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走进贵州遵义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虞婧  2018年12月24日08:29

12月20日,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暨优秀文学作品诵读会2018年第十讲走进贵州省遵义市,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鲁敏为遵义医科大学的400多名师生作了题为《四十年:这一代写作者的惑与不惑》的讲座,让这所医科类的专业学校也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活动由贵州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陈雷鸣主持。遵义市政协副主席陈晓灵出席活动并致辞。

文学是精神的解剖和疗愈,是时代的回响与记录

“医学和文学之间有着某些共性与联系,医学是对沉重肉身的抚慰与医治,而文学像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自我解剖和疗愈。”鲁敏在讲座中谈到,医学和文学都是与人本身息息相关的领域,她真诚地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文学理想的追寻历程。“我对人和生活充满了好奇,不同的生活样貌之中蕴藏着迷人的艺术。即使是最世俗的生活,也有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可玩味之处。”

鲁敏为遵义医科大学的师生作讲座

正是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对文学的向往,对自己性格与兴趣的坚持,让她放弃了原来的工作,执着地选择了文学。她期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路径,发现梦想,勇敢追求。

“我也要感谢自己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是九十年代,是开始进入有了相对丰厚物质基础的年代, 否则家里也不会允许我做这样的选择。”鲁敏谈到,自己这一代写作者,几乎跟改革开放同期成长,很多人从乡村到县城、到省会、到北京,作品也一步步从小格局到更宽广的视野,折射出的整个国家的变化。所以,一个人、一个行业,和时代之间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文学是在时间河流中的折射与记录。

在这条时间的河流中,中国文学从乡村场域转到城市视角,再走向国际舞台,极为丰富地展现了剧变时代的故事性和命运感,一代人的个体写作经验由之得以发挥,鲁敏寄望读者们能一同在这条河流中用心观察体悟、思考个人与时代的联结。

以不惑之志,与惑同行

说起自己这一代写作者的文学之惑,鲁敏坦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社会快速发展,时至今日,现实经验已经十分复杂,如何用写作的方式来回应,不辜负这壮阔时代所应有的鲜美收获,是她一直在深深思索的。

活动现场

尽管有着尚未能解决的写作方法论之“惑”,但对文学的力量与信念是“不惑”的,文学艺术会给这个喧嚣匆忙的世界带去宁静的力量。鲁敏呼吁在座的师生保持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在早期的生命中积攒一定的阅读量,在与外界包括自己沟通时会有很高的包容度和契合度。”此外,个体的生命经验是有限的,但是阅读可以读到他人的生活,触摸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原本单薄的生命就可以变得丰富、厚实起来,自己的内心也会随之强大,不会在遇到悲欢离散时,忽而狂喜,忽而坠入深渊。

鲁敏还为听众们提出了阅读建议,她认为,在海量的文学作品中,读者需要进行更好的筛选,学会做减法,“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阅读偏思考型的“硬”书,锻炼精神上的消化能力,以文化养分提升个人品格,提升家国情怀。

在场的师生纷纷表示,讲座内容生动、真挚深刻、发人深省。大家深深地意识到,尽管在疲惫庸碌的日常生活中,精神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它必须存在。只要人类还有精神空间存在,文学就可以散发深邃的、绵绵不绝的力量。

讲座后举行了“文学照亮生活”优秀文学作品诵读会。遵义医科大学的师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何士光的《乡场上》(节选)、鲁敏的《伴宴》(节选)、李发模的《红遵义,绿遵义》和欧阳黔森的《敲狗》(节选)等作品。

活动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