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弄潮杯”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揭晓 珍视新时期文学传统,以勇气与智慧书写新的历史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秀娟  2018年12月12日22:56

12月12日,“弄潮杯”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在杭州江干区揭晓并举行颁奖典礼。王蒙、蒋子龙、刘心武、麦家、季宇、裘山山、臧棣、笛安、李凤群等20位作家获奖。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阎晶明,《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坚,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戚哮虎,杭州市政府副市长陈红英,杭州市政协副主席汪小玫,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臧军,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杭州市文联主席应雪林,浙江省作协主席、杭州市作协主席艾伟,杭州市江干区委副书记、区长楼建忠等出现颁奖会并为获奖作家颁奖。

“弄潮杯”人民文学年度奖是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江干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旨在评选和奖励2018年度刊发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的优秀作品,和本年度为《人民文学》9个语种的外文版《路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优秀翻译家,以及在本年度内因为作品的译介在海外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中国作家。

2018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感谢40年来以优秀作品支持《人民文学》、为《人民文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前辈作家,本年度的“弄潮杯”人民文学奖特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贡献奖”,授予徐怀中、王蒙、蒋子龙、刘心武4位作家。

其余9个奖项分别由16位作家摘得。麦家获海外影响力奖;笛安《景恒街》、李凤群《大野》获长篇小说奖;季宇《最后的电波》、林森《海里岸上》获中篇小说奖;裘山山《曹德万出门去找爱情》、薛舒《相遇》获短篇小说奖;鱼禾《界限》、汪民安《绘画中的手》获散文奖;臧棣《我欠你一个伟大的哑巴入门》、张远伦《我有菜青虫般的一生》获诗歌奖;欧阳黔森《报得三春晖》、李彦《何处不青山》获非虚构奖;蒋一谈《蒋一谈的童话》获特殊文体奖;奥地利翻译家兼诗人Martin Winter、英国翻译家Poppy Toland获翻译奖。

颁奖前,主办方举办“文学与改革开放”专题座谈会

这是历史的关系,也是新的起点

1979年年初,作家徐怀中忽然接到命令,要到云南前线作战地采访。当时他大病初愈,刚刚出院,身体很虚弱,赶着叫人做了一包中药丸,提着就赶上了飞机。走在舷梯上的时候,看见时任《人民文学》主编的李季向他大喊:你的第一篇作品一定要给我!徐怀中应道:好,保证完成任务!这篇作品,就是后来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1月号的《西线轶事》。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徐怀中在《人民文学》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也正是这篇作品,开启了中国军事文学的新篇章。

也是在这一年,《人民文学》刊发了王蒙的《春之声》、蒋子龙的《乔厂长后传》、刘心武的《蜜供》;而在此之前,《人民文学》已经刊发了蒋子龙的《机电局长的一天》《乔厂长上任记》、刘心武的《班主任》《我爱每一片绿叶》等一大批新时期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那个时候的他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人民文学》一起,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期,创造一段辉煌的历史。

40年后,四位作家同获“弄潮杯”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贡献奖,让本年度的人民文学奖不但保持了一贯的当下性与现场感,更增添了一份令人感怀、引人深思的历史感。

“这个奖项感觉特别亲切、特别知己,颇有些家庭的温馨的氛围,这是缘分”。徐怀中先生因身体不便未能到场,他在为颁奖录制的视频中回忆了和《人民文学》跨越半个世纪的缘分,“一个普普通通的短篇,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夸口,但是这篇作品,在我的写作道路上画出了一条界限,我的这个小酒杯在曲水流觞的夹缝里,绕来绕去多少年,才终于找到了出口,否则我不能设想自己能够写出刚刚发表在人民文学2018年12月的《牵风记》。”老人还勉励三位好朋友说,你们正当其时,应该在创作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要以徐怀中为榜样,只要还活着,希望也能写到90岁。”虽然也是笔耕不辍的“劳模”,明年即将在《人民文学》推出小说新作《生死恋》,但王蒙笑言在徐怀中面前,还得“继续夹起尾巴”,“这也没啥骄傲的,徐怀中90岁了还在写出新长篇,九十高龄啊!开玩笑啊!”从《人民文学》的作者,到主编,再回归到一名普通作者,王蒙与《人民文学》已经相伴63年,“我和人民文学的关系是一种历史的关系,”他表示,现在仍然在编辑的鞭策和批评督促下不敢懈怠。

