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彦妮:硅铁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彦妮  2018年12月03日10:51

掌声响起来。音乐响起来。闪烁的镁光灯不禁使宁夏吉元公司的董事长莫良宗又想起了创业初期的诸多艰辛。四十年点点滴滴的成就,无不伴随着汗水与泪水的浸润。每每提及,都会使他眼眶酸涩、百感交集。

别看他是农民出身,说话实在、有分量,更不会掩饰自己的缺陷。他就像是铅笔画的素描,不加粉饰、一目了然。他说:“我办企业,没有多远多高的志向,多半还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的生活能更好些。至于这些年我带动了多少周围的乡邻,给多少工人创造了就业的机会,那就算是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吧。”

五块钱上北京

变革时代,改革世界的力量往往发轫于民间。

1951年,莫良宗出生于宁夏平罗县前进乡的兴宁村。那是平罗县的郊区,生活普遍贫困。加之他们兄妹多,日子就更加苦焦。他初中毕业后就去前进农中上学。因为正值文革期间,没有学习的环境。所以那一年多的时间,他等于连书本都没摸过。后来表现好的学生要去北京,他也就跟风报了名。

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经济每况愈下。当他说明情况之后,父母开始并不同意,觉得有些不靠谱。后来见他态度坚决,就想方设法给他凑了15块钱。在糊口都成问题的家里,15块钱俨然巨款。当他从父母手里接过钱的一刹那,只觉得那不是几张纸,而是沉甸甸的几块铁板。

好在他们当时坐火车都是免费的,吃住都有人管。所以他来去一个月,几乎没怎么花钱。除了买一些必需品,回到家以后,他的口袋里居然还剩了10块钱!

回乡务农

1983年,莫良宗不得不回乡务农。队上的活计自然是繁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顶草帽两脚泥。但无论怎样,他都咬牙坚持着。队长看他踏实能干,脑子也活,就想让他当队里的会计。可是,那时当会计的先决条件是必须会打算盘,而莫良宗却从来没学过。是委婉拒绝还是迎难而上?他望着队长信任的目光,一个人悄悄买了珠算书,天天夜里就在家猛补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几天,他的手指就如施了魔法,一碰到算盘,就能噼噼啪啪熟练地打出一长串精确的数字。

由于他责任心强,加上记忆力也好,所以他的计算水平越来越高。后来大队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就调过去让他在大队又当了几年的书记和主任。前前后后,他在村里当了两年会计、两年队长,又在大队当了四年的书记和主任。莫良宗说:“不管是当生产队长还是大队书记,我都会尽心尽力去做事,不敢有半点偷懒。”

作坊式企业

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经历了大跃进运动,经历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莫良宗尝够了借东墙补西墙的日子。那时他正血气方刚年轻有为,不管自己的文化程度有多高,他仍然尽可能地想着给大家伙多做点事。与队长合计的过程中,他提了许多关于改善村民经济的合理化建议。最后,经过大家一致通过,村里办了一家小食品厂,专门批发零售面包和江米条之类的东西。为了让生意红火起来,莫良宗尝试了许多推销食品的办法。

到了1988年,前进乡又和农牧局、物资局三家合办了一家稀土合金厂。他当厂长。那应该算是他初次接触到的企业。干了一年多,可能是物资局和农牧局觉得不挣钱,他们两家就退出了,剩下前进乡开始独立单干。那时莫良宗一个月就拿着村里发的150块钱的工资,没日没夜地干着。他骑着自行车,到各村各乡地跑。夏天就不说了,冬天的早晨,他的胡子上都是冰渣。终于干到年底了,当他理直气壮地去领工资的时候,有关领导却以各种理由和借口,将他理所应当该拿的工资扣掉了一半。

灰心、失望、气愤。年轻人感到了做事的艰难和现实的不公。但沮丧之后,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却让莫良宗更加努力了。没过多久,村企业又与“二铁”合并。花七百多块钱在附近租了一块场地,开始炼稀土合金。大家又一致推举他当厂长。虽然是作坊式企业,但总比死守着那几块薄田要强,莫良宗就二话没说干了起来。可是半年不到,“二铁”又自动分开了,说是没有多少利润可赚。他就又挨个动员村里人生产电石。他自己跟自己说,不能让村里苦心经营的企业倒掉。安顿好厂里的事,他又马不停蹄到湖南一带到处跑着签销售合同。那段时间,稀土合金的效益不稳定。所以两年时间里,“二铁”公司也与莫良宗他们分分合合,闹了不少意见。能挣上钱时,他们就过来合作;挣不上钱了,他们就断然撤回投资。

