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刘运华:求学路上的风景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运华  2018年11月16日10:20

38年前 我读小学五年级时,早晨起来拼命地割牛草,趁爷爷高兴的时候,要求一盏煤油灯,将从废品站讨来的旧书《沉浮》读完。但是,我的如意算盘落了空。爷爷虽然夸我草割得多,可是,一提及煤油脸就拉长了。我又瞄准了爷爷的手电筒,且轻而易举地得手,躲在被子里看书。正看得入神,突然听见窗口爷爷的声音:“哪个拿了我的手电筒?”

我的心怦怦直跳,危机时刻母亲说她拿了。爷爷轻轻地“哦”了一声便没有了下文。我很快就被书的内容吸引,读了一个通宵。早晨,朦胧 的睡眠中,一只粗糙的手在我额头上抚摸了几下。母亲没有出声,不争气的眼泪在眼眶里滚动。

白天的时间不属于我,要干永远都干不完的活,晚上读书也如此艰难。比我小一岁的表弟学鸣,他也和我一样,嗜书如命。一天,爷爷要我去镇上的姑母家,干什么已经忘了。表弟有整套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册,还有高尔基的《母亲》,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午饭后,姑姑的婆婆,表弟的奶奶发出了逐客令:“路上小心,别贪玩啊!”

表弟拽着我的手不放,我也想留下,因为表弟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本郭沫若的《今昔蒲剑》。以当时我仅有的文化基础,好读书不求甚解。姑姑出面挽留,我才有了读这本书的机会。

姑姑家二楼是一个狭窄的夹层,里面塞一套铺盖,表弟每晚睡觉都要像狗一样爬进去。晚上,在如豆的煤油灯光下,我们表兄弟俩趴在“床”上,两双眼睛一齐盯着《今昔蒲剑》,一任郭沫若老先生汪洋恣肆地道来……灯不是很亮,可灯光还是透过阁楼木板的缝隙照到楼下。表弟的奶奶大声叫喊:“早些睡啊,这个月的煤油没有了啊!”

表弟无奈,只好吹灭灯盏。我们屏声静气了好一会儿,直到楼下传来奶奶的鼾声,我们再次点灯读书。刚点亮灯,奶奶又叫了,我们又吹灭灯盏……如是者三,折腾了一夜,书还是没有看完。次日上午回家时,惦念着看《今昔蒲剑》……

15岁的时候,我经常挑着几十斤柴禾往距离家里约5公里的集镇,卖掉之后,从供销社买回食盐煤油。突然,一处店铺门口悬挂的“新华书店”四个毛体字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喜欢毛泽东书法,经常临摹。

我停下脚步,目光接触到橱窗里的《水浒》《三国演义》等连环画,一位个子不高,30多岁的女售货员走拢来笑眯眯地问我:“你喜欢哪一本?”

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王秀英,整个书店就她一个人经营。

她打开橱窗,将《三英战吕布》递到我的面前。我的手赶紧在衣服上擦几下,将书接过来,身子靠着柜台翻阅。

过了一会儿,王秀英问喜欢吗?

我点了点头,眼睛偷偷地瞄了一下后面的定价,0.24元,可以买2斤食盐了。一担柴禾才卖0.65元钱啊,我惭愧地将书放回柜台上,转身离去,被她叫住了:“既然喜欢,那就还看一会儿吧!”

我兴奋地答应一声“好”,王秀英又给我搬来一把椅子,要我坐着看。不知不觉,书看完了,我小心地将书放在柜台上,唯恐弄脏了,因为这是商品啊。我离开书店的时候,王秀英说:“今后再来看吧。”

她的眼神中充满期待与鼓励,手还在我的头上抚摸了一下,很柔软,若干年过去了,我一直忘不了那种感觉。

从此以后,我最向往的事就是去镇上卖柴,有时候还会问母亲:“家里的盐还有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王婶知道了我是省重点中学浏阳一中的学生后,竟然要我将连环画带回家里阅读,过几天还回来也行。这是商品啊,我不敢相信竟然会有这样的好事。

带回家的图书,被母亲发现了,数落我不懂事,不晓得家里困难吗?我解释的原因,父亲也不信。为此,他还到新华书店了解情况,王秀英告诉他,你儿子聪明好学,将来会有出息的。父亲听到这样的话,感动得落泪了。

又过了一段日子, 我觉得老是白看书,不花一分钱,过意不去,书店里的书籍,都是商品啊。《三国演义》总共60册,最后一集是《三国归晋》,我一咬牙,掏出0.25元钱,要买下这一本。王秀英问原因,我撒了一个谎,称父亲想要收藏。

一天上午,我来到文具店门口,放下卖柴的工具,准备看面免费图书,王秀英忽然说:“你帮我一个忙吧!”