76岁的蒋子龙感到惭愧又紧张。他说自己这些年本来已经进入晃晃悠悠的半退休状态,写作是兴之所至的事儿,锐气也钝了,经常为琐事中断,想偷懒的时候就不写了。来到杭州,看到这么多年轻的作家,看到徐怀中先生和王蒙先生的创作状态,顿觉前有榜样,后有追兵。“我坐在台上屁股都坐不住,本来挺享受的,结果是挨鞭子。这种两头夹攻的感受,让我不敢松懈。”他表示,今后还得使劲“卖把老力气”。

虽然已经年届七旬,但是刘心武先生的创作仍旧在不断地扩展新的领域,并受到大量年轻的喜爱。现在的他,不但愿意参与喜马拉雅等一些新的文学传播平台,而且还在尝试给孩子们讲授古典文学。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开路人,他深感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应该感谢改革开放,感恩改革开放,并且尽自己的力量去推进这个历程。

“创造的美感和力量尽在其中”

在颁奖现场,四位作家持续创作的精神、饱满充沛的激情、敏锐而活跃的思维让与会者深受触动。

李敬泽、戚哮虎为蒋子龙先生颁奖

李敬泽谈到,所有熟悉新时期文学的读者,都会记得这些作家,他们曾在我们新时期文学发轫阶段,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他们打开了我们的眼界,解放了我们的思想,赋予我们新的感受、想象和认识生活的方式,他们是真正的弄潮儿,他们真正做到了领时代之先。他表示,在40年后,我们来颁发这个奖项,也是在回顾《人民文学》这个刊物的荣耀,她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勇敢地承担起了对中国的责任、对时代的责任。40年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温《人民文学》这段历史,重温新时期文学的历史,在重温中获得新的力量,以我们前辈那样的勇气、智慧、责任感推动中国文学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

同时,李敬泽也特别指出,文学创作从来不是容易的事,前辈作家开辟文学道路并不像现在看上去那么容易,那么理所当然,一代代作家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在各自的时代限制和条件下,能否具有弄潮儿的精气神。有的作家成为时代的引领者,有的作者会变得故步自封,不敢向前走,变成没有足够力量、勇气和想象力的人。

“几位前辈的发言听起来很轻松,却很有深意,这里面有文学史,有创作心得,有创作的决心和责任,让人感动。改革开放40年的文学取得了很大成就,涌现了非常多的作家,这一路上,有坚持到现在的,有掉队的,有转向的。这几位作家,确实是领风气之先,一直坚持创作,40年没有间断,他们是这段历史的全程参与者。”阎晶明谈到,特别值得后辈作家学习的,是他们已经有了很大成就,却从来没停止写作。“来路还很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文学能够取得更大成就。”阎晶明说。

“从他们几位前辈身上,我品味到了‘创造’两个字,创造的美感和力量尽在其中。因为创造,他们备受尊重,进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在座谈会上梳理了几位作家对当代文学的重要贡献与写作经验,由此,他也勉励年轻的写作者,每项事业都是打拼出来的,许多作家都经历过从痛快淋漓到陷入瓶颈的过程,面对这种挑战,他主张作家们应该与活生生的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情、与现实里面的精神对接、对话,发生反应,“你的脚得走过去,把脚踏上去,用心用脑,把创作和活生生的现实连接起来。”他认为,现实是创作非常重要的基础,作家不能只围绕着自己熟悉的那一点儿生活去虚构,而懒于了解外部世界。

阎晶明、陈红英为刘心武先生颁奖

“我不愿意作岸上观”

林森的《海里岸上》是一部海洋小说,小说素材的来源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林森所熟悉的南中国海。“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强大农耕传统的国家,虽然也有郑和这样的海洋征服者,但历来我们对海洋的书写都是在岸上观看。所以我试图把自己的目光放到大海中央,从海里和岸上去书写我心中的大海。”也许,这样的尝试会失败,就像他笔下的人物在大海的风浪中迷失方向,“但这样的迷失有可能别开生路,重获新生”。

在颁奖现场,虽然作家们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对生活“不作岸上观”是共同的心声。笛安以《景恒街》记录了自己在北京的八年生活;李凤群的写作从自己生活的小岛出发,聚焦身边平凡而卑微的人物,把自己以及更多人的生命从黑暗中拉出来;季宇的父母都是新四军通信兵,他们的惊心动魄的生活催生了《最后的电波》;而欧阳黔森的《报得三春晖》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书写了“精准扶贫”带给乡村的巨大变化。哪怕是常年旅居加拿大的李彦,也通过《何处不青山》再度挖掘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白求恩精神。

