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40年《鍾山》:坚守当代文学的海拔 ——《鍾山》创办四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南京召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雅  2018年11月04日15:58

《鍾山》创办四十周年纪念座谈会现场

天朗气清,丹枫迎秋。11月3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鍾山》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鍾山》创刊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鲁敏,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少军,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焦建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期刊主编,曾在《鍾山》工作过的老同志等近百人齐聚一堂,共同庆祝《鍾山》杂志创办四十周年。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韩松林主持纪念活动开幕式。

与会嘉宾观看《鍾山》四十周年纪念视频

1978年1月,《鍾山》在南京创刊,是伴随改革开放首先创刊的大型文学刊物。依托江苏和南京丰厚的文学土壤,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环境,经过几代优秀办刊人的探索创新,《鍾山》以其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具的特点、浓厚的知识分子气质、坚定的人文立场,享誉汉语文学界。

不忘初心 坚守文学品格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阎晶明致辞

阎晶明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鍾山》杂志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说,文学期刊伴随中国现代文学应运而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最重要的载体和文学创作最集中发表的平台。100年前的1918年,鲁迅《狂人日记》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启,同时也是文学期刊成为中国文学作品发表、传播最重要载体的开始。此后的所有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和作品,文学期刊均深度参与,功不可没。改革开放后,文学期刊迎来了第三次创办高潮,《鍾山》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40年来陆续推出一大批享誉全国的重要作家和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在新近揭晓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鍾山》三部首发作品荣膺在列。

阎晶明指出,近年来网络以及网络文学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改变了文学生态,文学期刊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事实终究证明,文学发展离不开文学刊物,作家离不开文学编辑,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文学期刊在整体上也有着回暖的趋势。他表示,《鍾山》杂志作为江苏省内最权威的大型文学期刊,作为全国文学期刊的一块金字招牌,一定会以自己雄厚的办刊实力,包容的办刊理念,卓越的审美品格,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韩松林主持纪念活动

韩松林谈到,《鍾山》杂志的创刊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一同奔涌向前,曾以“新写实小说大联展”“新状态文学”“非虚构文学”独领中国当代文学潮头,推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被誉为新时期文学最大的实验场、桥头堡和节拍器。《鍾山》杂志和同时期创刊的其他刊物一起,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卓著成就和当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光辉历程。

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焦建俊致辞

焦建俊表示,《鍾山》四十年来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创文学期刊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是摆在所有文学期刊面前的重要课题。他希望《鍾山》以创刊40周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放歌。

江苏省作协书记处书记、《鍾山》主编贾梦玮致欢迎辞

贾梦玮代表《鍾山》杂志对与会的文学界同仁表示欢迎,他说,《鍾山》已经深深嵌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谈吐、气度和精神,而传承和秉持《鍾山》的文化和传统,是办好《鍾山》的基本要务和前提。他呼吁与会者不忘文学的初心,为汉语文学贡献最优秀的作品。

《十月》主编陈东捷致贺辞

《十月》主编陈东捷代表文学期刊的同仁致贺词,他说《十月》与《鍾山》两家期刊都创刊于改革开放后,要感谢时代赋予的机会。《鍾山》40年来发表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一直处在中国新世纪文学前沿阵地,值得其他报刊的学习。他提出,在这个知识获取碎片化的时代,更需要坚守文学理想、坚守文学品格,坚持把传统文学期刊办好。

作家、批评家们在座谈会现场

在纪念活动当天,《〈鍾山〉四十年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集》和《文学:我的主张》两本新书在活动现场举行了首发仪式。其中,《〈鍾山〉四十年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集》汇集了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至今在该杂志首发获奖的七篇中短篇小说,均是影响广泛的名家名作;《文学:我的主张》则是对《鍾山》杂志历年来举办的五届全国青年作家笔会的一次系统总结,是对新时代青年作家的一次聚焦。

