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余村的新图景

来源:中国文化报 | 李阿华  2018年12月20日07:36

大巴车一进入浙江安吉境内,我顿生一种莫名的兴奋。那伸手可及的云朵、那满山遍野的翠绿,让我心旌摇荡,目光不敢片刻游离。我看到追着车窗的风儿在向我招手,此时,我多想让全封闭的大巴车能将窗儿移动,让我和窗外的空气握手轻吻。

前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余村了。余村,三面青山环绕,坐落在狭长的山坳里。漫山翠竹和树林将小村抹成一片碧绿。清冽冽的小溪穿村而过。溪水旁,一幢幢别致的农家别墅和周围的山色、水景融为一体。

余村,因境内的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二○○五年八月十五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冒着高温考察余村。他在村委会简陋的会议室里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到村部文化礼堂想感受一下当年的余村。文化礼堂的资料,都是村民自己收集整理的。那一张张反映余村历史的黑白照片、那一件件村民使用过的老物件,让我看到了余村的旧时模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曾是无数人信奉的生存法则,这样的法则在余村得到淋漓尽致的发酵。面对连绵的山峦,村里建起了石灰窑、砖厂、水泥厂,全村成了尘土飞扬、机声隆隆的大工地。满山的粉尘遮天蔽日,让余村蓬头垢面,失去了美丽的容颜。采石使余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果树、茶树几乎绝收,连生命力十分顽强的山笋也变得垂头丧气,一副病怏怏的模样。

面对那些旧照片、老物件,我暗暗叹息。文化礼堂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那些年,村民每天在震耳欲聋的山炮中生活,在险象环生、事故不断的矿区劳作。满目青山在渐渐颓废,美景在慢慢消失,莫名其妙患病的村民开始多了起来。

后来,当地政府响应党的号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关停了那些危害社会、断绝子孙后路的矿场。余村关停矿场后,面对未来村民迷茫过,靠山不能吃山,今后又如何生存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点亮了村民心头的希望。他们行动起来,植树造林,恢复山貌。在村里办起了生态工业区,生产竹木制品。还红红火火地办起了茶场、客栈、农家饭店……

同样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今天的余村人却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他们过得富足、踏实。

余村的美景不用吆喝,自有客人来。前来余村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是来自上海、南京、杭州的客人。在余村我们还遇到了老乡——被称为“世外桃源”、被唤作“森林小镇”的桃源镇居民。

中午,我们随意找了一家农家饭店就餐。抬眼窗外,一片竹林树影婆娑。透过竹林梢头,但见山峰耸立,白云缭绕。

没过一会儿,端上来满满一桌丰盛的菜肴,色香味俱佳。饭毕,大家给每道菜打分,土鸡、竹笋并列第一。厨师谦虚地说,没有加什么作料。我知道,那美味的作料是看不见的,它在余村的泥土里,在余村的山林间。

我非常羡慕余村人。他们和绿水青山晨昏相伴,徜徉于绿林竹海,呼吸清新空气,享受着纯天然的美味佳肴。余村人是绿水青山的受益者。

余村脚下的土地正是太湖水的源头,当地人将太湖水的源头保护得那么好,身处太湖下游的我们,该怎么办?应该更加树立环境意识,用我们的行动进一步保护太湖,保护我们的母亲湖。

返程的路上,我打开手机,尽情欣赏着拍下的一张张照片。照片上有一块醒目的竖石,上面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通红大字。它耸立在一泓碧水中,让人对余村的明天充满美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