在他们笔下,无论是宏阔的社会变迁,温情的市井生活,还是小人物的梦想与执着,幽微细腻的两性情感,都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复杂而丰沛的样貌。这些作品的多样性与多义性,这些人物的脆弱或坚忍,映出的正是独属于我们时代的表情。

正如施战军为王蒙撰写的授奖词中所说,“文学使人健壮年轻。”这些获奖的作家,以及所有在不懈探索的作家们,都是以自己的努力去打破或隐或显的“界限”,努力在自己的时代开出一条新路。 

 

“弄潮杯”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授奖词

特别贡献奖

徐怀中

徐怀中向来以独特的美的发现观照战斗岁月,他以清新俊朗的审美风格和内外兼修的文化素养引领着军事故事向军人文学融合转型的创作征程。从1958年第4期的小说《卖酒女》开始,到1960年第2期的《崭新的人——记女英雄徐学惠》,再到1980年第1期《西线轶事》,然后是1999年第1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和2000年第1期《或许你看过日出》,还有2017年第8期的《不忘初心 期许可待》,直至最近的《牵风记》,从三十岁到年届九旬,我们杂志的编委徐怀中先生,始终是《人民文学》最重要的作者之一。作为以里程碑般的《西线轶事》开启了当代军旅文学新时期、以《底色》对非虚构创作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作家,以及作为曾经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的教育家,徐怀中为中国当代文学已经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记。而刚刚在2018年第12期《人民文学》问世的长篇小说《牵风记》,则是这些属于他自己更属于文学史的印记之后的一次新的镌刻。

有鉴于此,特授予徐怀中:“弄潮杯”人民文学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贡献奖。

徐怀中发表于《人民文学》的作品目录

1958.4 《卖酒女》(小说)

1960.2 《崭新的人——记女英雄徐学惠》(报告文学)

1980.1 《西线轶事》(小说)

1999.1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小说)

2000.1 《或许你看到过日出》(小说)

2017.8 《不忘初心,期许可待——三十年后重回军艺文学系座谈实录》(对话)

2018.12 《牵风记》(长篇小说)

特别贡献奖

王蒙

二十岁创作了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之后, 二十一岁的王蒙在《人民文学》1955年第11期发表了短篇小说处女作《小豆儿》,二十二岁时他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人民文学》1956年第9期发表,成为影响当代文学史的事件。经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冬雨》《夜雨》,1978年重新开始成为《人民文学》最重要的高质高产作家,《春之声》等力作标志着改革开放最初的叙述新风的开启,《哦,穆罕默德·阿麦德》等名篇凿实了边地多民族题材创作在新时期文学的正典化路径。1983年到1986年出任《人民文学》主编期间,《人民文学》引领文学潮头,鼓励探索、发掘新人,许多青年才俊的作品得以发表并成为现象级佳作。他也是他曾经提倡的“作家学者化”的践行者。近年来,王蒙先生在《人民文学》发表的《山中有历日》《女神》等新作则以朝气丰盈的发现、想象和沧桑历遍的沉浑、豁达,让我们满怀敬重和亲近地发现——从《青春万岁》到《活动变人形》,从《这边风景》到《闷与狂》,从《歌神》到《女神》,文坛挺拔着常青巨树,文学使人健壮年轻。

有鉴于此,特授予王蒙:“弄潮杯”人民文学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贡献奖。

王蒙发表于《人民文学》的作品目录

1955.11《小豆儿》(小说)

1956.9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小说)

1957.1 《冬雨》(小说)

1962.12 《夜雨》(小说)

1978.5 《队长、书记,夜猫和半截筷子的故事》(小说)

1978.12《火之歌》(报告文学)

1979.8 《歌神》(小说)

1980.5 《春之声》(小说)

1980.7 《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作家书简)

1981.3 《别依阿华》(散文)

1981.5 《深的湖》(小说)

1981.9 《我愿多写点好的故事》(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

1982.7 《惶惑》(小说)

1983.1 《青龙潭》(小说)

1983.2 《新的年代的新的梦》(散文)

1983.6 《哦,穆罕默德·阿麦德》(小说)

