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苟世杰:屋宇迁徙路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苟世杰  2018年12月04日21:10

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生在一座清朝时期建成的四合院里。

这是川北农村常见的一幢标本式建筑,面阔四间,厢房四间,方方正正,座北向南。整幢建筑为立木建造,穿斗式结构。走进宽敞高大的八字楼门,站在石板天井中央,到达正厅的五步通栏石阶、高高矗立的厅房、堆塑的屋脊,让人感到一种磅礴大气。放眼四顾,红漆漆染的一装到顶的裙板、梁、柱、柱础及门枋都有深浅不等的人物故事浮雕、楹联,这是清代的一位本地秀才修建的住所。当初建房时,将山岩掘去一部分,掘出的泥土石块堆砌到院子北面垒砌成丘并与后山相连,其上置精美石狮一对,世称狮子梁。狮子梁、后山皆栽植柏树,古柏森森,浓荫匝地。楼门外左前方有花园,园中广植奇花异卉。所有这些,无不透露出当初的豪华及主人的书卷气。在建国初期的土改运动中,除秀才的子孙辈留得两厢外,其余的分给了四户贫下中农。在以后特定的历史阶段,古柏被渐次砍伐,只那些残存的巨大树头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繁荣和岁月的沧桑;花园围墙倒掉了,花草遭人畜踩踏,沦落为闲花野草。花园也不再叫花园而叫花园坝。

在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的二十多年的时光里,院内人们的生活祥和而宁静,虽五姓杂处,却亲如一家,春节期间人们会将数张方桌在天井中央拼成“一”字席,各家端出几个拿手菜招待客人,名曰“搭长席”。用搪瓷茶盅盛半盅酒,席间依次传递而饮,名曰喝“转转酒”。六十年代,处于人口增长高峰期的我们那一代孩子众多,正处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所以无论春夏秋冬,一日三餐是最为热闹的时候,不管男孩女孩,大家端着饭碗沿着石阶层层而座,新闻发布会及各类故事会正式开场。特别是晚饭时的鬼怪故事,那些半个脸红头发、青面獠牙的鬼怪加上闪烁不定的煤油或桐油灯光,会吓得胆小的孩子们不敢回家,有的甚至在梦中也会惊叫连连……

我家住在上街右角,紧靠狮子梁及后山,有正房、转角各一间,逼窄、黑暗、潮湿,每至霖雨季节,苦不堪言。

由于房屋是靠山岩而建,每有暴雨,山洪越过檐沟漫进室内,很长一段时间行走打滑,家什生霉,此其一。霖雨季节,山水活了,转角厨房里地下水乱冒,烧锅煮饭要光着脚丫高挽裤脚,要在灶前灶后掘坑积水,坑旁置水瓢水桶,需要不断地将水舀进桶里倒出去。夜间,整日劳累的父母也要多次起床舀水,此其二。其三,每逢天气变化,硝土(童年时我们曾从中提炼土硝自制火药)地面返潮,被子是湿的,铺床的稻草是湿的,篾席也是湿的,不经常凉晒根本无法睡觉。在我们兄弟俩稍稍长成时,曾经同父母一起,就治理硝土地面采取过凿深凿宽砂石岩檐沟,阻断地下水和更换室内地面土壤两项措施,但都无济于事。

七一年雨季,山体滑坡,后墙垮掉了,灶头埋掉一半,新接的厦子塌去半边,此后约十年时间里,再也无力恢复重建。

在这样的环境里,在如豆的油灯下,我拼命地读书,凡是能借到的不论什么书,都认真阅读,古人勤学的故事我在那时的书籍中已大多有所了解,什么“凿壁偷光”啦,“囊萤映雪”啦以及“闻鸡起舞”、“程门立雪”等等,他们因读书而改变命运的故事给我树起了一个个学习的榜样。我读书的目标只有一个,跳出农村,住上不漏不潮窗明几净的房子。在今天的后生晚辈看来,这实在是个渺小乃至自私的目标。但正是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我终于走进了当时的师范学校。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之风吹开了国门,吹绿了华夏大地,安徽小岗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在全国迅速推开,我们那一代及其下一代已经长成,大多已结婚生子,成室成家,都有了包产地、责任田,都得打场晒粮,养牛养猪,都得发展生产,搞活家庭经济。

四合院实在太拥挤,生产生活中的矛盾日益凸显,家家要建牛圈、猪圈、建厕所、铺晒坝……院落被上述建筑所包围,杂、乱、脏、臭且不说,只出行的道路被侵占就让四邻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和尖锐。“要想富,新修房儿单独住。”为那一代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吹响了建房的号角,人们纷纷从四合院搬离……