我感到诧异,一个卖柴的孩子,能帮得了什么忙呢?

她称要上县城办点私事,今天可能回来不了,希望我晚上住书店帮忙看家。这样的信任,又一次令我手足无措了。她意味深长地笑道:“你一个中学生,别老是看连环画啊,还要看看其他的书才是。”

王秀英示意我进去,从床板下掏出两本书,《青春之歌》《红日》,我的眼睛立刻睁大了,用高尔基的话来说就是饥饿的人见到了面包。在浏阳一中图书馆,我见过这两本书,借的人很多,需要排号。

王婶说这两本书不能拿走,你有兴趣的话在这儿看吧,条件是帮我看家。

回到家里,向父亲透漏了这个秘密,母亲感动了,连声说“这个王婶真好!”王秀英临出门的时候叮嘱,灯盏里盛满了煤油,同时又说:“不要熬得太晚了。”

先父湖南大学国文专业,国营林场精简下放农村,我初中毕业后,拿不出每期24元5角学杂费,高中录取通知书成废纸。每天清晨,我站在禾场上望着蓝天白云发呆,父亲诵读古文,一唱三叹,头一昂一昂,我想,这也许他最喜欢的文字吧。忽一日,父亲对我说:“你学古文吧!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我跟随父亲读古文是从《古文观止》开始的,他坐在门槛上吟诵:“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公叔段……”

他吩咐道:“我读一句,你跟一句。”

我开始读起来磕磕巴巴,反复读几遍,我也能像父亲那个神态,那个腔调了:“……庄公寤生,遂恶之,喜公叔段,欲立之……”

这些内容我似懂非懂,对父亲诵读时摇晃着头一唱三叹的模样觉得很有趣,于是莫名其妙地跟着读。

学习古文需要书籍,我们生产队一个劳动日值3角钱,粮食也不够吃,买书根本不可能。父亲拿出一只大木茶盘,将河滩上弄来细砂倒入茶盘,板抹平,用一根竹筷在沙盘上写下一行字:“初,郑武公娶于申……”

父亲的博闻强记,在没有书籍的情况下,我能够背诵《史记》里的多篇本纪、世家、列传,《吕氏春秋》,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通过这只茶盘。 1982年,曾经下放我村的一位中学校长,希望我能去该校做语文代课教师。我没有细问,高高兴兴地去了。当教导主任递给我高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时。 顿时傻眼了。高中,自己都没有上过,怎么教啊。我想到过回去,也会招人笑话,没有退路了。

我打开课本,古文比例很大,《项羽本纪》《师说》一类的文章很熟悉,我心怀忐忑地登上了高中讲台。实践证明,我的教学效果还非常好。一些古文,要求背诵,有的学生苦着脸说:“老师,这么长如何能背啊?”

我一口气背诵完《李斯列传》那样的长文,学生都投来敬佩的目光。有学生问我学古文有秘诀吗?我笑道:“当然有啊,就两个字,喜欢。你只有喜欢上了,自然就能记住了!”

代课结束了,虽然有些不舍,我毕竟是临时工,还得返回农村,继续修补地球,此时已经是改革春风劲吹,我一点也不不沮丧,有诗为证——

汗血盐车未可悲,应叫前路翠微微。

宏图绘景青春丽,秋日腾芳鹏翼飞。

朝晖婉转千禽唱,道路康庄万马驰。

行吟侧畔当年事,海阔天空任所之!

1982年,表弟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县科委,23岁成了全县最年轻的的工程师。我以自学成才破格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供职于县烈士传编篡办,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离开了农村。在乡政府办理招干手续时,到新华书店告别。王婶笑眯眯地连声说:“好,好!好——”

后来,王秀英被调往城区新华书店,举家搬迁。改革开放以来,浏阳经济快速发展,由解放初期的老少边穷地区到2017年跻身经济百强县排名第7,城区30年间扩大了10倍。我和王秀英几乎没有了联系。前年8月的一天傍晚,在西湖山下的林荫道上邂逅王秀英,她和老伴慢悠悠地走着,满头白发,步履有点蹒跚。我惊喜地叫了一声“王婶”,她微笑点头。问好之后,我忍不住提及当年免费看图书的事,她笑了,说道:“社保工作还好吗?”

这次工作调动才5天呢,她就知道了,看来,她还一直关注着我呢。

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王婶接着说:“拜读了你发表在《传记文学》上的《孙公身侧》《土军阀与洋博士》,《名人传记》上的《三湘二杰》,《看望耀邦》还被列为《中学生》杂志的精品赏析,在胡耀邦旧居作为展品19年了……不错啊——”

王婶的话好温馨,我望着她嘻嘻地笑,那么样一定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