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莫景春:悬崖上的机场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莫景春(毛南族)  2018年12月04日21:24

飞机正在降低高度,准备降落,请大家再次检查安全带是否系好。空姐温柔的声音缓缓响起。乘客们纷纷向窗外望去,机身依然被白雾缭绕,似乎还浮在半空一样。一看机窗外,一块像漂在海洋上的航母一样的机场若隐若现的机场,跑道像一条直直的路孤独地通向两边的石头。几条分岔出去的跑道连着几个停机坪。机场两边是黑幽幽的深,这是怎么样的飞机场呀!

有力的一顿,那是飞机着陆了。飞机继续跑着,有几缕云雾飘舞而过。走出机舱,只见四周群山环绕,一望下面,却是深深的山谷。自己就像还飞在天上一样,这是海拨高达六百六十七米的机场,是削平了六十五座山头才平整的机场。你不得不佩服建造者的伟大!

在机场,我遇见一位壮族老人。他坐在机场外的台阶上默默地抽着旱烟。眼睛直直地盯着那笔直的跑道,脸上写满了复杂的表情,一条条深深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的不容易。他说机场下填埋着他家承包的几个山头。山头上原来着密密麻麻的茂盛的杉木。那是他带着儿女们一棵棵地种出来的。空气湿润,树木长势良好。一年砍着这些杉木出卖,都有几万元钱的收入。当时机场征地,他像是被剜了几块心头肉,但一想到那在天空里翱翔的飞机,他便忍下来。飞机飞到家门口了。谁说山旮旯里没有飞机?一想到这里,他微微感到高兴。

他说他很恨飞机。那是他小的时候,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侵略者在轰炸大后方时飞过村庄的上空,胡乱扔下了几颗炸弹,将村庄炸得七零八落,自己只得跟父母四处逃荒。他看见飞机飞得很低,就像一只巨大的乌鸦。自己捡起一块石头狠狠地扔过去,但根本扔不到,感觉到飞机这东西太厉害了。现在是自己的飞机来了,得好好地去看一看。

像老人这祥慷慨地把地让出来的人家很多。这里聚居着壮苗瑶等少数民族,他们世世代代靠山吃山,依赖着这些大山生生不息。自己看到的是绵绵的群山相没见过飞机的影子,想到那么闭塞的地方,建起了机场,也许飞机来了,外面的人跟着进来了,发现这里隐藏的山水之美,这贫穷落后的面貌会得到一些改变。因为飞机场只有大城市才有,大城市就意味很多的财富。在这山沟沟里修建机场,这是对这里老百姓的关爱,自己牺牲点利益总是应该的,更何况国家给了许多补偿。大山里不容易!

机场动工的时候,他们兴冲冲地来了,拿起锄头亲自挖掉还没清理干净的小树苗。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他们虔诚地朝着大山跪拜了数次,感谢大山的养育之恩。他们也看到锣鼓喧天张灯结彩的情景。重要的人物都来了,在兴致勃勃地察看着这险峻的山势。山民们从来就没想到这偏僻的山沟里来涌来那么多的山外人。一台台崭新的挖掘机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挥动着粗大的手臂,朝着坚硬的山石“咣咣当当”地抓着。旁边的大卡车空着大大的车箱,等待挖掘机将那一坨坨土石装进来,然后“隆隆”地开心着跑了。寂静的山谷里热火朝天,到处是欢声笑语……

到过桂西北的人都知道,那里除了山还是山,一座座,一群群,绵绵延延……难得找见一块平坦的土地。崇山峻岭,草木丛生,遮天蔽日,重重叠叠阻断了外来的新鲜空气。群山深处,云雾缭绕,迷雾重重,一片苍茫大地。土地只是藏在纵横的沟壑山谷之中,人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劳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几条狭窄的路在群山中蜿蜒穿梭行,非常艰难。人的双脚怎能爬过巍峨的高山?即使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就令人望而生畏。不知祖先们是如何躲进深山里,也许是被流放,也许是逃避战争。藏在大山之中,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外人无法寻觅。自己也只能巴掌大的山谷中封闭地生活。