我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劳力,只得到处买树子将家兄的房子兑下,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改造。硬化地面,自制土坯砖隔墙换去槽朽的竹木编壁,把狮子梁挑去一半铺晒坝。尽管仍然很逼窄,但也部分解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小日子温馨而甜蜜。

在以后的建房大潮中,狮子梁后人畜出行的道路渐次被侵占,矛盾不可避免,摩擦时有发生。拆掉老房搬出去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于是全力以赴发展家庭经济,做足前期准备。养猪养鸡、种瓜种菜、烧砖烧瓦,节约都快成吝啬了,有时候忍不住暗暗嘲讽自己,你快成葛朗台了!八九年用自家的责任田兑来一块地,建成了一幢一楼一底的三间砖混结构的楼房。

小楼依山而建,座东向西,建筑面积150平米,占地面积500余平米,四周为庄稼地,完全能满足发展生产和家庭经济的需要,为实现我的庭院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要植防风林、景观林、栽果树。当然,还有高筑的债台也让我们压力山大,蓝图的描绘唯有勤奋一途。夫妻俩没日没夜,起早贪黑……

九二年,国家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当时,经商早已形成气候,已有很多人赚得盆钵皆满。我也想到商品经济的海洋里去游弋,但苦于资金、技术、时间的短缺,干着急没办法。当年我所在的学校建成了三间猪舍,我毫不犹豫地承包下来,让妻子来做。

两年时间里,通过自繁自养,出栏肥猪几十头,从来没发生过因病死亡的案例。

然而学校是口井,井底内耗重,伤人元气,我不想坐井观天,不想忍气吞声看人脸色仰人鼻息,总想蹦上井沿,仰望灿烂的星空。

九五年调进县城工作,在单位的一个杂物间暂居下来,夫妻同心协力,卖过服装,开过小食店,经营过餐厅茶楼,还与人合伙做过工程,赚到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宝贵的人生经验。

后来,我在城里购置了商品房,再后来,儿子也购置住房与我分户而居。我的住房宽敞、明亮、舒适、惬意,有了自己的书房兼卧室,风雨连天而屋不漏,霖雨三月而地不潮。家人常常提醒我是该装修农村住房的时候了,然而想想乡下泥泞的道路及其脏与乱,想想当年艰辛的劳作和贫穷,还有村民之间鸡毛蒜皮的计较,原本不打算回乡下老家装修房子,但近两年因工作关系采访过全县的大部分涉农企业,目睹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兄弟们的住房实现了城市化、小区化,小洋楼比比皆是,土坯房已难觅踪影。水泥公路直通各家各户,摩托车、小汽车已经成了人们出行的基本代步工具,我们村里也有了通往县城的客运班车,人们出行时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方式更多了。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厨房完全实现了电气化,农民已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走进村里的广场玩起了健身器,跳起了广场舞;部分在外打工致富的乡亲们开始回乡创办企业,还有政府引进的扶贫企业,养殖业开始转向集约化和规模化以及那分布在山山水水间的各种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园,让乡村变得整洁而富裕。这些都显示出乡村的勃勃生机与活力。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蝇头微利的争竞没有了,邻里关系和谐了。所有这些,无不彰显出十八大以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在全国广袤土地上的扎实推进!村民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释放出了人本性中对美的追求与欣赏,也开始养花种草了。对比农村的今昔变化,想想以后的发展前景,我实在舍不得把花费了十余年心血建成的房子废弃了,于是回到老家将房子装饰一新,当年的蓝图终于绘就:厅院建成了,房前屋后树木成林了,我的居所掩映在绿树丛中,四季芳香馥郁,春来百花争艳,夏秋果满枝头,我随心所欲,栖息于城市乡村。说实话,我更喜欢今天的农村及其生活,这里有青青的山、蓝蓝的水,明净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有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还有那儿时的童年伙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计较与经营。寄情山水,乐而无忧。午后静坐在厅院的葡萄架下,沏一杯香茗,捧一卷在手,或遨游于九天之上,揽日月星辰入怀;或漂流于五湖四海,寻龙宫探幽觅宝;或乘奔御风,遍赏五岳风景;或穿越时空,拜诣先贤于宫室……夜晚,静静地伏在案头,既讴歌新时代,也针贬时弊。更专注于研究整理民间文化艺术,为民间文化的传承奉献一己之力。虽不富裕却知足、满足,虽无豪宅却安居,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