那时莫良宗就看出来了,在集体吃大锅饭,都等着吃现成的,没几个真干事的。你干好了,成绩是人家的,你干不好,又得背骂名。不管你多么尽心尽力,都很难得到别人对你的肯定。

山重水复疑无路

经历了各种失败的磨砺,1992年,莫良宗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脱离集体,决定自己出去单干了。

从“二铁”出来后,他先在附近租了个小院子。当时那里都是大碱滩。一刮风,飞沙走石,眼睛都睁不开。但他还是坚持要租下那块地,因为便宜。地点租好了,他就依葫芦画瓢砌了一座炉台,支起一口大锅,然后就开始炼起稀土镁合金来。这种与“土炼油”不相上下的冶炼技术,事实上就是做“干锅”,给稀土合金里加上金属镁锭,一锅能炼出50公斤的稀土镁合金。

提起当年,莫良宗说:“那时候最缺的就是资金!我多次动员自己的兄弟,跟他们商议,让他们各自凑了一些钱。我们弟兄三个,能凑多少算多少,一千两千地往一起凑,有的甚至把存了好久的私房钱都拿出来了。好不容易才凑了不到两万块钱。”

“干了几个月,效益不是很好。也挣不了多少钱。我看着兄弟们也都在忙着上班,各人也有各人的想法,就觉得这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时间长了,能挣上钱了当然好,万一挣不上钱了,可能又会相互落埋怨。经过慎重考虑,我还是提议把他们各自的钱都退了回去。”

然后,他就领着小儿子跟着自己干。那时小儿子莫军宁刚初中毕业,15岁多,大儿子莫军红还在银川上学。开始他们尝试搞一些流通贸易,比如销售钢屑、石墨粉、灰渣啥的。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所有的销路都得他自己一家一家去找。给这个厂子推销几百公斤,给那个厂子推销几百公斤,挣个辛苦钱。

令莫良宗气愤的是,就在他退出集体企业以后,有些人还不服气,动不动还拿着状子去告他。他说:“他们找了一大堆材料,诬告我贪污了集体的公款。结果后来证实,他们拿出来的都是假证据。”

莫家的小儿子莫军宁(副总)也说:“我们是家族企业,不容易。真的是历尽千辛万苦。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真的走不到今天这个地步。在宁夏这个地方,还不比沿海城市,缺乏机遇,想要做成一件事情,真的很难……”

楼头画角风吹醒

慢慢地,厂子开始有了一点起色。当时有三四十号工人,看起来有点规模了。打工的人可能只会操心当月的工资是否能够按时发放,而莫良宗则要为公司能不能长久生存下去而担忧。他说:“当时我就感觉到,要想长远发展,不能老是这么小打小闹。必须要建大炉,要有规模性地生产。国家政策也倾向于‘关小厂开大厂’。你规模小了,给国家造成污染,肯定就会给你关了。你规模做大了,啥条件都成熟了,上面自然就会关照你。然后我就跑到内蒙古,在那里考察人家的厂子。当时有人建议我也把厂子开在那里,说是好搞销售。但我后来想了,路远了毕竟不方便。如果我将来要是干不好,那么所有建成的东西就全扔掉了。不比在家门口,即使失败了,厂里的设备还在呢。到家以后,我就与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反复讨论利害得失。当时其实也是感到有些骑虎难下,既不想这么小打小闹下去,又不想把钱打了水漂儿。”

正好赶上2003年秋天,宁夏平罗县县长到厂里视察,他极力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往大做。当时莫良宗一下就像吃了定心丸,便动员四弟莫良东,让他跟自己合作,准备在园区建设一台大硅铁炉。商议成熟后,莫良宗就正式注册成立了宁夏吉元冶金有限公司。

那可是平罗县第一家硅铁炉。

为了选厂址,莫良宗跑了好几个地方。除了内蒙古,他还去了河北一带。他其实是一个很谨慎的人,知道投资可不是开玩笑,失败了整个就全完了。船大掉头难,更难的是掉头再遇到浪打浪。一件事情须得反复考察和论证,确实觉得万无一失了,才决定去做。但要真正做起来,就得全副身心地去做,不能回头。

