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鲁迅文学院、《民族文学》联合举办壮文作家翻译家培训班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2018年12月03日06:45

12月2日,由鲁迅文学院和《民族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壮文作家翻译家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阎晶明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鲍坚,《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毛公宁,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纪委书记、副局长李旭练,《民族文学》副主编哈闻等参加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民族文学》副主编陈亚军主持。

阎晶明在致辞中表示,壮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创造了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和多彩艺术,当代壮族文学创作风格独特,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协多年来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包括壮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学事业,鲁迅文学院、《民族文学》、《文艺报》等中国作家协会的各个机构,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扶持工程和激励措施。不仅支持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创作,同时还支持作家们用母语创作,积极扶持“汉译民”、“民译汉”的互译工程,为保护多民族文化、弘扬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学、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凝聚人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希望学员们能够珍惜短暂的学习时间,积极交流,取得更多收获,为繁荣发展我国壮族文学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鲍坚谈到,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创作的三个基本层面是以少数民族作家身份写作、用少数民族语言写作、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少数民族作家看世界的独特眼光、理解世界的思维特点、叙述事物的语言风格,唯有体现出独特性,才能更好地展现出少数民族文学的魅力。鲍坚认为,把握时代脉络是一个作家的必修课,文学作品不与时代共鸣就能难成杰作,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是任务和口号,而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希望作家翻译家们继续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

石一宁介绍说,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刊物,《民族文学》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发展繁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任。《民族文学》现有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六种少数民族文字版,在大力服务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求真务实、力求精品,推动我国多民族文学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创作和翻译质量,《民族文学》每年都举办各文版的培训班。今年又与鲁迅文学院合作,特别举办了彝文、壮文作家翻译家培训班。石一宁表示,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鲁迅文学院和《民族文学》杂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指导工作的具体实践,将对壮文文学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旭练谈到, 壮族文学历史悠久、成绩斐然,出现过《越人歌》《布洛陀经诗》等优秀作品。自壮文创制以来的60多年里,用壮文创作的文学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壮文原创和翻译人才依然短缺,依然需要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因此,壮文作家翻译家培训班的举办,标志着壮族文学的翻译、创作迈出了新的步伐,是能够载入壮族文学史册的一件喜事。

开班仪式上,广西壮文学校高级教师滕明新和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壮文编辑部副主任韦运益代表学员发言。

据悉,此次培训班为期5天,共有来自广西、云南等地的40名壮文作家、翻译家参加。培训班针对壮文创作与翻译的需要,设计和安排了相关课程,毛公宁、石一宁、关仕京、覃祥周等6位专家将为学员授课。此外,还将安排丰富的壮文创作翻译座谈会、研讨会和文学实践等活动。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