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谈廷富:烟波千叠楚天阔 ——谈廷富六十人生历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谈廷富  2018年12月03日16:45

一、初遇波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这万古长江中游,千里荆楚沃野松西河岸,公元1972年乍暖还寒的早春,子夜时分,湖北省公安县金狮区粮管所值班室门外悬挂的一块小小黑板,正在风中微微晃荡。如果你提着马灯去照亮黑板,会看见上面用白粉笔写着当天的值班人员,其中谈廷富的名字很是醒目,名字后标明他的值班时间:23:00时至1:00时。

值班室内,在马灯微弱的灯光照耀下,不足十六岁的少年谈廷富,半坐半躺在长条靠背椅上,已酣然入梦。细微的鼾声节奏舒缓,隐约可闻。突然哐当一响,惊得谈廷富从座椅上跳了起来,面前站着前来接班的副所长林学全,劈头盖脸地好一顿斥责:“谈廷富!快醒来,出大事了。你值班的人怎么连栅子门都不锁啊?出了事你负得起这个责吗?”没有锁门……他被吓蒙了,可是,根本没人告诉过他还要锁门呀。“去,赶紧通知所有人立即集合……” 林所长铁青着脸吩咐道。很快吵吵嚷嚷的人群围拢来,又各自打着手电筒或拎起马灯出去。直到一个个土圆仓全部角落都清查完毕,确定没有异常,人群才散去。临走前,林所长对谈廷富扔下了一句:“明天,你,给我在大会上作深刻检查!”

这一夜,少年谈廷富平生第一次失眠了。一个多月前,初中毕业后因家贫失学在家的他,经推荐参加财贸队伍整建工作。他被分配到金狮粮管所的专案组,每天除了调查、取证和誊写材料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他喜欢盯着墙壁上那块小小的黑板,琢磨黑板上的名字换了一批又一批,怎么就不见他谈廷富的名字上一次榜呢?少年的好奇心加上旺盛的精力,促使他终于向领导开了口。领导在稍许沉吟之后,就爽快地答应了他。后来,当他得知每值一个班还能拿到五毛钱的补助时,他真有点喜出望外了。按那时候的标准,就是正式职工每月也只能领到30多元的工资呢!他庆幸:自己终于可以给那个穷困潦倒的家一点点支撑了——这也成为他多年后闯荡社会、坚韧拼搏的一种原动力。可是,明天他要在全所大会上作检查……这句话像一记重拳击中了他。谈廷富感觉自己刚刚开始的美好人生,就要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了,他不敢想下去。四月的短夜,他就这样睁着眼,听夜鸟不时掠过窗外的声息。

其实,这一生他都感激这场值班风波。谈廷富没有在挫折中败落或敷衍,他在大会上的检讨是深刻的,可以说是触及灵魂的。他在认真反省的同时,暗下决心:今后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任何工作,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自己的职责,始终要恪守的就是自己的职责!他告诫自己:只有一个人忠于职守的人,才配有成功的人生。

(谈廷富日记之一:粮站值班挨批,是一剂苦口良药。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首先必须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必须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这次挨批,终生受益。)

转眼到了6月底,同去参加财贸队伍整建的21人中,只有3个被留用。陈昌文分配到申津渡粮站,熊书兰留在了狮子口粮站,而他的去向则是剅口粮站。天有不测风云,谁料领导找他话也谈了,介绍信也开了,只等报到后,就可以立即转正的谈廷富,却突然高兴不起来了。原来,还没有等到通知报到的日子,狮子口一个电话就打到了保城公社,辗转通知回到永丰大队家里休息的他,让他到区里找当时的财贸总支部副书记徐升平,说将介绍信直接给徐好了,不用去剅口粮站报到了,回家再等通知。后来他才知道,是因为当时在公社当粮管员的大哥也在这一批转正名单中,兄弟两个不能同时转正,这样自己就被刷了下来。