共忆80年代 展望《山》未来

“庆祝《鍾山》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现场

“庆祝《鍾山》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由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毕飞宇主持,座谈会上,《鍾山》的老一辈编辑和作家、批评家们,以及其他文学期刊代表共同追忆文学史上最灿烂辉煌的80年代。

座谈会由作家毕飞宇主持

创刊伊始,《鍾山》便坚持“好作品主义”,以高度的开放性、先锋性、前瞻性,呈现当代汉语文学每一阶段最新成果,追求和践行着“文学阅读第一现场”这一诚朴而坚定的目标。“《鍾山》走过了40年的道路,我当年不到30岁,现在已经70岁了”,作为《鍾山》的“元老级”编辑蔡玉洗,高晓声的《漏斗户主》、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当时引起文学界轰动的作品均经他推出。回忆起创刊时的艰辛,他表示,《鍾山》能从一颗小草长成参天大树,“饱含着多位老编辑的心血,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已经退休14年的老编辑徐兆淮兴奋地回忆起80年代初期《鍾山》发行量最高达30多万册的往事,而范小天、傅晓红、沈乔生、张荣彩等则分别从个人经历出发,表达了对《鍾山》的深厚感情。

《鍾山》原编辑蔡玉洗发言

好的刊物可以提升一位作家,好的作家也可以推动一个刊物,他们彼此成就。《鍾山》特有的包容、厚重、多元、人文的独特品格,促成了40年里几代作家与《鍾山》相濡以沫、携手前行的佳话。当作家和批评家们谈起与《鍾山》编辑们的交往,认为包容与苛刻这一对反义词在编辑身上巧妙地融为一体。

批评家南帆发言

批评家南帆讲述了他与《鍾山》的两则小故事:在80年代读研时,曾有《鍾山》的编辑登门拜访,两人在学校的宿舍里畅谈两小时,一时间被传为佳话;当他写了一篇“非驴非马”的作品而不知往哪里投稿时,是《鍾山》再一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南帆对《鍾山》一直关注文学新人、文学前沿,极具探索精神深表肯定。

作家潘向黎发言

学者王彬彬在《鍾山》发表文章共计69篇,他认为这是因为《鍾山》给予了自己极大的创作自由。作家潘向黎则讲述了自己与父亲作为出生年代、写作风格毫不相同的两个人,都曾在《鍾山》上发表文章的经历。“一个好编辑,应保持美学上的苛刻,同时拥有鼓励与宽容”,作家毕飞宇感慨道,即使自己成名以后,向《鍾山》投稿依旧会被要求修改,但正因如此,他在《鍾山》上发表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经得起挑剔的。

青年作家西元发言

《鍾山》“不薄名家爱新人”,是一代代作家成长、发展、进步的深厚沃土。在青年作家西元心中,自己的小说能在《鍾山》上发表是一种光荣,他认为《鍾山》不仅是一本刊物,它背后更有一种长者般的殷切希望和严厉监督,使他战战兢兢地不断地寻求自我突破。

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发言

座谈会上,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以一个作者的身份回顾了《鍾山》的前世今生。她说,《鍾山》的成功靠的是《鍾山》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付出和坚守。“人会离开,事业永存,物质会消亡,精神永在,《鍾山》蒸蒸日上和发展就是最好的阐释和证明”。她将“坚守、坚持、坚定不移,成功、成熟、成大气候”这两句话送给了《鍾山》,希望四十岁的《鍾山》能以更从容、更笃定、更前沿、更专业的面貌迎接挑战、再塑辉煌,为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为读者奉献更丰厚的文学精品,为中国当代文学谱写新的华彩乐章。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陈少军、朱峰、王臻中、王朔、汪政、苏童、丁帆、祁智、叶弥、赵本夫、张王飞、黄蓓佳、邓一光、艾伟、朱晓进、孙频、李洁非、何言宏、张新颖、陆梅、欧阳江河、周晓枫、贾浅浅、黄发有、黄咏梅、王干、高兴等出席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