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谷雨:一个村庄的四十年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谷雨  2018年12月04日21:27

梦想就像花一样

1978年春,比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偷偷签下大包干契约早大半年,浙江奉化滕头村公开办起村花卉园艺场。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论调在当时虽已折戟沉沙,但片面强调“以粮为纲”还是主流,集体的土地怎么能用来种花花草草?

要是再往前倒退几年,滕头人也没这么干的底气。那时候,全村800来口人全赖在800来亩七零八落、七高八低、非涝即旱的滩地上刨食吃,有谚曰“前后龙潭涂田畈,赶水不进泻水难,一场大雨水满滩。冬天屯水鸭,蚂蟥像扁担,亩产只有二百三”。年年吃不饱饭、在困难时期还饿死过人的穷村,哪会有心思去侍弄不能吃不能穿的花花草草?

1978年的春风吹来了暖意。春节刚过,村老书记傅嘉良从2月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看到一篇题为《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的报道,说的是安徽省委调整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事。多年的农村基层领导工作实践养成的敏感性,使他捕捉到新动向: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开展多种经营……

一篇报道打开了老书记的心扉!这时又恰逢时滕头村十几年的改土造田工程已进入尾声,改土成效初显:1977年全村粮食总产量破天荒达到41万公斤,人均产粮573.4公斤。滕头人缴了公粮又吃饱了饭,对富裕、美好的新生活的憧憬已经苏醒。国家在拨乱反正,人民生活正在好转,老书记决定办村花卉园艺场。

因为过去有过村办菌种场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的教训,村花卉园艺场开办时只占四亩旱地。即使是这样,还招来上面一些人的指责,说种植花卉浪费土地,偏离“以粮为纲“方向。

老书记冷静回答:“以粮为纲”后面,还有句“全面发展”呢,再说我们通过改土造田多出了51亩地,现在只用4亩旱地办个园艺场有什么错?他暂时没说出的埋在心底的梦想:我们不但要办好园艺场,还要把全村建设得像花园一样!

随着粮食连年丰收和政策持续放开,花卉园艺场在短短几年间发展到了62亩地,栽培的五针松、茶梅、君子兰等众多名贵花卉在市场上一路畅销。

滕头人的肚皮圆了,腰包开始鼓了,一场庞大的村庄改造运动在1979年冬启动了。此前,全村几乎找不出一幢像样点的房子,村民住的是泥墙屋、草屋、小屋,以致200多户的小村中竟有20来个青壮年光棍。

经过七八年冬闲期的奋战,到1986年底,滕头全村252户人家全部迁入了由村统一规划、建造的崭新农家楼。每幢农家楼由九个单位户组成,每户楼前有独立庭院,楼后建有专放柴草杂物的平房。村里新开挖了环村河,河边栽葡萄,水上架葡萄架,成熟时年产葡萄一万公斤以上,村道旁种观赏花木,花卉盆景摆进了农家庭……

“田勿平,路不平,收成只有一百零,有囡不嫁滕头人”的时光成为过去,“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河水绕村庄。橘子堤,葡萄河,花果村”的新歌谣传遍四方。

1989年,滕头村被国家建设部评为“村镇建设全国文明村”桂冠。

1991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村视察,称赞它“是个了不起的村庄”。

1993年6月3日,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伊丽莎白﹒多德斯韦尔女士一行的专程来滕头考察。

滕头是多德斯韦尔女士这次来中国的唯一考察点。她穿行田园、参观花卉园艺场,到村民家作客,进卧室、上阳台、下厨房、看厕所,赞不绝口。走过河边时,有一条小水蛇受惊从河边向河心游去,陪同者有点小紧张,多德斯韦尔女士却由衷称赞这里的生态环境真好。

在村办公楼院子里,多德斯韦尔女士兴致勃勃地种下了一棵四季常绿的香樟树,并题词:“对滕头村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愿更多的农村能学习你们的经验,祝你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6月5日下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来自全世界获1993年度“全球生态500佳”的37个集体和个人颁奖。滕头是本年度中国境内唯一获得此殊荣的集体单位!

“村庄变成了生态花园,过去连做梦也没想到过!”今年49岁的傅德平说出了滕头人的心声。

进入新世纪,滕头人已不再满足于2平方公里的村域范围的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先后在20多个省市建起了总面积超10万亩的苗圃园艺基地。一花催开百花艳,基地如一块块滕头的“生态飞地”,带动了当地的就业、生态旅游,促进了经济发展,带去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去年春天,有一个电话打到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这里,来电的是一位江西省的领导,他在考察调研中看到滕头设在江西的苗木基地已经成林,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带动了生态旅游,引来了山地自行车比赛,农民开办起了农家乐,就在现场特地打电话给傅企平表示感谢,并欢迎他再去考察、扩大基地建设。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四十年来,滕头这朵在改革开放春风中绽放的鲜花,美丽了自己,也美丽着祖国。