第一次遭遇人生挫折,不能说不感到茫然。但谈廷富没有怨天尤人——人哪里都要劳动,正值农忙双抢时节,他立即投入生产队紧张的劳动。七月的太阳晒得大地发烫、晒得人毛焦火辣,谈廷富挑着一担大粪,踉踉跄跄地走在田埂上。迎面就撞到一个人,原来是驻队时曾派宿在他家的区委副书记邓德生。年轻的邓书记拍着他单薄的肩膀,说,“小伙子,这么大一担挑得起吗?”“挑不起也得挑,不挑还能怎么呢?”谈廷富苦笑了笑,低头拿脚要走。“等等,廷富,粮管所去不成了,你想不想教书?”邓书记拦住他问道。“想!我做梦都想!”谈廷富一把扔下肩膀上的担子,大声答道。“那你回去写个思想小结,写好去公社找我。”邓书记一笑,“写得好,就让你去教书。否则,就继续挑粪吧!”然后,挥了挥手走了。直到邓书记的身影在青黄相接的田野上消失,谈廷富还独自站在原地回不过神来。

在家好久没有拿过笔纸了,他跑到院子后面的鸡窝里摸了两个蛋,飞奔到小卖部去换来一叠信纸。夏蝉的鸣叫仿佛要撕开命运的一个豁口,躲在树林里奋笔疾书的谈廷富,此刻完全被自己书写的情绪所左右。然后午饭也顾不得吃,他下午3点前就捏着洋洋洒洒的几大页思想小结往公社去了。几乎是一路小跑,他飞快就到了4、5里路外的保城公社。“这么快就写好了?”邓书记接过稿子,站着就看完了。然后笑着说:“写得不错,还是那回事,回去等通知吧!估计8月份要组织一次暑期教师培训……”谈廷富欢天喜地地回到家,就一把将自己关在房里不出来了。他抱出从前没舍得扔掉的课本来,东翻翻西翻翻,又兴奋,又茫无头绪。连父亲在屋外叫他吃饭也没有听见。

夜里,除了永远停不下来的父亲还在月光下挽草把子准备烧柴,家里兄弟姐妹都在外头歇凉去了。谈廷富悄无声息地溜进里屋,拎亮了煤油灯,拿起笔,铺开纸,一笔一画地写起来。汗水顺着额头鬓角往下淌,一滴又一滴滚落而下。他心疼地用双手捧起稿纸,对着灯光用嘴去吹那汗水洇湿的地方。只见洁白的纸页上,一个又一个满是他学着当初老师批改作业写的那种大号的“阅”字!

二、民办教师生涯

“家塾灯前课,村陂雨外耕。”旧时的家塾早不见踪影,代之而起的有农村小学。1972年8月,谈廷富到义星小学参加暑期教师培训;9月,到永丰小学报到,成为一名他梦寐以求的农村民办教师。

没有教过书,一切要从头学起,他分外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本就世代清寒的谈家,在谈廷富两岁那年又突遇火灾,一场大火烧得家徒四壁。一家人只得求助于熟人敬家婆,在她家借住一些时日。紧接着又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到来,这更是加剧了度日的艰难。谈廷富是吃着奶奶煮的菜糊糊一天天长大的,奶奶孙引婆为了节省口粮,最后竟以饿死自己为代价来保全她的孙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谈廷富又赶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学校天天都处在停课状态中。因此他仅有的一点文化课知识,也是零零碎碎积攒起来的——现在走上讲台为人师表,不加倍努力学习能行吗?

谈廷富的备课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铅笔注音。3年过去,这个才20 出头的小伙子,就成长为这个有着300多学生的小学的校长。学校条件差,教室的墙壁上到处都是指头宽的缝隙。冬天,外面的风从墙缝钻进来,刺骨的冷。他就带领学校的十多个老师,自己动手修缮校园——并开荒种菜,改善老师们的伙食。他还是大队的扫盲老师,和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这一干,就是十三年。

