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袁学骏:我爱石家庄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袁学骏  2018年12月04日16:45

我小时,在老家晋州农村里,都说石家庄是石门。我第一次跟着姥爷去北京看哥哥,那是1959年暑假中,买火车票时姥爷说去北京,窗口里买票的女人说你们要在石家庄倒一次车。姥爷却固执地说,噢,在石门倒车。我给他纠正,在石家庄倒车。姥爷看了我一眼说,石门就石门,非叫石家庄干嘛?多一个字。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石门改成了石家庄。1981年3月我调到石家庄,才知道石门火车站在当时的获鹿县石家庄村东,因为这小村仅有200户,不能叫石家庄站,便以附近有名的大村镇振头为站名。1939年成立石门市,才又改成石门站。那是从石家庄村和休门村各取了一个字。1947年11月12日石门解放,大家都认为不该叫日伪时期的旧名了,便改成了石家庄。这名字一直叫到现在,但中间数次讨论改名,有的说还叫石门或京门、京南市,有的说这里是汉代常山古地,应当叫常山市或正定市、真定市,还有的说叫太行市,却始终没有改。

后来文人墨客们在“庄”字上大做文章,称之为“天下第一庄”。那年市委宣传部牵头,让我负责市徽市歌征集,许多歌里都唱“可爱的天下第一庄”。反复听,反复想,便加深了我对这座新兴城市的感情,觉得这座城市也是很可爱的。原来我只缘身在此城中,不知城市真面目。再留心观察,各处走走,便由陌生到熟悉,内心认同这里就是我的家了。尤其是1996年春夏“五桥一环”兴建高潮中,我接受了写二环工程的任务,一次次下去采访,接触了那么多昼夜奋战的建设者,写出了《青春城的光环》在河北经济日报整版发表,表达了我对这座年轻城市的一腔深情。

真的,我爱石家庄。因为这是古老热土上的一座红色之城。石家庄与平山的西柏坡犹如一个双黄卵,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当年石家庄这座华北重镇没有解放,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不能连成一片,党中央就不能在西柏坡驻扎下来。石家庄,就是西柏坡的重要屏障,就是一颗红色心脏的缜密包络。大概十年前,市领导号召人们为石家庄起形象和旅游宣传口号。我琢磨了半天,总括出“古郡红都”四个字,觉得这样既简明又有石家庄的特点。因为早在春秋时期,鲜虞国就在今天我市正定新城铺一带。战国中后期,白狄族建立的中山国都城就在今天我市的灵寿和平山之间,其遗址的出土文物极为辉煌。到秦时,石家庄市区一带属于恒山郡东垣县境。西汉初,刘邦来平叛,改东垣为真定,以取真正安定之意。汉文帝时改恒山为常山,其郡址在今长安区东古城村。不久南迁至今天我市元氏封龙山东南侧,西晋初才又移回真定。这中间长达400余年。北魏拓跋珪羡慕滹沱河北的安乐垒,攻下来就把真定城迁了过去,便是现在的正定城,距今已有1500年以上。把真定改为正定,则是清雍正年间的事了。桥西区的振头,亦曾经是隋唐时的石邑郡址。石家庄虽是一座新城,其历史根脉却很深长。

说是红都,是因为这里有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石家庄对西柏坡有巨大的的护卫、策应、供给之功。在西柏坡,党中央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还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共产党人汲取历史的教训,永葆革命青春。在临进京时又前提醒大家这是“赶考”,要交上合格的答卷,强调我们不做李自成。西柏坡和石家庄也似一户两院,毛主席曾经多次到石家庄开会,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中央领导也多次来往于石家庄和西柏坡之间。华北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人民日报等都在我们这里诞生,为新中国的成立构建了一个雏形,从施政理念上,国家机器的职能和组织结构上,治国理政方式上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所以这里便是城乡交叉的红都。现在,这里是红、古、绿都有。横比周边,我们这里在许多方面都是得天独厚的。

