形容 她也许并不过分,抑或,这就是杂志本身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吧!但作为有 责任、有抱负和有担当的《鍾山》来说,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古今中外的 文学史已经证明,文学作品肩负着不可推卸和逃避的使命,那就是描摹、 批判和揭露,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 语)。优秀的文学刊物就是一 把柳叶刀,像《十月》之于《废都》、《当代》之于《白鹿原》和《中国 农民调查》等,那是文学的幸运,更是刊物的荣光。《鍾山》在此,是有待努力和奋进的。所以,《鍾山》更应该贴近民生、贴近大地、贴近现实,“咬定青山不放松”,挖掘出更多的、有厚重分量的力作来。特别要避免走高冷、纤巧、另类的逼仄之路,沉醉在烟雨江南的风花雪月和轻歌曼舞之中。时间是无情的,但它又是公正的。在时间面前,任何的搪塞和辩解都是徒劳的。

另外,可在适当缩小刊物开本以利携带、添加作者照片、在封二、封 三刊载美术作品(广告可用夹页)等方面略加改进。至于其他问题,因限 于学识才力,只能留待以后再容奉告了。

我对《鍾山》一直怀着初恋般的喜悦和激情,源于此,在焦灼的期盼中,丁酉年正月,“不计成本,烫金印制”的第一期《鍾山》终于到了,比意 料中的还要精美,让人惊艳!我一如既往地徜徉在那浮光跃金、波光潋滟 的文字之河中,任时光静止,岁月老去,不知今夕何夕……

那么,就虔诚地仰望《鍾山》、仰望南京、仰望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