1979年元旦,也是23岁生日的那天,谈廷富迎娶到他水灵灵的新娘——20岁的邻村姑娘谭贤珍。家贫万事忧,购买喜糖和给新娘做一套新衣裳的钱也难以筹措。二姐雪中送炭,将她自己准备置办嫁妆的三百元钱全数送作急用,让弟弟热泪盈眶。结婚后,他给自己在第一个五年内立下三个目标:生一个孩子,买一辆自行车,造一间瓦房。第一个目标很快实现了,1980年2月25日儿子谈立宇出生。金狮区地处虎渡河之西,那时候南平镇是公安县虎西的区域中心,从家里去南平赶一趟街,要走足足12里路。接下来要买自行车,夫妻俩勤扒苦做,不久这个心愿也达成了。1983年,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谈廷富的日子更加辛劳。除了雷打不动的教学任务,他还有每天繁杂的校务,而地里的庄稼也是不等人的。大哥那时已经到县城工作去了,两个姐姐早已出嫁,小弟在外读书,父亲自从母亲龚道玉1973去世后就一直跟着他过。连续几天,谈廷富和父亲、妻子都是凌晨两三点就起床去割谷。当时儿子谈立宇还小,总是被反锁在屋里睡觉。有一次,等天蒙蒙亮时他们回到家里,谭贤珍撩开土布帐子,发现孩子不在床上。天啦,孩子不见了?!一家人慌了,到处找。原来孩子爬到旁边爸爸的床上裹着帐子睡着了,一脸泪痕。抱起儿子来,又发现小家伙嗓子都已哭哑。

一家老少四口居住,那三间土墙屋早已破败不堪。每逢下雨,屋里到处都得用盆桶嘀嘀嗒嗒接漏。1984年,建房计划仓卒实施。谈廷富挖好窑,请来烧窑师傅,自己动手烧砖烧瓦,一点点准备建房的物资。在砖窑稻草腾起的阵阵青烟中,他感受到的不是苦涩,而是温暖。为了省钱,谈廷富联合另外3家做房的邻居,一起开着手扶拖拉机去沙市轧钢厂购买次品异型材。那是他第一次去沙市,回来过轮渡时,坐在卷曲的钢材上,望着奔涌的江水,人也不禁思绪如潮。

那些买回的异形钢材,都是一卷卷的。拉回家后,谈廷富拿锤子先将钢筋锤直,再按尺寸量好后锯断,接着还要在两端弯出钩子,然后扎成笼子,最后才能和水泥粗砂混凝土一起制成预制件用于建房。除了最后做成预制件,前面几道工序都是他一人动手敲敲打打独立完成。他那拿粉笔的手,被铁锤钢筋磨砺得越来越粗糙。那天谈廷富请了一台东方红牌290拖拉机去松滋刘家场运石灰,在返回途中遭遇大雨,车轮一路打滑。每走一段,他就要跑到附近农户家讨稻草来垫路。妻子谭贤珍见天已黑,人车没回,很不放心,就独自打着手电筒往来路上去接。夜黑路滑,这个女人独自在泥泞的松西河堤跋涉了15里路,才遇到同样也是浑身泥水的丈夫。“贤珍!”惊讶的谈廷富呼叫出声,这个时时牵挂她的女人,真是让他终生珍爱的贤淑伴侣。

谈廷富是个干活特别“下得身”、能吃苦的人。虽然众多邻里亲友都热心地无偿出力帮助他建房,但他还是因为劳累过度害了一场大病。在位于南平镇的县二医住院治疗了二十多天,病情刚有好转,他又因为惦记着学校和学生匆匆出院。

(谈廷富日记之二:苦难是人生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懂得珍惜感恩,才懂得奋发图强。)

谈廷富的民办教师生涯,就是这样劳累伴着贫穷。他记得有一次,年幼的儿子想买一根1毛钱的冰棍,抱住父亲的腿不放,当时他又忙碌又没钱,情急之下一巴掌拍了过去。可打在儿子身上,疼在自己心上。他赶紧抱起儿子,自己也禁不住热泪暗涌。即便在那样艰辛的年月,他还是重金订阅了两种杂志:《演讲与口才》和《家庭》。他认为:人的一生就应该不断地学而求进!谈廷富任校长期间的永丰小学,连续被评为先进单位;他个人也连年荣获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三、江湖历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者的。1985年,临近而立之年的谈廷富,在谷升寺小学度过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也是他自己的最后一个教师节。之后两天,他便在南平街头幸遇大哥在县纪委的同事颜昌学干事(已于县民政局局长任上退休)。当时颜干事对他说:“廷富,现在国家出台了政策,允许农村人办理自理粮户口了。你不想到城镇闯一闯吗?你想想吧,农村永远是农村,城市永远是城市!”就是这一番话,改变了谈廷富以后的人生。