我爱石家庄。爱她的崭新,爱她蜕变之快。她是二十世纪初京汉、石太铁路的交汇点。后来石德铁路修通,这里便呈十字交叉而四通八达之势,于是迅速地膨胀,成为中国北方的世纪新城。据我所知,上世纪快速形成的三大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还有海口和深圳。石家庄既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又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攻坚而克的北方重镇。1968年省会从保定移来,一眨眼也已经整整半个世纪。解放时这里城区人口20余万,省会迁来时已经增至70余万。今天再扩充为440余万,国际国内知名度都在显著提高。这里是京津冀三极之一,自然有京津优势。石家庄的崭新程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城中近3000座20层以上的高楼,显示了这座新城的经济实力,其地标性建筑既有东大街希尔顿大厦,又有天山集团正在打造的百层摩天大楼。民心河用一年多的时间就顺利完工,结束了省会城市没有河流的历史,也改变了市区的小气候。二环、三环和地铁的修筑,狭路拓宽,断头路、死胡同打通,带来了交通的方便,现在号称“一小时交通圈”。石家庄也已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原来的毛白杨和垂柳,已经被大量置换为法国梧桐、银杏等优良树种。2007年开始的“三年大变样”城市改造运动,虽然当时惹得不少城中村人叫苦连天,上访告状,但一年后原住民开始回迁就普遍笑了,他们一户可以有三五套甚至七八套新房,富裕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工薪外来人,身有残疾的人都不愁娶一个女大学生上门做媳妇。所以都说,二环内45个城中村里没有光棍。固然说石家庄的传统文化色彩不浓,但她确实崭新,确实是走向富裕、走向美丽的春光之城。有些我本来熟悉的地方,只要打几天没去,再去就可能找不到路了。什么是时过境迁,什么是拔地而起,什么是日新月异,什么是一日千里,石家庄翻天覆地变化的速度,就是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

我爱石家庄。因为这是我的家城。在2007年石家庄解放60周年时,正值全国征集“城市赋”成风,我也心血来潮写了一篇《石家庄赋》,还在省里获了个奖。文中我发自内心地说,这就是我的家城。我在晋州大石家庄村出生,在当地教书、从文,1981年时竟被命运抛到了省城石家庄。这是一座我既向往又陌生的、没有“大”字的大城,时间长了便把他乡作故乡,渐渐融入了这座城市中。因为我近四十年的人生都在这里度过,纵然有浓厚的恋乡情结,却越来越觉得石家庄有家园的温馨,她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如果没有这座城市向我招手和接纳,及对我一家老小的养育、安顿,哪能有我一个农家子的发展?我怎么能不对这座家园之城感恩?回想起来,个人对这里贡献不大,受到的温暖和庇护却是很多的。纵然我对家城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却不能享乐其中而又嫌弃她、责怪她,要那样就是没良心了。

我爱石家庄。因为这是一座和谐之城。虽然她近年来一入冬就闹雾霾,天上的月亮总像个黄脸婆,远不如老家的明月又大又亮,但我知道这是阶段性的。感受非常深的是,石家庄是个典型的移民大城市,这里移民多于土著。现在城中村总人口才30余万,他们有农民的朴实,从不欺生,不排外。我家还和槐底的陈家建立了常年的友谊,许多外来人都得到了这里乡亲们的收留和关照。在一则关于“石家庄精神”的小文中,我说石家庄人是山形海相、山性海心。因为这里自古就是老战场,革命战争中出现的英雄烈士更多,人们的爱国爱家精神极强,有壁立大山的刚强性格;人们又有大海的包容性、共融性与亲和力。所以,这里军民关系一直很铁,一直是全国双拥模范城。而且近几年连续被评为全国幸福之城,2017年还进入全国文明城之列。这些称号都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虽然石家庄还不是北上广那么发达,那么富裕,但她也是一座未来发展潜力之城。这里宜来宜往,宜居宜业,宜文宜武。曾听说,有的老北京小瞧乡下人,还听说上海老太太把武汉人也看成乡下人。这在石家庄绝不会发生。我感到,如果评选和谐之城,也应当有我的家城石家庄。这里是中国城市化运动中的一个文明和谐典型。

真的,我爱我的家城石家庄。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她会变得越来越壮丽、越美好。我们期盼着,也为她的不断更生、发展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