纯朴的山民背负着沉重的日子,爬在陡峭的山间,耕种着那贫瘠的土地,却换不来几把粮食养糊家里那几张嗷嗷待哺的小嘴。生活如山风一样清冷,日子如大山一样沉重,何日是尽头?仰望天空,耸立的大山挡住了阳光,投下一片黑压压的阴影,大山阻碍了山民们前进的脚步。

这片热土又是交通要道,连接黔桂两地,是大西南的交通咽喉。但这咽喉就是一条弯弯的山路,这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大撤退时修建的。它连接着大后方,支撑着前方的抗战。后来又修建了单轨铁路。这些铁路公路都建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竟然走了半个世纪。路被大山挤压,还是那样的窄。这里的山民只是圈在自己的山窝离里,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精彩。但精彩飘不进这重重的山岭里。轻松走出山外,成了山民的奢望。

千山鸟飞绝, 再高的山也要征服。这几年来 ,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河池到南宁的高速路横贯各个山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条条隧道穿山而过。河池的高速路又与贵阳贯通, 河池成了大西南公路网上的一个点,现在机场又建造起来,山民们纷纷涌向外面的世界了 。

那密密麻麻的山头,就像大地长出的巨大包子,高尖陡峭。怎么才能把它们铲平,连成一片?机场建在这这么陡峭的山崖上实属罕见,山势险峭,海拔之高,困难难以想象。开一条路都很难,不用说那要求极高的机场了。但是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毫不畏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下到谷底,测量高度,他们上到山顶,描图设计。想到全国各地铺路架桥,飞渡天堑,高铁技术令世人刮目相看。如今他们又要建设一座世人罕见的机场,展示国家科技实力。

设计者大笔一挥,各种机械开进山里。机声隆隆,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被削掉,高耸变成平坦。那些不可一世的石头被炸飞,被填埋到低洼之处。大大小小的山头被削掉了六十五座。六十五座山,该是怎么一种情景?从机场路的开通,到跑道的建场,一路绵延了几十公里。航站楼,停机坪,住宿按楼,一一建成,占据着几十亩。这是曾经是山头的聚集地,如今削平,连成一片,是何等的壮观!高空俯视,像一只蝴蝶一样翩翩而飞的候机楼,笔直平坦的跑道,绿油油的草坪,那样坐落有致。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宽阔的平地,看不到千山万岭的场景。那高耸的山峰不知躲到哪里,只有很远的地方才有它们隐隐约约的影子。你不得不佩服建设者们的雄伟气魄!

其实,他们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把山头削平连成平地,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些四面八方来的建设者们做到了。他们以大山为家,搭起简易房,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全力奋战。南方的夏天,毒辣的阳光将人晒得昏头转向,建设者们穿梭在酷热的暑气里,汗水不知淋湿了多少遍衣服,他们依旧在一砖一石地砌。冬天的山风绞割如刀,割开了脸上一道道的口。他们全然不顾,在猎猎寒风中忙忙碌碌。忘了年假节日,他们要赶在规定的工期之前完成,向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献上一份厚厚的礼物。

年夜的鞭炮声是最令人伤感的。工地上灯火通明,“叮叮当当”的铺架声没有寂静下来,年夜饭的飘香勾起了对亲人们的思念。想到此时此刻,亲人们围在一桌,热热闹闹地过节,唯独自己的座位是空荡荡的。突然想起“遍插茱萸少一人”孤寂之感油然而生,这深山老林无人知晓无人问哪!