得知谈廷富新的打算,大哥和时任南平镇纪检委员的表姐夫也都表示支持。几经周折,他终于将户籍迁移到南平镇蔬菜场,成为菜农粮户口。1985年9月,才落籍的谈廷富立即投入了南平镇冷冻厂的筹建工作。不久之后,他又改为参与组建公安县畜禽公司。这个公司是集畜禽养殖、销售与羽绒加工一条龙的项目,起始由县委书记廖永新亲自参与筹划,由港关区与南平镇合办,交由县乡镇企业经委直接领导。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边学边干,谈廷富忙得没日没夜不亦乐乎。这时他妻子谭贤珍正孕育着第二个孩子,但为了家庭在南平镇立足,每天还挺着个大肚子到菌种场上班。由于善于学习踏实肯干,特别是对外能联络事、对内能团结人,谈廷富被领导委以重任,任命为县畜禽公司副总经理兼氨基酸厂厂长。工厂选址于县城斗湖堤,他白天忙于厂里的事务,回家或到南平镇联系工作只能利用夜晚,就这样坐着厂里的一辆破吉普,从斗湖堤到南平两地奔波。好不容易在南平又是安家建房,新房子的窗户尚未安装上玻璃,他就弄了些塑料膜蒙上,即匆匆带队赴武汉,到武大实验研究所学习氨基酸生产工艺。

三个月后,氨基酸厂投入设备安装工作——这也是现今公安县骨干龙头企业新生源公司的源头。随即,女儿谈子萌于1986年农历腊月在南平呱呱出世。这让素来看重亲情的他更感责任重大,也更增添了他干事业的劲头。建厂工作进展顺利,那一年,谈厂长被评为县劳动模范。但不久,在企业归属问题上却生枝节,企业领导班子及人员关系归属也随之变化。曾直接管理过氨基酸厂的县乡镇企业经委,看中工作勤奋、年轻有为的谈廷富,就把他要了过去,担任一个粉丝厂的厂长。

中国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年代。1987年3月,谈廷富又被调到县企业经委直属的公安县贸易中心,不久任命为办公室主任。

坐到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学习对于他来说,更成为必不可少的功课。企业经营,内部管理,人事文档乃至财务核算,他都用心投入去熟悉、去逐项落实或推进。功到自然成,这期间谈廷富又取得了经济师职称。因获中级技术职称,同年,他的户口问题也获解决,终于转成了地地道道的商品粮户口,并被录用为国家干部。当时,一个从农村户籍起步的人,要完成城乡之间的身份转换,得经历多少艰难困苦的跋涉啊!一年后,他又被上级委以重任,调到县企业局(乡镇企业经委改名)任行政科长,后又任直属企业科长。在此期间,谈廷富通过参加成人教育培训,获得了湖北工学院专科毕业证书。

1992年9月底,谈廷富调任企业物质公司经理。在他的带领下,之前困顿的局面一步步打开,公司的发展步入顺境,一步一个台阶。在1993年物质公司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公司30名员工完成全年销售任务达960万元,占10年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利税达25.1万元;经营煤炭6.6万吨,占10年总经营的四分之一强。1994年12月7日,《公安报》以《谈经理二三事》为题,对谈廷富及他所在公司的事业发展作了详细报道。也是这一年,他本人获得全县“十佳经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谈廷富日记之三:从农村到城市,从企业到部门,从一般职员到国家干部,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是人生的一次历练。必须清醒的是,我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朴素、低调、诚信、向上,是我永远的坐标。)