鸡窝飞出金凤凰

1988年,滕头村一口气办起了两家村办厂——有机氟制品厂和皮革服装厂,使全村改革开放后兴办的村办工业企业一下子增加了一倍。1992年春“南巡”讲话后,滕头的“造厂”再次提速:镙杆泵厂、花岗石厂、丝绸针织厂、锯片基体厂……到这年年底,村里索性组建了集团公司,下设农业公司、工业公司、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物资经营公司等,其中工业公司下辖了18家企业。

如今已是跻身于中国服装百强企业、全国民营500强企业之列的爱伊美是最早在众多村办企业中脱颖而出的龙头企业。它的起点竟在村养鸡场,因而被称为“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老书记傅嘉良回忆:“厂房是村里的养鸡棚,缝纫设备是女工自带的嫁妆,两位服装师傅是从上海的奉化籍退休工人,开办经费是向银行借来的一万元……”服装厂最初的业务是加工裤子,检验完毕,检验员还得用扁担挑着送到十多里外的联营厂去。

在改革大潮初起之际,在奉化、宁波服装之乡,有数以千计这样的的服装企业蜂拥而起,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今绝大多数已经销声匿迹,而爱伊美以自己独特的路径发展壮大,成为一家以服装制作、织物印染、针织毛衫为主,融合电动工具、发电供热、宾馆餐饮及实业投资、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集团型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服装与羊绒面料生产出口基地,与杉杉、雅戈尔、罗蒙等著名企业挺立在宁波、乃至全国服装业的第一方阵。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各地村镇集体企业遇到了转制的风口。村党委因地制宜定下“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方针:属于集体资源型的,而且适合于集体经营的板块,产权仍百分之百归的村集体;主要骨干企业板块,村集体拥有51%控股权,经营者参股49%;对剩下的小零散企业,或租赁,可转为私营个体企业,或倒闭、破产。

“经过转制的洗礼,村集体经济在新时代条件下找到了更合理的实现形式,集体仍控制着多数股份,滕头经济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从财务上来看,转制后集体的收益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全程参与了主要企业的转制过程的现任滕头集团副总裁、当时的集团总会计师的沈静波这样说。

为把村庄建成美好家园,滕头村在二三产业在发展中自始至终不忘环境保护。在1993年各经济建设大干快上,为招商引资绞尽脑汁的时候,滕头却成立了全国首创的村级环境保护委员会,所有有意引进村里的企业项目事先必须经环保委严格审核,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

村环保委一成立,最初审核的是一位来外商的造纸厂项目。外商承诺年投资回报率可达30%,但环保委发现该项目会带来严重污染,就给一票否决了。这在当时遇到了来自多数村民的反对声:把送上门来的钱往外推,太傻了!

村党委对症下药,把环保专家请进来讲课,又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走出去,去污染严重的地方和环保先进地区、包括新加坡进行对比考察,使村民、干部的观念得到了更新。

从成立至今,村环保委已累计一票否决了50多个效益看好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拒绝一两个有污染却能够赚钱的项目也许并不难,但是二十多年来拒绝污染企业进村,这种自觉与恒心值得‘点赞’。”这是中央电视台对滕头的点评。

进入新世纪来,滕头传统优势产业走上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继爱伊美集团之后,滕头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成为滕头绿色经济的新龙头。这个在二十多年前初创时只有一个施工班组的小公司,如今已成长为园林苗圃、景观设计、市政工程“三位一体”国家一级企业,荣登“中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前十。

滕头园林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北京奥运场馆绿化工程建设,为上海世博会提供10万棵绿化苗木,不少独立承建或参建的工程获得浙江省“优秀园林工程”金奖、中国“优秀园林工程奖”金奖、中国“优秀园林古建工程”银奖,其中海信天悦全园环境工程与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工程还获得了国内荣誉等级最高的“鲁班奖”。

遵循着绿色发展的路径,滕头新经济则借助近几年崭露头角的滕头控股公司战略性全面介入金融服务、投资、亲子教育、养生养老、素质拓展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生态酒店、新能源、新材料和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去年利润达8000多万元,今年一季度实现利润又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7%。

在三大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滕头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村民生活日益提高,社会保障齐全,福利优厚,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万多元,。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滕头村的绿色发展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老虎天话”也成真

1998年春,当新上任不久的村党委书记傅企平正式提出滕头要发展生态旅游业,“让人们掏钱来看滕头美景”,一些村民议论纷纷:“这是在讲老虎天话吧?”

