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郑吉平:我们寨的“春晚”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郑吉平  2018年12月03日16:41

除夕前后,“春晚”话题总要热一阵子的,电视报纸以及网络,年年如是啰。我也说说我们嗄呦寨的“春晚”。

我们的第一个“春晚”,距今也是快有三十年了吧?记得我刚升入初中,二哥考进中专。当时嗄呦寨同二哥同时考取中专的,还有唐家大哥。这两人见了世面,就提出要办“春晚”,时间在正月初一。央视是除夕之夜,我们为啥正月初一?哦——大年三十不能玩,是因为我们白天要除粪晚上要去坟上送年饭,正月初一这一天可以玩,因为叫化子都有三天年,嗄呦寨的规矩是正月初一到初三放自己三天假。

那是上世纪的八一二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土地刚刚包产到户,家家囤箩满当当的。叫化子玩鹦哥都会苦中寻乐嚜,更别说现在有吃有穿了,所以大家都同意好好地玩它几把。办晚会嘛,笔墨纸张要一点,关键要发很多奖品,唐老大和郑老二一家一家去筹钱,大家都很好说话,能凑多少凑多少,寨子才走一半不到,钱尽够用了。

联欢地点自然是小学操场。白天猜谜语、打篮球、下棋、拔河、跳绳、接力赛跑,晚上举行联欢晚会。因为老早地在好几个岔道上贴了海报,消息不胫而走,正月初一一大早,母校的操场上已经人山人海,附近几个公社来了不少人,他们面皮薄的看看热闹算了,面皮厚的硬挤进来联欢。

二哥安排我写谜语,写了一张又一张,到时候,却不许我“猜”,一个奖品也拿不到。说实话,即便不看谜底,有的谜语我也猜得出来。见两个妹子在谜条前面冥思苦想,真想悄悄把谜底告诉她们,但不,坚决地不。大妹想试探一下,被我瞪了一大眼,吼了一大声。

晚会上,寨里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被二哥他们要求要表演节目,所以节目很多,演的时间和央视春晚差不多一样长。“灯光”是百纳街上请来的老杨,他从部队带回来一盏气灯,照得我们小学操场跟白天一样。我是讲故事,故意抹了抹尚没长出来的胡子,说:“我摆个白话给大家听……”就说了一个老大爷初次进城的故事,故事很长,我准备了几天,凡是大爷可能发生的可笑的情节全部设计进去,还模仿,大家笑岔了气。

第二天,我上山去搂木叶给牲口垫圈,遇上放牛的娃,他们围上来硬要我把“白话”(故事)再给他们“摆”(讲)一遍,完后,一个搂两抱木叶送我。有这好事?我省吃俭用,到邮电所订了半年《故事会》,假期放牛割草就给他们讲故事,他们也还真仗义,一个送我两把草就是半草扦,我牛跑去几面山都给我撵回来。

某年开始,我们增加了一个内容,那就是写春联送春联。先是在寨里送,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地贴,到哪家,比接个财神都高兴,烟是烟来酒是酒,不领不许我们走咧。后来送出寨去,给山背后的贫困户拜年,一家一副对子,十块钱。钱不多,关键是嗄呦寨的一片心意。

可是有一年我们特别生气,冲我们的拜年对象发了火。

山前山后的,有几户穷人我们的耳朵都知道。我们去的这一家,听说他过年连油都吃不上,所以除了一副对子和十块钱,我们还带了一块肉和一袋米,之所以带大米,因为这家人住在嗄呦寨北面最高的山岭上,那地方一块稻田没有,长年吃不上一顿大米饭。我们带的这些东西,都是用乡亲们凑来搞联欢的钱买的,远亲不如近邻,处得邻里好犹如拾块宝,他们委托我们去给邻居拜年。

我们一行七八个年轻人七喘八哈地爬到坡顶上这户人家,先把春联贴在门框上,接着把肉和米送进屋,道声“恭喜发财”,说:“代表嗄呦寨的三百乡亲给您拜年来啦!”等人家迎上来,这才发现传说中穷得揭不开锅的他,现实里竟是三四十岁一个年轻人,不聋,不哑,不跛,不瞎。家中寒碜,冰锅冷灶。揭开甑盖看,甑子里只一小层黑干憔悴的包谷面面饭。但是,屋里一个雀笼里,一只毛衣干翅膀硬的画眉叫得可欢了,一看,这鸟鸟吃的竟是鸡蛋清拌黄豆面。我们很生气,就教训了鸟鸟的主人一顿。说得小伙子羞愧万分,当即背上背篼到山下打工去了。

因为闺月,所以春晚。可那个鸟鸟的主人,一定觉得那年春天来得特别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