谁也没想到,在企业界做得风生水起的谈廷富,却于1995年底突然向企业局递交了辞职报告。原来,作为公安县利税大户的法人代表,谈廷富早已被县税务部门领导视为英才。适逢地税与国税分家,需要扩充部门招募人员。他看准这一契机,似乎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他还年轻,渴望新的挑战和不断的超越。

四、到中流击水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从本地最大的上市企业凯乐科技公司灯火通明的大门出来,已经入夜,谈廷富让司机将车开一程到前面等自己,他独自一人步上江堤漫步。

他1996年元月调入县地税局担任培训中心主任,1997年初又调任地税集贸分局局长。任职集贸分局的当年,他就在上年税收73.1万的基础上,一跃而完成税收任务213.69万元。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他都没有退缩的习惯,总是迎难而上完成工作创造成绩。

当时办公场所狭窄拥挤,想要改善却没有途径和费用。谈廷富开始积极想办法,找地皮,找经费。终于,在王岗新区找到了他所要找的地方——那是一个废弃多年的院落,齐人深的荒草在夕阳下摇曳。谈廷富面露喜色,转身就去找地税局局长,说要在那里盖集贸分局的办公大楼:“那个破旧的院子,建筑建安所不要,斗湖堤分局也不要,我们集贸分局要。”严局长答应了他,但是表态说没有费用可拨,只有账上凯乐公司30几万难以收回的周转金,看他有没有本事去收回来建办公楼。谈廷富听了,心里沉甸甸的。他深知:要把这笔账面周转金变成活之朗朗的现钱,还不知要跑多少路、花费多少口舌。好在软磨硬泡的,如今总算收回了部分资金,他终于能松懈下来独自在江堤上安步当车了。夜里的江风格外爽人,星空下的谈廷富面向大江舒了舒双臂,好不惬意!

一栋崭新的办公大楼,在原先那个废旧的院落拔地而起。连带新建的,还有14套的宿舍楼。那收回的部分周转金,加上干部职工的集资建房款,钱还是远远不够。不过集贸分局领导班子早已想好另外的办法,在临街一层修建了7间商业门面房,转让给商户以弥补资金缺口,终于让工程得以竣工。这已是1998年,同事们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办公楼那天,院落里放响了喜庆的鞭炮。

可是,谈廷富又想跳槽了。为什么呢?这一次,他是真的觉得累了。身累不算什么,这是心累。在这个职位上呆久了,很多的弊端开始显现。比如年节来往的累,亲友熟人托办事情的累,上下左右应付的累。别人托情送礼求他开方便之门的事,时有发生。有些事能办则办,而另一些事严格按照政策就不能办。他是个爱惜自己羽毛的人,于是时间越久得罪的人的就越多。在来地税局之前,大哥就一再叮嘱他,不要在这种事情上面犯错误。就在早些时候,他还经历过一场送礼风波。建楼的施工方,夹着一包钱找上了他的门。他也不知道那钱是多少,因为根本就没接,只是看上去至少有两万元以上。一阵客套过后,他对施工方老板说:“你今天不把这包东西带回去,就是为难我。只要你一心为了工程,不搞这些针对人的把戏,什么事我们都可以谈判商议。”那老板带着钱疑惑地离开了,可后来发现谈局长在处理工程的问题上还真是入情在理。当天送走施工方老板后,谈廷富就踱上阳台,望着夜幕下的城区陷入了沉思,他想换一个环境了。都说性格即命运,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其成败进退,不止和自身的知识经验积累及能力相关,更源于他的人生境界与内在品质。

(谈廷富日记之四:人生的风向标由自己把控,关键时候不失舵、不晕船,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无论何时都要记住,不失人格、不违法律,光明磊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

1999年新年伊始,谈廷富主动申请调入与集贸分局平级的县地税稽查局,担任副局长。有领导和同事不理解他这个副科级分局局长,怎么甘愿降格使用。他这是激流勇退,其实也是一种以退为进。他在稽查局的工作,和以往比较相对轻闲。他把这里当作自己拓展视野一个新的平台,把这段转折当作审视自已过去与未来的一个契机。

转眼到了2001年,税务系统推进干部人事体制改革,谈廷富向单位提交辞呈,申请辞去职务提前内退。步入四十五岁的他,做出这一决定,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县局的局长不答应,市局的局长也不同意,说他这样年富力强的干部,正是地税工作倚重的骨干,怎么可以退呢?几次三番,后见他去意已决,市局局长才亲自去省局说明情况,他辞职内退的申请才得以批准。手续办下来,已经是2002年年头了。他去办公室收拾东西,离开这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真让人依依不舍。回首来路,展望前景,他是不是百感交集呢?