“老虎天话”是奉化俗语,意谓天方夜谭。但这并非傅企平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酝酿已久。随着来滕头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最初的尝试是增加村接待办的旅游服务功能,进行独立经济考核。接着又面向中小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尝试初显成效:接待办赢利了,社会实践基地受到学校、家长的欢迎。

1999年元旦,当成群结队的四游客买着当时还是五元钱一张的门票涌进村里,村里的黄花梨、草莓、鸡蛋等农副产品也被游客争相购买,先前持怀疑态度的村民这才觉得:“老虎天话”成真了!转眼间,他们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参与者。

要全面记录滕头景区的建设过程,也许过于冗长。请看这几年的里程碑:

2001年1月,跻身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4年7月,入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2010年4月,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3年,先后上榜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生态旅游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录。

2015年10月,上榜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名录。

“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的滕头精神,在滕头创建国家最高等级5A景区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002年,滕头人摸进国家旅游局,汇报滕头创5A景区的打算,有位司长忍不住笑道:“连华西村到现在还没提出过创5A景区呢!”

滕头人创5A的决心没有动摇。近邻溪口风景名胜区得知滕头在创5A景区,也提出了创5A计划。滕头村想到奉化两个景区一次性都创上5A景区可能性不大,联想到四川的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组合申报创建的成功经验,就提出了与溪口景区融合资源联创5A的方案。进入国家旅游局认可后的3年创建期里,滕头景区建成先进的生态农业观光大棚、特色旅游商店、生态停车场、星级旅游厕所等,改造扩建橘洲路、花径等主干道,修缮了游客接待中心、票务中心、影视放映厅、文化展厅、监控中心等,景区的服务功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文化氛围得到明显提升。

经多次明查暗访、预检复检,滕头—溪口景区在2009年下半年终以浙江创5A景区最高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旅游局的最终考证验收,问鼎5A。

滕头人喜不自禁,但评定后半年多过去,评定结果还迟迟不见颁布。一打听,原来按惯例要等到下个年度的下半年才能颁布。

滕头人等不及了,因为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开幕,滕头村是全球唯一入选世博会的乡村案例。滕头人多么渴望双喜临门,向世界一展中国农村的风采!但同一批评上5A景区的并非滕头村一个,有什么理由让国家旅游局改变既定程序呢?

滕头人仔细研究了国家旅游局近几年来公布5A级景区的情况,发现了为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那年评上的部分5A景区也曾提前颁布。于是他们向国旅局提出了提前颁布的建议,国旅局认为建议合理,有一位领导还这样感慨:你们滕头人的大局观念比我们还强啊!于是,在世博会开幕前的4月12日,国旅局在扬州隆重举行仪式,向滕头等长三角区域内与世博会联系紧密的景区提前颁发了5A证书。

这年的双喜临门使滕头景区各项指标创出历年新高:接待游客153万人次,门票收入3610万元,旅游综合经济收入1.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8.5%、37.26%、33.08%。

现代科技型生态农业是滕头景区的底色。一入村口,就可以迎面看到一座高高耸立的几何形状的标记塔,像是原始社会末期劳动工具“耒”,又像秦代古钱币的形状。这就是寓意“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的滕头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标志塔。园区由蔬瓜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花卉苗木基地等组成,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在标志塔北面的智能化管理的生态科技观光大棚内,以栽种珍奇植物诠释四季植物风情,珍奇瓜果观赏区、沙漠风情景观区、园林山水景观区和名贵花卉栽培区让人流连忘返。观光大棚北面的植物组织培养中心,是植物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快速繁殖技术的示范基地,也向游客普及着生物技术知识。

地域历史风情是滕头景区的一大特色。如景区内的石窗园陈列着浙东地区自宋至清的大量精美石窗,游客从那些或为文字纹,或为几何形状,或为日月星辰、云水山岩,或为梅、竹、龙,鹤等动植物,或为传说人物、历史典故、戏曲故事等题材的各式石窗,可读出当地独特的历史风情和先人们的审美风格。而村口气势恢弘的仿古三连廊桥和村东北河上的“田园阁”的廊桥,集桥、亭、台、楼、阁于一身,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堪为双璧。

绿色环保是滕头景区的亮点。这里的绿化成为别具一格的景观。这里有全长千余米的全国第一条柑橘观赏林,种植着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嫁接、共140多个品种的柑橘,每棵以中文、拉丁文标明产地和品种,让游客在观赏中又增长知识。这里有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村长代表来滕头村参观考察时分别植栽下的“民族和谐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栽下的“公仆林”,有30多位解放军高级将领栽下的“将军林”,有社会各界人士栽下的“巾帼林”、“记者林”、“棋王林”、还有受新人青睐的“婚庆园”、集观赏与销售为一体的万盆盆景园,等等。走在滕头村,游客看到的节能环保型路灯,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来发电发光的。那河边的一座公厕,是每年可节水二三千吨的生态公厕。