1983.9 《灰鸽》(小说)

1984.3 《鹰谷》(小说)

1984.8 《塔什干晨雨》(散文)

1985.1 《高原的风》(小说)

1986.4 《轮下》(小说)

1987.1—2 《凝思》(散文)

1987.5 《泰国风情》(诗歌)

1987.8 《庭院深深》(小说)

1988.2 《没情况儿》(小说)

1988.10 《球星奇遇记》(小说)

1989.3 《初春回旋曲》(小说)

1989.5 《忘却的魅力》(散文)

1989.11 《游》(诗歌)

2005.12 《他与读者同在》(特稿·怀念巴金)

2011.1 《秋水的余响》(散文)

2012.6 《山中有历日》(小说)

2012.9 《小胡子爱情变奏曲》(小说)

2013.3 《为什么是两只猫》(散文)

2013.10 《烦闷与激情》(小说)

2014.7 《杏语》(小说)

2015.4 《仉仉》(小说)

2016.11 《女神》(小说)

特别贡献奖

蒋子龙

蒋子龙是一位有着可贵的精神担当的大作家。1976年第1期《人民文学》复刊号到2018年第9期,我们的编委蒋子龙先生用他刚健卓越的力作与这本杂志已经结下了四十二年的深厚情缘。《机电局长的一天》似乎预感到了新时期的曙光,一问世便带着旧痕新象而引起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强烈论争,一个争议型作家在三年之后,在这伟大的历史阶段的初期,他的《乔厂长上任记》在1979年第7期《人民文学》上发表,从此,新时期文学以至中国当代文学,收获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关键词——“改革文学”。这一关键词跟一个杰出作家的劳动一直相随,继以《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交响曲》等领军工业题材城市生活创作之后,他以更充足的生活储备更丰沛的创作资源,深深切入改革开放时代乡镇巨变,从《燕赵悲歌》到《农民帝国》,接续反思传统文化的五四新文学精神并接活现实中国大地上的人事物理,在社会改革与文化人格的深水区,建构了一个内涵庞杂而思辨透辟、故事沉实而气势如虹的文学世界。回首改革开放四十年不凡的文学岁月,我们为有蒋子龙这样的作家而内心踏实并深感骄傲。

有鉴于此,特授予蒋子龙:“弄潮杯”人民文学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贡献奖。

蒋子龙发表于《人民文学》的作品目录

1976.1 《机电局长的一天》(小说)

1976.4 《铁锨传》(小说)

1979.7 《乔厂长上任记》(小说)

1979.9 《血往心里流》(小说)

1980.2 《乔厂长后传》(小说)

1981.6 《回顾》(创作谈)

1982.3 《拜年》(小说)

1982.4 《要不断地超过自己》(评论)

1983.9 《修脚女》(小说)

1984.7 《燕赵悲歌》(小说)

1986.7 《好景门》(纪实小说)

1987.6 《运河的厄运》(纪实文学)

1993.6 《冬绮之奇》(小说)

1994.4 《绿色崇拜》(随笔)

2001.3 《随笔二题》(《多大算老》《中国字的命运》)

2004.5 《日本的“自杀胜地”》(随笔)

2004.8 《镜子的灾难与灾难的镜子》(特稿·纪念邓小平同志一百周年诞辰)

2018.9 《故事里的事故》(散文)

特别贡献奖

刘心武

不是每一位作家都可以入史,但刘心武肯定早已是。而第一次在《人民文学》发表作品便成为一段文学史的启幕之作的作家,也是刘心武。《班主任》,发表在《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史称新时期文学的第一波创作思潮“伤痕文学”的第一部。作为《人民文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主编,他曾尽心奖掖新人新作、尽力扩容文学的表现层面;在持续丰富的创作中,刘心武先生以《我爱每一片绿叶》《如意》等表达深厚的人道情怀,以《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等开创“非虚构”写实小说范式,以《钟鼓楼》标示出市民文学的经典,以《风过耳》深究知识分子的内外境遇,以讲解并续写《红楼梦》探寻中国小说与中华文化的根脉,以新长篇《飘窗》探勘丰繁浩茫的新世情……四十多年,从发时代之先声到不断自我突破的创作长旅,令人感佩钦敬。如果我们要点数对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做出重要的精神贡献的中国作家,刘心武定然位居前列。