五、商海泛舟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人一生难免几次面对重大的抉择,关键是,你要清楚自己目前的位置和追求的目标。只要按照自己内心真实所想去正直地生活、去努力地拼搏,其它的就交给命运吧,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怨无悔。

女儿谈子萌已经上了大学,儿子谈立宇也早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谈廷富已经没有了什么要特别求稳的后顾之忧。只管去闯,只管去建功立业,只管去尝试和开拓。从2002年开始,他又成为投身市场的弄潮儿。他先是到表侄袁中雄的湖北平安煤炭化工有限公司担任财务副总,后又在该公司与汉阳港务公司合办的煤炭交易中心担任总经理。

2004年,谈廷富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荆州市富广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自己经营煤炭。煤炭销往湖北武汉地区几家大型电厂乃至下江几个省市。这些经销的煤炭都是走水路运输,货源在长江上游,于是在重庆万州、四川泸州以及湖北巴东都设立了收购点。谈廷富亲自到那些地方去收煤,坐了一天的车,饭都吃不下,却要连轴转地往山里矿区跋涉。有些矿区的路呀,煤尘飞扬,整个人都弄得乌眉枣眼;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包糟,下雨就穿上及膝的长筒靴——沾上泥巴有十来斤重,让人又笨重又燥热。那难受的滋味,只要亲身经历过的人,当永久难忘。而下矿,也是常有的事。那些民间挖的简易矿,都是打着木撑子支撑着。矿小,运煤就拿背篓背进背出。地下那暗黑的采煤层,自然是氧气稀薄,人下去不一会就气喘吁吁。可细节决定成败,为保证煤炭质量,谈廷富不得不在众多的煤矿进进出出查看。不然,辛辛苦苦耗费巨资运到电厂的煤不达标,过不了买方的验收关,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了!

几年后,他又和同行们筹建了公安县煤炭协会。该协会企业,税额最高时一年缴纳一个多亿的人民币。而他的个人企业,累计缴税也达两千万元以上,最高峰一年缴税427.1万元。谈廷富经营的公司以及煤炭协会成绩斐然,2012年11月16日,《湖北日报》 以“黄金水道孕育出中部小煤都”为题,作了专门报道。从税务部门出来的谈廷富,守法经营的意识很强。他也亲眼看到一些煤炭同行在生意场摸爬滚打多年,最后却在税法上触礁的惨痛教训。为此他总结道:“行得正,才走得远。”

(谈廷富日记之五:人生能有几回搏?与其碌碌无为过一生,不如甩开臂膀痛快干一场。朝九晚五、墨守成规的人,永远发现不了超越的路径,所以我们必须拥有一双犀利的眼睛。)

随着2010年开始的市场萎缩,谈廷富的煤炭生意也步入惨淡经营之境。煤炭价格从每吨700多元下滑到400元左右,他公司财富缩水的速度也是相当惊人。在煤炭生意最低谷时,他一年就亏损了500多万元。这期间,他陆续清理公司的煤炭库存,并将朋友们以前放在他这里作为流动资金的钱都一 一归还。他宁愿亏自己,也不能欠朋友。他说:“在商要以诚经商,处世要以诚待人。只有行得正,才能走得远。”

“水随天去秋无际。”九省通衢的大武汉,还有万里长江,这些都再度延伸了谈廷富的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开阔了他的胸襟,升华了他的境界。

六、故里热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煤炭生意已难以为继,时不我待!加之93岁的父亲高龄离世,更促成了谈廷富叶落归根、回报家乡之行。