为了节省资金,他的助手赵发林苦笑着说:“我们就远赴盐池县,直接去那里拆装废旧钢材。因为那里关停过一些土炼油小厂,有些笨重设备都被废弃了。当时老董事长的大儿子莫军红大学刚毕业,他就带着我们十几个人,直接进了沙漠。记得我们当时也没带多少工具,吃也没地方吃,住也没地方住。饿了就啃几口干饼子,累了就在沙漠里躺一会儿。钢材太沉不好抬,我们就把它割成二三百公斤重的钢板,然后十几人齐心协力往车上扛。因为喝水都成问题,所以洗澡就更加奢侈了。七八天以后,虽然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了非洲黑人,但我们硬是凭着双手和简单的撬杠与大锤,将二百多吨钢材,一块一块抬到了车上。回来的路上,我们想在附近镇上的小旅店住一夜,可没有一家要我们。他们看着脏兮兮黑乎乎的十几个人说,收你们每个人五块钱,还不够我们明天洗床单的费用。”

另外就是场地的问题。副总汪梅是老董事长的儿媳妇,也即莫军红的妻子。她回忆说:“以前园区这边是一家废弃的砖厂,到处都是大坑和垃圾。当时我们光拉土填坑就花了上百万元钱。我老公整天在工地上忙碌着,回到家仅能看见他的牙是白的,其他地方都是黑的。当时正是冬天,天气特别冷,可是他就硬是和他老爸一起,领着工人们完成了场地的平整工作。那段时间,他的脚都冻肿了,耳朵还生了冻疮。”

赵发林也说:“以前这个地方荒无人烟。除了远处的消防队,再就剩下一片荒滩。因为没有围墙,一刮风,到处都是鬼哭狼嚎的声音。但老董事长和我们就硬是在那里熬着、守着、坚持着,到底把新厂建了起来……那时真是把罪受了。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还是建炉的建炉,盖宿舍的盖宿舍,无论是工人还是老板,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尤其老董事长更是身先士卒,领着两个儿子,没日没夜地干着。”

莫家军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上苍没有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改革开放初期,土地价格不高,劳动力价值不高。低附加值产业却能够快速发展赚钱,就是因为大量的利润都来自低成本要素的红利。政府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放开经营准入,价格改革释放了大量的政策红利,拓宽了企业的经营领域和视野,为企业创造了很好的投资经营环境。白手起家的宁夏吉元集团公司,正是得以把这些红利转换为企业的收入、降低的成本和增加的利润,才开始一步一步跨入了正规企业的行列。

接下来的进度都很顺利。在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季节里,硅铁炉里的光芒炽烈而刺眼。当看到红红的硅铁水变成72号和75号硅铁时,莫家军团,包括那些为建厂付出过汗水的工人们,没有一个不受到鼓舞和激励。

十年磨一剑

到了2012年,宁夏吉元冶金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十周年了。此时的公司一改往日作坊式企业的模样,已在位于平罗县太沙工业园区中央大道的北侧,建起了令人仰慕的大工厂。截止当年,宁夏吉元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已突破5000多万元。职工也从原先的40名发展到800多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多名,拥有较为熟练的大批冶炼工。企业内部也开始有了一套完善、科学的生产管理制度,各项经济指标在太沙工业园区企业中已名列前茅,成为平罗县政府确定的县域经济重点扶持发展的骨干企业之一。

公司仅在2011年到2013年两年时间,就共计实现产值23.35亿元,上缴各项税金及附加7150万元。2014年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产值45亿元,上缴各项税金及附加1.53亿元,年所得税1.22亿元,税后利润3.76亿元。

2015年投资7.3亿元建设的硅锰合金矿热炉项目已成为当年全市重点项目之一。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原料价格波动、运费成本增加、员工工资上调等因素影响,冶金市场行情一路低迷,镍铁售价一度跌破了成本临界点。为巩固吉元公司在全国镍铁合金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期间,公司除了检修关停两台电炉之外,仍坚持亏损生产。

进入第四季度后,为积极响应各级政府保增长、促就业的号召,停产检修的两台炉子又全部恢复了生产。截止2015年末,公司累积生产镍铁48682吨,实现产值7.3亿元,销售收入7.85亿元,支付员工工资2400万元,上交各类税金近1520万元。