突然,有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传来,工地上绰绰约约地来了几个人,那是当地的瑶族老庚。他们拎来可口的酒肉跟建设者们一起过年来了。肉是自家养足一年的土猪,纯原生态的。鸡是飞在树上的土鸡,酒是用自家大米酿的:一切都是难得的好酒菜。满满地摆上一桌,碟碟都诱人。当地的壮瑶苗等少数民族同胞为这些不回家过节的建设者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自发地带着酒菜来慰问了。顿时,工地上一片欢腾,碰杯声,畅谈声,唱歌声,回荡在山谷里,久久没有散去,唱起了一曲民族团结的优美旋律。

是呀,尽管大山闭塞冷清,可是乡亲们却是热情好客的,尤其是对待这些在深山里默默为改变恶劣条件而努力工作的人们。他们从建设者们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建设者们也利用休息时间,还有便利的工具,比如说挖掘机,压路机等等,帮乡亲们补补填填些乡村道路,让乡亲们进进出出大山更为方便。

乡亲们很感谢这些为自己建设家乡的人。工地上那些厨房的窗台上常常出现一些瓜果青菜之类的,那是从地里劳动回来的乡亲们送的。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饭,那是当地的乡亲们逢年过节都必须做的五色饭,那么香软可口!

当地的少数民族乡亲把建设者当作大山一样的恩人来敬奉了。大山赐给了食物,这些建设者则给了翅膀,怎能不感恩?建设者尽情地享受着乡亲们的慷慨和热情,在人情越来越冷落的今天,大山深处还吹拂着如此纯朴热情的民风。

乡亲们热切的目光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给建设者们燃起无数的激情。在水与火的年时间,近两千个日日夜夜,那些高昂的山头被削平了,平直的跑道出现了,四周的防护栏也竖起来了。建设者们甚至把桂花种到了悬崖边上。桂花是这里常见的花种,一年四季金灿灿地绽放,飘溢着清甜的香气。人们都喜欢它,就包括初来乍到桂西北的人。建设者要将机场建成一个花香迷人的花园。

一车车水泥往山上运,一梱梱钢筋往山上拉,那么多工人技术员在山沟里不分昼夜汗流夹背地干。国家怎么投入这么大的财力人力在这山窝窝里建造一个难度极大的机场?初初来到河池机场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疑问。其实你看看四周,想想历史,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山沟里四处走动着穿红着绿的人们。蓝的是壮族,青的是毛南族,这里聚居着近十个少数民族。他们世世代代守候这里,精心地保护着一草一木,一土一水。到处是青山绿水,良田美池,一派世外桃源风光。这里有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那里有珍贵的树木,有珍奇的物品。独特印喀斯特地貌。毛南族的傩面舞让你惊叹,白裤的陀螺让你着迷。这里的各个少数民族相亲相爱。这里独特的风景风俗就像一个羞答答躲在轿子里的新娘,等待外面的人们揭开头盖,尽情地欣赏。

这里是一片令人敬仰的红色热土。在血雨腥风的年代,这里的山民不满黑暗腐败的统治,揭竿而起,掀开了农民运动的一个小高潮,得到数千里之外的党中央的肯定。革命思想如春风吹遍了这片土地,吹醒了默默忍受的农民。这里曾经建立起为数不多的农民苏维埃政权,举起一面令全国震惊的大旗。

在这里依然矗立的魁星楼上,我看到一张简单的木床,还有一张灰黑的桌子。桌子上一盏干枯的煤油灯在默默地等待什么。我仿佛看见了一位伟人在昏黄如豆的灯光下伏案写稿,是为明天出征计划还是当前国内形势的分析?震惊中外的百色起义就在这里筹划的。这里的热血男儿纷纷涌上战场,走上全国,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为打击侵略者和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据统计,当年有一个县,百分之六十的青壮男子都参加了红军,转战南北,出了无数个将军。成为有名的将军之乡。为民族独立,为自由解放,他们付出了很多。

倾听河边,刘三姐的歌声袅袅传来。这里是山歌的海洋,山歌就是大山里唱出来的。也许之前这里群山丛丛,车马不通,悠闲娱乐方式少,人们茶余饭后,聚在一起,就亮开嗓子,“啰嗨”起来。还有一个人在田间地头,无人解闷,便自个儿编着小曲,自娱自乐。山歌慢慢沿唱下来,形成了现在的歌会。每逢三月三,在家的男女青年,还有中老年人,都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走村串寨,或者三三两两来到缓坡之处,对着唱个三天两夜,方才渐渐散去。刘三姐歌声甜美的形象就慢慢传播开来。人们佩服着刘三姐那种聪慧可爱的形象,追求着歌声里所饱含的那种真善美。那碧波荡漾的江水,那轻快飘浮的木伐,无一不跟悠扬的歌声连在一起.