有鉴于此,特授予刘心武:“弄潮杯”人民文学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贡献奖。

刘心武发表于《人民文学》的作品目录

1977.11 《班主任》(小说)

1978.4 《没有讲完的课》(小说)

1978.9 《根植在生活的沃土中》(创作谈)

1979.6 《我爱每一片绿叶》(小说)

1980.9 《蜜供》(小说)

1981.6 《写在水仙花旁》(作家书简)

1982.2 《相逢在兰州》(小说)

1983.1 《封面女郎》(小说)

1984.5 《绿色纪念碑》(散文)

1984.12 《寻人》(小说)

1985.5 《5·19长镜头》(纪实小说)

1985.12 《公交汽车咏叹调》(小说)

1986.5 《王府井万花筒》(纪实小说)

1988.3 《白牙》(小说)

1988.5 《改革开放与繁荣文学创作》(评论)

2009.10 《谁在唱》(散文)

2011.4 《刘心武续<红楼梦>》(长篇小说)

2014.5 《飘窗》(长篇小说)

2015.2 《煤球李子》(小说)

海外影响力奖

麦家

麦家以《解密》成为继鲁迅、张爱玲、钱钟书之后唯一入选“企鹅经典”的当代中国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以富含中国智慧的中国故事,在全球范围三十多种语言100多个国家的广大区域,掀起了持续的“麦家旋风”,充分说明以文学为主要文化形式的中国软实力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正日益深远。在以“中国文学,世界表达”为审美理念的《人民文学》外文版《路灯》上,麦家的《两个富阳姑娘》《成长》《天外之音》《日本佬》等短篇小说,被外国专家翻译成英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韩文等,深受汉学家、译者和国外读者喜爱。麦家优异的文学创作,为让世界了解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为增进中外文学对话互通,做出了突出贡献。

长篇小说奖

笛安 《景恒街》

笛安的《景恒街》在创业、融资、商战故事里融入办公室政治与都市爱情的情节,世故里含纯真,功利中有体恤,笔致轻盈而肌理结实,情感细腻而理性清明,既有贴切的城市生活气息与质感,又不乏恒久的悲悯情怀,不动声色之间可见时代运行轨迹、社会转型风貌与情感结构变迁,是一部文质俱佳的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奖

李凤群 《大野》

李凤群的长篇小说《大野》,以双生花式的精巧结构叙写当代女性的成长,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别、财富流转等诸多命题叠合在人物个体命运的遭际之内,如盐入水,融合无迹,语言精练有力,情节映花照水,冷静疏离的表象之下饱蘸磅礴的同情共感,显示出熟练的小说技艺和人性认知的深度。

中篇小说奖

季宇 《最后的电波》

季宇的中篇小说《最后的电波》不仅取材角度独到,并且情感厚重。小说围绕着在新四军最艰难时期里一名作为“群众”的报务员李安本的故事展开,在流畅的笔法以及熟练的文本驾驭能力下,情态各异的人物性格和铁打一样的军魂跃然纸上。亲切自然又情真意切的叙述,不仅增添了小说自身的张力,也大大增强了我们对人民军队和人民英雄的礼敬之心。

中篇小说奖

林森 《海里岸上》

《海里岸上》通过半个世纪南中国海里岸上时空的交织叙述,映现出传统与变迁、怀旧与坚守的主题,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以富于地方性知识的书写别开生面,有效地将物哀美学融入雄浑的叙事风格,饱含激情又含蓄蕴藉,是颇具特色的海洋小说。

短篇小说奖

裘山山 《曹德万出门去找爱情》

八十岁的曹德万如一个英雄,不顾儿女们的反对,每天去寻找爱情。曹德万的执着、坚韧和老当益壮的勇武,表达了他对爱情的一往情深。这个有梦想的人,他的梦想照亮了现实。由此,他也成为我们尊敬的“这一个”。语言诙谐自如,趣味横生,我们一起见证了曹德万“举着生命的旗帜在寻找”的心酸又崇高的爱情。

短篇小说奖

薛舒 《相遇》

《相遇》是在青年男女情感关系中展开的小说,这是人类永恒的题材。其独特在于,在触及青年男女最深处、最幽微的情感时,小说创造了一个关于情感的乌托邦和爱情的理想国。在实利主义对情感领域强行侵入且无处不在的时代,《相遇》如空谷足音。它写出了人性微妙的美丽和可以意会的美好,在青春情感题材小说中显得尤为醒目。