另外,它还有两个下属子公司,即弘运达实业有限公司和龙祥废旧金属回收公司,专为公司提供优质的原辅材料。公司生产的硅铁、硅锰和电石已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等国家。各种产品在国内各省市均有一定的销量。

经过十年的市场磨练,公司已名副其实发展成为一家集镍铁、硅锰、富锰渣等合金生产、销售、发电、物流、仓储等多元化发展的中型民营企业。

届时,中国经济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微妙时刻。尽管旧的增长动能迅速减弱,传统的刺激手段效果越来越差,但是如果就此放弃过去的增长模式,短期之内的经济增速可能会下降更快,甚至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动荡。然而若是没有勇气推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在旧增长模式上停留过久,经济增速也同样会下滑,而且转型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于是,为响应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使企业发展成为规模化、多元化、环保节能的综合性大企业,吉元公司便积极致力于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产业的提升与创新。它采用先进的节能措施和环保工艺设备,淘汰了落后产能工艺,顺应了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铁合金行业准入政策,做到了清洁生产。在此基础上,公司新建了4台硅锰炉、2 台镍铁矿热炉及综合利用项目。还将变电站的余热利用尾气发电、开设了26万吨富锰渣综合利用工程等项目。其项目总占地面积35万多平米,总投资近12亿元。

2014年11月,公司依托现有硅锰合金,镍铁合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相关公辅设施进行发电。该项目与同

容量燃煤凝汽机组发电设计耗能相比,全年节省发电耗煤955吨。

2016年4月,公司又投资3.2亿元,上半年产18万吨矿棉生产线项目,综合利用废渣,加工了空心砌体、矿棉等产品。它不仅合理利用了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也解决了周边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的固废。既解决了固废占用堆场浪费土地,又为建筑材料节省了无法估量的资源。该项目整体竣工投产后,新增就业100人,实现年产值4.59 亿元,实现利税3480万元。公司万元产值能耗将由1.99吨标煤/万元下降到1.55吨标煤/万元,下降率20%,有效提升公司能源循环综合利用的效能,真正解决了冶金行业工业废渣堆放难的实际问题,同时有力地推进宁夏冶金行业“绿色化”进程,为全国冶金行业“绿色化”工程树立了标杆。

顺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为抢抓有力发展机遇,自2009年开始,吉元公司就外引内扩,与中钢集团加强合作,多方争取正式被列为中钢集团的炉料生产基地,新增了镍铁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产品总量。为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做到产业集群,后来又兼并了平罗县鼎天化工有限公司(一分厂)、平罗县秦达冶金有限公司(二分厂)作为生产基地,同时组建了宁夏吉元物流有限公司。

宁夏吉元冶金集团是以冶金产业为主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企业,不仅原料、产品运输量大,距离远,而且采购和销售大多在外地,运输成本过高一直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在钢铁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为解决铁路运输和运价问题,兰州铁路局专门委派挂职干部来石嘴山市开展沟通协调工作,派驻工作组为该市大型工业企业下调铁路运价。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了最佳的运输方案,推出了货运议价政策,帮助企业减少运输费用,实现降本增效。在外运过程中,铁路局为企业调配专用线,每日调配车皮10节,并降低运费。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企业节约了很大的运输成本,短短几个月,吉元公司就节省运费690万元。这为企业产品快速抢占市场提供了保障。

公司副总王春强说,吉元公司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做大做强,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凝结了领导的决策和智慧、包含了企业干部员工的汗水与心血。另外,就是企业一贯将公司的安全生产视为以人为本的“天字号”工程来抓的缘故。

