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18年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雅  2018年12月23日22:52

论坛现场

12月19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2018年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出席论坛并讲话。来自北京、辽宁、云南、甘肃、宁夏、湖南、新疆、贵州、山东等地的30余位作家、评论家、学者与会。会议由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包宏烈主持。

论坛现场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论坛”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实施以来已分别在北京、银川、兰州、库尔勒、呼伦贝尔等地成功举办了五届,对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建设、增强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力量、促进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吉狄马加讲话

吉狄马加在讲话中谈到, 40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全面发展,作家们是时代变革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书写者。作为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学,这40年更是实现了大发展、大创新、大繁荣,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从边疆走到了中国文学前沿,共同开辟了中国文学花团锦簇、多元共生、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有必要从文学研究、文学理论批评角度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回顾和总结。他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对于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优越性,并希望大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文学评论研究工作的根本指导,不忘初心,牢记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文艺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文学批评搭建各民族心灵沟通的文化桥梁,传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思想,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更好地发挥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包明德发言

与会作家、评论家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展开深入研讨,回顾4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取得的辉煌成绩,探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民族性追求和多样性发展、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现状与发展对策、少数民族走出去的策略、母语文学创作与翻译问题、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学创作等。大家认为并非“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带有个性的文化呈现和表达只有成为人类共同的审美需求,才具有世界性;不应该把少数民族文学局限在民族风情、文化传统及宗教传统的表达上,它应与时代共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少数民族文学,实现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化转换。有专家认为被翻译出来的少数民族母语作品只是冰山一角,还须加强母语文学的翻译队伍建设,鼓励和发掘少数民族评论人才。

尹汉胤发言

参加论坛的有包明德、尹汉胤、石才夫、陈亚军、兴安、陈岗龙、李晓峰、张春植、刘大先、宋家宏、纳张元、普驰达岭、李美皆、严英秀、吴道毅、牛学智、努尔巴汗·卡力列汗、扎西东主、孟学祥、赵卫峰、纳 杨、吴 刚、李晓伟、贺颖、石彦伟等,扎巴、蔡晓龄、潘年英、何英等提供会议论文。

与会人员合影

(摄影:王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