散文奖

鱼禾 《界限》

鱼禾为人爽朗豪放,为文却纠结犹疑。纠结和犹疑非无定见和高论,而是对世界怀抱步步惊心的求索。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结论于她都事关重大,她必须把自己置入其中寻出深浅,方才笃定地下笔。《界限》亦如此。她从一己的日常入手,探讨了自我、个体与他人,乃至网络时代人与物的虚虚实实的界限。因为立意高昂,逻辑又森严恳切,《界限》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了生活中那些习焉不察的界域。

散文奖

汪民安 《绘画中的手》

汪民安《绘画中的手》是描述、鉴赏、阐释,更是感悟、启示与生发,同时也是艺术的哲学、生活的体验和生命的省思。在绘画与对象、文字和主观、诗与思中,汪民安展示了他独异的才华,世界再次被语言擦亮,当代散文也在此类书写中获得了新一轮解放,显示出它广阔的包容性和无限的可能性。

诗歌奖

臧棣《我欠你一个伟大的哑巴入门》

在眼花缭乱的当代汉语诗歌生态中,臧棣的诗恰当地稳健而有智识。门,是区隔的屏障;入门,则是将新生托付给生命的追寻,在充满不确定的追寻中锤炼生存的勇气。入门诗这一套和生命相关的术语,充满着那些被剥夺的细节经验,并且带着一种恢复自己无知状态的勇气。这些柔中带刚的执着,从多个角度带领我们重新触碰世界,激发生命的觉醒。

诗歌奖

张远伦 《我有菜青虫般的一生》

张远伦的组诗《我有菜青虫般的一生》诗艺娴熟,质感纯粹,在朴素日常中捕捉命运的微光,在人间生活里凸显现实的诗意,以细腻的情感和平等的姿态体恤凡俗之物,笃定温和,节制内敛,且提供了鲜活丰沛的民间经验。

非虚构奖

欧阳黔森 《报得三春晖》

“攻坚脱贫”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欧阳黔森深入到乌蒙山区,通过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目睹了“精准扶贫”带给山乡的巨大变化,深切体味出广大民众的百感交集,下笔滔滔汩汩,情思饱满,于是有大气磅礴、掷地有声的《报得三春晖》。该作讴歌新时代,赞美新农村,充满正能量,写作手法娴熟,既扎实又跳脱,深富感染力,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是一篇难得的非虚构力作。

非虚构奖

李彦 《何处不青山》

李彦的非虚构作品《何处不青山》,聚焦加拿大人比尔·史密斯所收藏的中国革命历史文物的捐赠之旅,追踪白求恩为中国人民的奉献以及他的情感、精神生活。白求恩精神是中国当代红色思想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被一书再书,李彦迎难而上,另辟蹊径,通过扎实可靠的寻访,也做足了案头工作,尤其是动用了女性独特的视角与体验,将一个鲜活的白求恩形象和立体的白求恩精神成功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特殊文体奖

蒋一谈 《蒋一谈的童话》

蒋一谈的童话故事快乐澄澈、温馨可人,将我们对于人性的美好希望完满地保存了下来。这些多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正象征着孩子们物我不分的天然纯真的品格:乌鸦是孤独老人最好的朋友;狗狗像弱小却乐观的孩子,满足地享用无人问津的骨头。而儿子发现爸爸童年照片的故事,则是作家在同时创造成长和亲情这两件事。蒋一谈的童话故事有着对人类基本命题的深切关注,同时又能以润物无声的审美产生着持久的启蒙观照,是当下的童话写作中的一道别样风景。

 

翻译奖

Martin Winter

Martin Winter是奥地利人,翻译家兼诗人。他从本世纪初开始致力于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擅长中国当代诗歌和小说的德语翻译,多年来译作持续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知名出版社及文学报刊出版、发表。2015年起,他担任《人民文学》德文版《路灯》的编辑总监,与人民文学杂志社密切合作,出色地翻译和编辑了一大批当代中国文学的优秀之作,在德语世界也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翻译奖

Poppy Toland

作为文学译者,Poppy Toland总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的情绪和氛围营造的用意,同时,她还擅长在细微的翻译用词中注入对整体故事的思考,因此她的译笔自然流畅,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魅力与深度。她为《人民文学》英文版《路灯》翻译的作品,颇受专家与读者的瞩目与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