柳暗花明又一村

追求规模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下半场的机会只能是在效率的追求上。而追求效率面前人人平等。只有眼光高远的企业家,才会将企业的发展重心放在追求效率上。宁夏吉元集团公司趁热打铁,加大生产力度,拓展经营思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迅速使企业风生水起。加之银行也给力,他们开始尝试在债券市场里寻找资金。吉元董事会看出了宁夏融资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过去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主导,正转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石嘴山银行在了解到宁夏吉元企业的情况后,积极建议企业改善负债结构,增加中长期融资。经过与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充分协商和研究,于2014年5月启动了吉元冶金2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申报工作,并于当年9月3日成功发行。使其用于项目建设和置换高成本贷款。本次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成功发行,为宁夏吉元冶金集团提供了中长期的稳定融资,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首次直接融资让吉元冶金总经理莫军红开了窍。当然,他也明白,不能过度依赖融资。盲目扩张一定会有风险,尤其是当资金链断裂的时候,步幅越大就越危险。莫董事长说:“由于我们那几年在银行贷款方面信誉较好,一旦用钱,银行也都能全力帮助。先是从农村信用社开始贷,后来在其他银行也能贷上款。五万、十万起步,到后来能贷到几千万。总之银行都放心我们,愿意帮我们做事。这些年我也感觉到了,想干大事情,没有银行的帮忙,你啥都干不成。靠你自己,你永远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所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冶金市场行情一路低迷,周围小企业陆续停产,但是,宁夏吉元公司仍然为在全国镍铁合金市场的占有率、为维持良好的社会信誉和银企关系,使几百个工人有班上,几百个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企业长远发展,仍旧在亏损较多的情况下坚持生产,依法纳税。公司多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节能先进企业”、全区百强企业和30家中小骨干企业,还被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授予“石嘴山市30强企业”和“功勋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灯塔的光芒

航行在茫茫海上的一艘船,如果没有思维敏捷的舵手,它的航程势必会受影响,甚至搁浅或翻船。中国很多民营企业之所以不成功,即源于团队的懒散和拖拉,尤其是领导层,往往容易产生惰性和官僚主义。

莫军红没有。他1974年出生,属于七零后的中坚力量。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减缓,进入“新常态”,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公司集团的总经理,他深谙“适者生存”的人生哲理,自觉地从中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调整、升级。

提起莫军红,他的妻子汪梅(副总)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是一个实干家。“他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大气、睿智、给人安全感,亲戚朋友对他评价都很高。他待人温和热情,做事却果断,雷厉风行。他经常出差,北京、上海,到处跑。见识广,跟上层接触也多,对国家动态、企业行情,很多政策方面的事也大致了解。因为私企的缘故,我们厂里自然有一些亲戚,但莫总对他们,只要是关于工作上的事情,他不会因此就会对他们降低要求,相反,他的要求会更加严厉。一板一眼,该咋就咋。”

“当时建炉,他能不雇人就不雇,许多工作他都亲力亲为。他对炉体的构造啥的,一看说明书就都懂了。搞循环经济时,所有的安装都经过他的手。”

“他平时也很严肃,员工对他都很敬畏。其实他很随和,对待父母兄弟都很好。他经常把员工当兄弟看待,如果员工家里有啥困难了,比如出个啥意外,一时经济难以周转,跟他一张口,他二话不说就批条子。有时供应商资金周转不开了,他也会提前给他们预支款项。有一次一个工人说家里出事了,好像家里的老人住院了,需要钱。我看了一下他的工资情况,说这个人的工资已经领超了,他也没犹豫,说,谁还没个难处?能帮就帮一把。其实厂里当时的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好,我们除了日常开支,还得偿还银行的贷款。可工人要是张了口,他还是不打推辞。”

“公司从董事长到总经理,都跟员工一样,一律发工资,没有一个人享特殊。从一建厂到现在,都是工资制。这些也许就是我们一步步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原因。”

……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全球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市场跨越了工业革命时代、信息革命时代,并正如火如荼地走在互联网时代的前列。在这种剧烈的变革中,宁夏吉元集团之所以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恰恰正是有莫军红这样的中坚力量在支撑。他懂得铁打的企业流水的红利,懂得用创新穿越迷信与荒诞,懂得聚焦于趋势的内因,懂得从不停止的探索与发现。作为企业一把手,他的经营工作其实就是两件事儿,一是产品,二是客户。产品是基础,客户是中心。他知道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就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他们,才是肯掏钱买他东西的人。任何时候,他可能都会小心翼翼,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爱拼才会赢。他知道创业会九死一生,创业失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想要不死就必须坚持下去并且行动起来。知道身后永远都有一堆竞争对手在虎视眈眈。所以,他总是保持低调讷言的本色,闷声做事,沉稳死扛。他不会贪恋那些“镜花水月”般的销量,不会杀敌一千,自伤两千。他永远都在脚踏实地寻找新意,愿意在别出心裁中保存实力。比如包子好吃的标准是“薄皮大馅”,当大家都是薄皮大馅的时候,他却会用“灌汤小笼包”吸引客户。他知道创新、策略思维,与众不同的思考,新的想法,人才的引进,都会利于自己的管理。他懂得经营是头等大事,销售收入是排在第一位的,没有收入,就谈不上管理。

