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艺》2018年第11期卷首语、目录
《解放军文艺》2018年第11期,卷首语
对日常经验的大规模发现与建构,构成了二十一世纪初年军旅小说的属己性标识,其背后勾连着的是对军人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宏大叙事模式的反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种曾经饱受激赏的反抗性叙事伦理,越发暴露出自身的问题。日常经验的崛起,拓展了军旅小说的题材边界,赋予和平年代的军人故事以更多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对军人人性的探索力度和广度也得到空前加强。然而,过度泛滥的日常经验,亦遮蔽和冲淡了军旅小说的核心价值。日常经验如何对接改革强军、备战打仗,怎样承载英雄叙事、英雄审美,已成为困扰当下现实题材军旅小说创作的瓶颈,亟待突破。
本期刊登的两个短篇小说《加西亚的石头》和《沙场》,在日常经验的转化与改写方面别具匠心。丰杰的《沙场》,展开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索,砺剑营的实战化导弹发射演习和文艺轻骑队的战地慰问演出,原本并行不悖,却因为恶劣气象导致的意外而扭结在了一起,文化干事郄天阙则成为日常经验向战争经验转化的关键人物。郄天阙军校毕业生、基层带兵人、机关干事的个人履历和导弹发射的专业背景,使其成为新型高素质军人形象的典型代表,而实战化演习与复杂战场环境,则赋予了一个平时主要和文工团演员打交道的文化干事驰骋沙场的亮剑机会。从表层看,不无机巧的故事转向,传达出机关干事、文工团员首先是战斗员的小说主题;深入检视,单从小说人物的名字诸如“满江”“凭栏”等等,便可感知作家对日常经验“合法性”的深切焦虑,凸显其对军味、战味等极端经验的叙事自觉。从小说的题材论之,《沙场》触及了部队文工团在改革强军进程中所面临的窘境与发挥的作用,切中了改革强军的现实脉动,彰显了丰杰作为“新生代”军旅作家敏于发现、介入现实的写作姿态。
裘山山的《加西亚的石头》,更是上演了一出“无中生有”的好戏。退休军官的生活平淡庸常,即便以职业军人的姿态完成妻子赋予的临时任务,也并无亮色和看点。然而,一段“前史”的嵌入,开辟出另外一重小说时空,一个勇于改革担当的老军人形象和一个自我革新的青年军人形象因此得以确立。和平年代里,日常经验无疑构成了军旅小说的外壳,然而对战争以及战争准备等等极端经验的书写才是军旅小说的内核。有效地实现两者的对接和转换,验证的不仅是军旅作家的写作伦理,还有智性和匠心。
目录
短篇小说
加西亚的石头 裘山山
沙场 丰 杰
射杀青狗腊月 王 昆
德吉草不说话 凌仕江
中篇小说
东逝水 黄国荣
专栏:横槊品诗录
“仁者”曹植及其《白马篇》 陈 曦
散 文
胜利的秘密 李钢林
刀兵谱 张金凤
我的军舰,我的海 孙 国
美若西施 王威廉
某日 甫跃辉
诗 歌
永恒与瞬息 蓝 野
带来人间繁华的消息 李 樯
长芒稗,或色彩学 灯 灯
民族的火种永不熄灭 纪开芹
雨落草木 张雁超
新时代报告
苦楝花开 沈为民
远方,那郁郁葱葱的绿色 王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