这里是世界长寿之乡,这里是铜鼓之乡,这里还是桑蚕之乡。丰富的物产,奇特的文化,使这块偏僻落后的热地就像未开发的宝地,等待着人们的发掘。

“柳郎咧,咧郎柳”,毛南民歌在悦耳地响起。正是分龙节时候,我看到了几个操着外语口音的外国朋友在青山绿水间穿梭,他们正在了解毛南族的风土人情。一场毛南族的傩舞让他们如痴如醉。

优雅的伦巴舞步,若凌波仙子,漫步生花;狂烈的街舞,动感十足,潇洒奔放。舞者,心中顶有按耐不住的激情,手舞之足蹈之,尽情绽放。旁观者也情不自禁动起来,融入这欢乐的浪潮。有一种舞蹈,隐含不可测的神秘,让人感到无限的敬畏,让人感到无比虔诚,只有静静地看着,默默地接受心灵的洗礼,那就是原始古朴的毛南舞——傩舞。

“咚咚锵锵”,鼓声阵阵,乐音点点,时而促急,如夏雨一般,粒粒洒过;时而轻缓,如秋雨般疏疏落落。紧张的时候,观众的心脏提到了胸口,浑身跟着乐点在那里抖动;放松的时候,人们不由得长长舒了一口气。眼前是舞者在晃动的影子,他们身着红红的龙袍蟒袍,袍上绣着各种各样鲜艳色调的图案,迈着舞步,神圣威严,让人不禁想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凛然不可侵犯。

其实这些演员代表的是一种神。颜色各异的面具套在头上,有涂得白碜碜的,有的则是黄橙橙的。乍看像是印第安人的部落在进行的狂欢化装舞会,然而却没有狂放闹乱,只有戴上面具穿上袍衣的神在尽情地舞,旁边的人一脸凝神肃穆,安安分分,不敢轻举妄动。

外国朋友情不自禁地往前拍了照片,热情地跟跳舞的人交谈,了解这种舞蹈的方方面面。嘴不停地说,手不停地比划,也像是在跳舞。

据翻译介绍,外国朋友听说这片热土上有很多神奇的少数民族,于是坐着飞机,降落那悬崖上的机场,然后转乘大巴而来的。提到这个机场,他们不由地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说“OK,ok”。是机场缩短了这藏在深山老林的民族瑰宝与外界的距离。

在机场,我看到一位外地游客正带着一袋大米去办托运。什么稀奇的大米能享受飞机这一高等待遇?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细细走近一看,原来是丹炉之地南丹产的巴平米。巴平这地方,属于云贵高原南麓,桂西北高寒山区,海拔近一千米,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时间长,一般一百五十天到一百七十天,营养充足,促进人体健康。宋朝以来就成为朝廷的贡品,现在名声远播,来到这里的人都忘不了带上一两袋,

我到过巴平,它远离都市,丘陵形成的平地,土壤肥沃,耕耘土层深。郁郁葱葱地长着各种草木,让人看一眼,便觉得是养人的好地方。

山泉淙淙,野芳飘香。那块块田地,庄稼茂盛,中间挂着一只只灯笼,那是诱捕害虫用的。这米是原生态的,绝不用农药杀虫,没有任何污染。别有生趣的是在这广阔的稻禾上,乡亲们特地用长着紫色叶子的禾苗列成几个显眼的大字:巴平欢迎您。航拍出来的画面真是令人叫绝,感觉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藏在山谷深处的土特产纷纷运出山外,让外面的人享受到了很多绿色食品。人们吃到了大山的味道,呼吸到了山风的气息。人们对大山充满着向往,那里有独特的民族风俗,有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同胞。在当下日益趋同的社会,民族的个性和多样性更是满足了人们的欲望。

悬崖上的机场,飞起了大山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