家和万事兴

聊起莫军红经理,汪梅又补充道:他还特别孝顺。对父母、对兄弟都很照顾。作为儿媳妇,我还想说说我的老公爹。他善良、聪明、公正、大度。他招收工人不看你有多能说,也不去考虑儿女私情,而是看你的能力。他有个兄弟,叫莫良东,他会经常和他一起喝茶聊天。他说过,所有的金钱都比不上感情,到什么时候,亲情都是第一位的。

我们家有个好的家风,这一切都源于老爷子的影响。在我们家,无论是兄弟、妯娌,还是婆媳之间,关系都特别好、特别融洽。作为长子长兄,家里有啥问题他先批评我们。我们都得以他为榜样。我干财务,小叔子搞销售,有时我们会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争几句,但是我们对事不对人,吵完就吵完了,下来该干啥还干啥。在家闲聊时有时提起来,老公就会笑着说,工作嘛,难免会有分歧,说两句就说两句。

行政副总王春强也说:“他们家族都很团结,思想高度统一。老董事长统领全局。老大说啥,老二基本上都会去执行。莫总掌舵,他媳妇管财务。不管他们私下里关系咋样,一到工厂,就都遵循企业的规则。小莫总也就是莫军宁,他主要管供销,以及银行的贷款、环保安检节能啥的,大多跟政府和银行打交道,尽心尽力。”

将宁夏吉元集团企业理解为“家文化”或者帮派制度,未免有失偏颇。我觉得他们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已不由自主地形成了一个同心圆。他们的手足之情其实已超越了普通家庭的关系,无论企业面临怎样的窘境,他们都会拧成一股绳,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硅铁是这样炼成的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企业公民意识源于企业家的精神,企业除了将自己的业务做好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还对社会有着间接的功能和责任。比如诚信纳税、比如做慈善公益等。这些年来,吉元公司心怀感恩之情,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造福地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吉元公司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承载了许多社会功能,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也许他们在厂区节支降耗、修旧利废时是精打细算的。他们时时处处保持着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严格控制着生产成本,一丝一毫、一点一滴都舍不得浪费。但是,每当厂里工人有了困难,或是国家同胞遇到不幸了,他们又会倾其所有,出手大方。除了捐资助学、支援灾区、公司还出巨资在平罗县头闸镇中心修建了观音寺,不仅为宁夏佛教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给当地民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宗教活动场所。

2017年2月,宁夏吉元冶金集团受邀参加了第三届亚太铁合金和钢铁国际会议。这种高规格的会议,使吉元集团更是声名鹊起。它以冶金起家,以冶金立业,以冶金得以发展壮大,已成为合金生产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强、冶炼工艺技术成熟的大型民营企业。

近年来,吉元集团着眼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速内部转型升级步伐,通过资源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深挖资源、设备及工艺节能潜力,使工业“三废”成为吉元集团循环链条上新的经济增长点。吉元集团恪守“诚信共赢,合作发展”的承诺,与中钢、宝钢、马钢、江苏冶金、永钢集团、中国矿产、南京钢铁等国内大型央企以及澳大利亚联合矿业、康密劳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上下游产业区域性优势资源及资本的成功对接,为吉元集团和上下游产业搭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携手发展赢得了先机。

凭借莫经理睿智的经济头脑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会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他不会小富即安,他有更大的愿景。他能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着力构建和谐企业,引导学习型企业文化。他投资近千万元改善了公司办公、住宅和文体的设施。除了员工图书馆,他还修建了羽毛球场、篮球场等,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在企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精神文明建设也齐头并进,赢得了企业员工的一致好评。

伟大的企业,常常被模仿,却很难被超越。因为你看得见它的产品、服务、甚至技术,却看不见它的文化价值观。

限于笔墨,要探寻宁夏吉元冶金集团公司的前世和今生,也许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莫军宁所说:“要想还原当时的情景,把它写深、写细、写透,完全再现我们家族的发展历史,只要不是走马观花,那真是能写成厚厚的一本书。”但无论如何,这个家族式的企业,已经给过我比希望预期更多的感慨和感动。他们艰难的跋涉过程、充满亲情的协作氛围、感恩回馈社会的良善举动、对公对私肝胆相照的赤诚与淳朴,都使我久久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