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现实主义影视艺术的三重内涵

来源:文艺报 | 薛晋文  2018年11月14日08:16

随着新时代的大幕拉开,现实主义影视艺术创作强势回归,成为了一股不可遏抑的时代潮流,创作界和理论界似乎前所未有地达成了一种共识,现实主义应是影视艺术守正创新的源流和主流,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创作方法、思想内涵和审美理想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对现实主义影视艺术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影视艺术。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和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件原文中不难发现,现实主义理论首先是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方法而存在的,他们提倡创作的出发点是现实,而不是观念,是对文艺创作规律的生动概括和形象表达。就当下而言,一批优质影视剧正深刻反映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它们在人物塑造的个性化和典型化方面精心雕琢,比如,电视剧《黄土高天》《创新时代》《情满四合院》以及电影《找到你》《七月与安生》等都是典型代表,小人物的真性情和真感情能够长久立得住;它们在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方面颇费思量,比如,备受瞩目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初心》《换了人间》,叙事情节的发展做到了水到渠成和瓜熟蒂落,有一种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逻辑性贯穿其中,而不是拼盘性的随意机械组合;它们在生活的鲜活性和真实性方面用力最勤,比如,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阳光下的法庭》《太行赤子》,能够看出编剧亲自用双脚丈量过生活的土地。然而,一些劣质的影视剧却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背道而驰,比如,部分医疗剧就经常为观众诟病,人物塑造基本上与献身党和国家的医卫事业关系不大,它们挂着医疗卫生的羊头,卖着三角恋和多角恋的狗肉,不是病人和医生脉脉含情,就是护士和患者家属轻易来电,将医疗卫生事业当做杂乱情感的外套,人物的个性化和典型化,基本上与医卫行业的改革发展事业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社会实践和情感生活本末倒置的错位观念,影响和感染了一批行业电视剧创作的风气,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误导和伤害。再如,一些留学题材的电视剧,人物塑造和情节展开中,看不到主人公在留学生活中的奋斗和突围,看不到个体的命运感和超越性,看不到他们背负的责任和使命,有的只是贵族家庭背景笼罩下的穷奢极欲,有的只是留学搭台和情感唱戏,有的只是对国内社会主流现象的调侃和嘲弄,人物的妄自尊大和价值迷失显而易见。种种创作现象表明,我们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认识不够,给现实主义影视剧创作带来了不小的阻挠和困扰。

作为思想内涵的现实主义影视艺术。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创作的思想中不难发现,文艺创作应广泛而深刻地描写和反映社会生活,借助人物和情节的展开,最大限度地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应是一切现实主义文艺的使命和责任。比如,有的影视剧正确反映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变迁中的复杂性和艰难性,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颇有说服力,影片反映出个体生命有时无法抗御环境的裹挟和侵蚀,反而在环境的异化中遭遇扭曲和变形。有的影视剧在史诗性的广阔时空中揭示历史的本质,善于在现实关系和现实矛盾中发现历史规律,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灵与肉》《白鹿原》属于近年来的优秀作品,它们既具有一定的历史长度,又具有一定的历史厚度。《白鹿原》反映了土地在社会历史变迁中的核心地位,从历史的长廊中反思土地的重要作用,是一部典型的人与土地关系的社会史;前两部则反映了文化在社会历史更替时期的重要地位,文化转型更为漫长和艰难,是一部真实的人与文化关系的心灵史,从文化心理结构中洞察了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令人忧心的是,一些创作者不重视在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中挖掘思想内涵,将环境看作人物活动的背景画面,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是油浮在水面的关系,而非盐溶于水的关系,殊不知盐水关系是一种深度的化学反应,就此而言,作品对社会历史环境若没有深入进去,深刻性自然就成了纸上谈兵和海市蜃楼。

作为审美理想的现实主义影视艺术。一般而言,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审美理想是立足“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去抵达“较大的思想深度”,通俗而言,就是文艺家在深入认识社会历史内容的基础上,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社会历史的本质内涵,以便更好地认识生活、建构社会并引领时代前行。从认识社会历史生活的角度来看,影视创作者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下,努力践行知行合一的文艺创作精神,真诚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学习柳青扎根陕北农村14年的牺牲精神,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揭示社会阶层关系的复杂性,在一线的社会生活中把脉生活的脉搏和脉象,才可能为深刻反映社会历史的本质规律奠定良好的基础,才可能达到影视艺术对历史本质的深度认识,才可能依托艺术去确证和引领人的存在与社会的发展,例如,高满堂的代表作《大工匠》《温州一家人》《闯关东》,无不是经年累月感悟生活内容的硕果,在刻骨铭心的体验中认识到了社会历史的本真内容,所以,他的作品总能以“较大的思想深度”引领时代潮流,既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又具有长久的开放性,率先做到了对历史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然而,有的人却将深入生活变成了逛超市,有的基层采风变成了走马观花,有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名利中”,面对诸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社会历史内容,我们的影视作品反映的深度和力度比较欠缺,根由是创作者没有意识到重大社会历史现场的本真内容。事实上,优质影视作品的思想深度从来不是出自简单的说教和灌输,而是从典型人物和生动情节中体现出来的,应植根于“有思想的艺术创作”和“有艺术的思想发现”之中,这里面既需要影视艺术家的深厚积淀和修为,也需要他们脚踏实地的奉献牺牲,更需要责任和良知去予以托举,这是杰出艺术家和一般创作者的高下区别所在,也是决定创作能否引领生活的关键因素。影视创作的实践证明,唯有“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和“较大思想深度”的优秀作品,才能引领我们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建构和构建,促使人类在自我警醒、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中走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