这里乡土和时尚相交融,游客拿出手机在景点二维码标牌上轻轻一扫,就可获得详尽的景点介绍,还备有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语音导览机……

如今,这个曾为卖门票为傲的村庄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在2020年前取消门票,和周边村落组成田园联合体,把观光升级为休闲,把民居改造成民宿、农家乐,把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让周边农村分享滕头旅游发展的成果。

滕头旅游在路上,在继续前行。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2008年5月,经国际遴选委员会专家评审,滕头村向上海世博会申报的“中国滕头‘城市化与生态和谐——全球生态500佳和世界十佳乡村路径’”案例,从28个国家80个城市和地区的113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进驻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的乡村案例。

世博会,又称国际博览会或万国博览会,是一项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1851年的第一届伦敦世博会就有中国的身影,当时中国广东商人许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托运往英国,最终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中国政府首次以派代表参加的是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自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始,每届世博会都确定有一个主题。

2010年第41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滕头以全球唯一一个乡村的身份进驻世博会堪称奇迹,滕头人为之自豪为之振奋。

其实,滕头村最初被宁波市推荐申报参加世博会时,因对世博会情况了解少,申报材料没对接好,被遴选委员会的外国专家否定掉了。按常理,滕头参加世博的努力也就到此为止了。但在与上海世博局的接触中,滕头人意识到参加家门口的世博会对滕头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们初次失利不气馁,开始了与上海世博局的又一轮对接,重新申报材料,邀请世博专家来村现场察看指导。最后终于申报成功。

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呼应,滕头人发出了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宣言。为体现这一主题,滕头案例馆由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教授担纲设计,以滕头村为蓝本创造性展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宁波城乡和谐发展的新风貌,诠释“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

滕头案例馆是一座总用地面积1150平方米两层独立建筑,外观古色古香,外墙用废瓦残片堆砌,所用50多万块废瓦残片均从奉化及周边县市村落收集而来,其中包括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等,年龄全部超过百年。内墙上凸显的是江南竹片的肌理纹路,门、窗、屋顶等均融入江南浙东民居特色元素。全馆分“天籁之音”、“自然体验”、“动感影像”、“互动签名”等特色区域,集中展现“生态归朴”的景象。馆内还辟有“村史之证讲述”的区域,向世界讲述滕头故事。

在案例馆建设的同时,滕头村刮起了“世博风”:

他们启动了以‘生态、和谐、乡村’为核心概念的村庄提升工程,先期5大项目动工,通过整合道路、河流、树木、建筑等各种景观要素,营建‘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美丽乡村风情。

他们以东道主的姿态开展了迎世博倒计时300天、100天、50天等系列活动。在倒计时100天之际,央视把滕头花卉中心作为直播现场,在这里每天都有车往上海世博会输送桂花、香樟、含笑等花木,到直播这天已运出5万多棵。

他们开展滕头馆精品树果征集活动等系列活动,其中滕头馆全球海选馆长活动吸引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人的咨询、报名,大大扩大了滕头馆和滕头村的影响。

在迎世博热潮中,傅企平于3月3日赴京参加全国“两会”。赴京前,他多次深入农村、企业调研,倾听社情民意,关注民生问题,形成了三个议案、十个建议,其中的重点是环保和世博。会议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争相采访报道傅企平和滕头议题。3月9晚,傅企平作为特邀嘉宾也走进央视新闻频道《小崔会客厅》,向全国观众展示滕头、畅谈世博。

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园,滕头村开展了庆祝活动,舞龙、舞狮、世博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精彩纷呈,“五一”小长假,来滕头村游客近十万人次,同比增加50%以上,其中来自宁波、杭州、上海等城市的游客比例大幅提高。而在世博园内,人们遇见滕头馆,就好似在遍历城市繁华与时尚之后邂逅到一个清新的江南小村,有一种特别惊艳的感觉。

在5月8日开幕的浙江—香港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洽谈会上,滕头集团成为一大关注点。不少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来在摊位前说:“你们是滕头的?世博会有个全球唯一的乡村馆啊!我们去看过,真棒!”

在红火的世博效应面前,滕头人却在冷静思考。傅企平说:“我们在世博的建设管理上,突破了某些管理体制上的瓶颈,设计了很多限期工作方式,培育了海关、金融、人事、专利管理等职能部门相配合的工作机制,锻炼了我们的人才。世博会总将落幕,落幕之后如何继续演绎精彩,值得滕头人和经济、科技、文化等政府部门深入研究和提前部署,务必固化这些成果。”

世博考验了滕头,也锤炼、升华了滕头!

2018年的今天,滕头案例馆已迁建“回家”,并将在不久后开放。它矗立在外婆溪畔的倩影,与村口那寓意“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的“耒”字形标志塔遥相呼应,向人们讲述着中国一个小村数十年来奋发前行的来程,又昭示着新的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