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笏华:柴山之变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笏华  2018年12月04日16:52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江山市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那儿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特别是大山上那郁郁葱葱的树木,浓荫密布,一年四季,永远像一幅鲜活的风景画。童年的我总爱爬上山顶,眺望远处,渴望远方,心里充满无尽的遐想。

山里人对山林情有独钟,因为山林可为人们提供柴禾。大家一年四季的烧饭、煮猪食、冬天烤火等,哪一样少得了柴?那时的柴是比较贵的,所以,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忙于储备柴火。秋天许多树木的叶子都黄了,树枝也变得干燥了,此时正是准备过冬柴火的好时机。人们砍柴、晒柴、储柴,忙得不亦乐乎。

秋天的柴山特别热闹。一大早,大人们就拿着柴刀、扁担,提着水壶上山去了。中午,一个个“砍柴人”挑着沉重的柴禾凯旋而归,衣服虽然湿透了,但脸上满是笑容。小孩则在村口伸长脖子,张望着自己的父母回来没有。秋天是野果成熟时节,父母总会忙里偷闲采些野果回来满足孩子口福。我只要一看见父母的身影,便会飞奔过去,兴高采烈地接过大山赐给我们山里娃的佳品。无疑,我更喜欢跟随父母上山采摘野果。父亲总是一边砍柴,一边跟我唠叨这叫什么树,哪些树烧起来火力大,我似懂非懂地应答着。

记得我读初中时,山林已开始分到各家各户,这是山民当时经常议论的大事。山有好有差,有的树多林密,有的则岩高且光秃,谁都想要好的柴山,为公平起见,唯一的办法当然是抓阄。

把柴山分割成面积不等的若干块,写入小纸条,抓到哪块算哪块,抓到差的也只能自认倒霉。抓阄那天,父亲说孩子抓运气好,可惜那天我在学校上课,未能如愿。好在父亲分到了几片好山,高兴得像中了大奖。如今,我虽然知道那些柴山的大概位置,但边界是如何定的,早已忘记了。不要说我,恐怕父亲也搞不清楚了,因为父亲已多年不上山砍柴了。

不知从何时起,山里人上山砍柴的越来越少了。村里的新楼房却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煤气灶、电饭煲、电磁炉、高压锅等。这些现代化的烧饭工具逐渐代替了柴禾,柴禾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冬天 已没有人用木炭烤火了,许多家庭都安装了空调。青壮年都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只在过节主要是春节的时候回家,夜晚供他们娱乐的主要有手机、电脑、电视等。村里还建起了公共娱乐场所,如文化礼堂、篮球场、健身场等。一些人还在县城,甚至大城市买了房子,成了城里人。

如今,每到秋天,已见不到那浩浩荡荡的砍柴大军,也见不到家门口那堆得整整齐齐的柴垛。现今的柴山枝叶茂盛,树高林密。去年春节,定居在济南的舅舅回到老家,去外公、外婆坟上祭奠时,望着山上茫茫林海,感慨万分:记得我小时候,山上的树木到了冬天几乎被砍光,现在却那么茂密,老家的环境的确越来越好了。

说实在的,当今的大山真是魅力十足。近年来,每次春节回老家,只见路上许多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听一位办农家乐的堂哥说,农村里的挖春笋、摘桔子、采茶叶等平常农活吸引了大量的都市人,大山则以他的葱郁、自然、纯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给山民带来了滚滚财富。每年回老家,都能看到家乡的新变化,听到家乡的好消息:张三在城市买了新房,李四买了小轿车,这已成了平常事了,在小山村已引不起什么轰动。去年回家过年,堂哥告诉我:由于老家环境好,空气清新,尽管去年夏天酷热高温,却没有城市里难耐的暑气,许多城里人来到小山村避暑度假。一群济南老人还决定以后每年夏天都来这里度夏,住上几个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为家乡的一座座青山感到骄傲。如今,家乡的山林早已不是柴山了,已成了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祝愿家乡越变越好!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