父亲谈明贞一生经历坎坷,勤苦善良。特别是母亲龚道玉英年离世后,父亲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把五个子女拉扯长大,艰辛难以尽述。父亲6岁就打工放牛,谈廷富也6岁开始参加劳动,因家庭困难受生产队照顾当上放牛挣工分的牧童。父亲一生以德报怨、乐于助人的品质,也深深地影响了他。

谈廷富对家族的付出,是族人有目共睹的,这使得谈家形成了一种家族里互帮互助的氛围。那还是他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就主动借钱给磨豆腐为生的表哥购买生产豆腐的钢磨。2004年谈廷富在武汉期间,考虑到大姐的住房困难,他又将物质公司改制的门房买下,无偿给大姐使用至今。还有和二姐、和表兄弟甚至家族以外其它亲友邻里之间的互助……这一切善行都像鸟一样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亲友邻里们却铭记在心,所以在他几次建房时大家都踊跃相帮,有钱的借钱有力的出力。在谈廷富60岁生日来临之际,二姐夫还为此专门撰文《感谢我的好兄弟,终身永远不忘记》,其中写道:“那时母亲走得早,全靠父亲种地,你刚结婚不久,自己也手头拮据,还千方百计想办法,为你姐置办嫁妆、打家具,5月4日又用自行车把你姐从谷升寺送到申津渡我的家里,圆了我的结婚梦。一路辛苦,我的好兄弟……”

谈廷富对家族后代子女的言传身教,也是卓有成效的。每一个春节,几代人都在一起欢乐共度。每年亲友还要组团去各地旅游,这样与子孙后代保持良好的沟通。谈廷富遗憾的是:他母亲没能等到这一天,一辈子没享一天福,走时连照片都没能留下一张。2013母亲节,哀思如潮的他写下诗句:“诀别母亲四一秋,今日她欢吾忧愁。忆昔烦娘太唠叨,现跪一语梦中求。”

叶落归根,眼看也到花甲之年的谈廷富,这几年虽然先后参与投资了一些生意,比如:湖北华林实业有限公司,荆州市中南煤炭投资有限公司,公安县众和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还有荆州市三袁旅游开发公司对卷桥旅游开发的项目;但最让他牵挂的,还是和朋友们目前着手组建的荆州市博善亲情养老有限公司。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谈廷富不说兼济天下的豪言壮语,只希望能够眷顾故里、为家乡人做一点实事。博善亲情养老有限公司选址在公安县城近郊油江村,他和朋友经过多方努力,现在项目已上报省里,县有关领导也进行过实地考察,立项在望。

商业化社会化的亲情养老,在中国尚处于探索发展的初始阶段,但在谈廷富心中已形成丰富详尽的远景规划。首先是居家养老模式,要建立服务对象网络和服务人才库,这首先还要进行服务人员的培训。居家养老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换灯泡、换水管、买米买菜、看病买药这样的事情,只需一个电话,就有各类人员上门服务。再是集中养老模式,他想在养老院推行养老群体化,倡导亲友、同学、同事、同乡、战友,以及兴趣爱好相投者集中在一起养老。同时筹建综合大楼,将医疗室、超市、老年活动中心、旅馆食堂等服务设施集中于一个区域。即使对远程前来看望老人的亲友,也能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还要建立健全包括老人生日的养老亲情档案,承办多种亲情聚会活动。上善若水,这样商业化经营与亲情化管理互为渗透、相得益彰,以商业养事业,使公益能发展、善能持久。

任何项目落地生根,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油江村已是省级“绿化幸福村”,谈廷富自己也在这里建房,打算和老伴谭贤珍以及亲友们一同在此居家养老。现在养老院基地初步落实,未来事业的构架、规模、路径已展现端倪,谈廷富正在与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力争得到地方政府多方位的大力支持,并帮助村里谋划道路扩建、环保绿化等诸多事宜。

(谈廷富日记之六:眷顾故里,博善亲情。人的一生,必须多做好事、做善事。只因脚下这块土地,是我永远的牵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少事功谈笑过,希望的道路未有穷尽。六十年朝朝暮暮,回首浪千叠!再看楚天空阔,正云霞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