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蒙:哀惜金庸(外两篇)

来源:文汇报 | 王蒙  2018年11月03日08:24

我说过,前一百年,后一百年,写武侠小说的,大概不会有谁超得过金庸。

他在武侠套路之中,加入了更多的人情世态,善恶炎凉,文化历史,地域风情,社会沧桑,还有,性格命运。

读《笑傲江湖》读到一位资深侠金盆洗手仪式没有做完就被对立面真刀真枪杀将过来,读到主人公音乐上的知音好友,由于门派不同,只有在重伤将死时候才合作奏响了感人的乐曲,还有他书中将受疑的无辜者赶出教门故事,我都落了泪。虽然新中国前我曾熟读宫白羽、郑证因、还珠楼主……读武侠而落泪,仅此而已。

2003年我在香港浸会大学讲课,有两次机会与金先生对谈。一次在学校讲人生哲学,他支持我的“好人有所不为,坏人无所不为”的说法。在三联书店谈我的《红楼梦》评点本的时候,他也同意我对胡适嘲笑衔玉情节的微词。我感谢他的支持。

他温文尔雅,才华横溢,他不是空头文学家,而是一个能做事、大成功的人。他的去世在中国一国四地与全世界华文阅读圈子内,引起了普遍的悲伤与怀念。

金庸大侠走好!

泪点之惑

那天看一个享誉全国的电视节目,其中有一段是表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光明豪迈,响遏行云。这时荧屏上话锋一转,说是护卫队的解放军战士离家乡几百里地,有些时间没有回家了,一次老爹从家乡来到北京,亲眼看到正在执勤护国旗的儿子,但儿子不能与老人家拉呱,如此这般,终于在经验丰富、形象美好的节目主持人启发下,战士哽咽,观众感动起来。

我知道电视人的行话,管这样的节目节点称作“泪点”。我见过导演、责编的书面计划,何处有泪点,有笑点,有什么什么点,都写得很清楚。不免困惑,即产生疑点:

战士执勤时不可以接待亲友,不能闲话,这有什么可哭鼻子的吗?护士在打针,医生在操刀,民航人员在天空,厨子在炒菜,节目主持人录像,老师与学生上课,能同时招待爹妈吗?这里哪儿来的泪点?

这位老爹看到自己的儿子雄赳赳、气昂昂地在天安门广场护卫国旗,他感到的难道不是自豪与快乐,而是不能与儿子说家长里短的悲痛?

老爹有只看儿子几秒或几分钟的日程规矩吗?他多看看等到儿子下班再话话桑麻、说说娘亲不可能吗?

电视节目里有点人性的东西,有点催人泪下的内容,当然是可以的,把制造泪点闹成提高收视率的法门,是不是有点烦人呢?

感情情感,不可无,不可滥,不可努劲制造。情感云云,也不能停留在泪点上,可以笑,可以亢奋,可以沉思,可以严峻,也可以坚忍与强硬。

希望不再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挤嘉宾与观众的眼睛的拙劣与不通。

初中生与博士生

我不止一次地受到厚爱,被邀约到视频或音频的传播节目中作主讲嘉宾。

我屡次被提醒被灌输的要点是:“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受众只有初中程度,您讲深了,讲绕了,讲得太新奇生疏了,不会有多少人听得进去,听得明明白白,收视或者收听率上不去,我们的节目也就失败了。”

好的,好的,被认为能讲点什么的人,应该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应该学习祖国四大名著深入浅出,覆盖万众千年,应该首先考虑人民中的大多数。针对适合义务教育九年接受者的水平,满足他们的需要。

但是我们是不是也还要考虑整个文化传播的生态。除了大量的初中生以外,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高中生、高校本科生与毕业生、硕士、博士、博士后还有专家学人呢?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传媒每天传播的信息是100,我们可不可以希望它将其中的85设计为主要针对初中生的节目,而其中的13可不可以是主要针对初中教育程度以上的人的节目,最后的2是针对博士、博士后、专家、学人的节目呢?85%以上节目争取最高的收视率,但那2%的节目,不过于考虑其收视率,而是强调它们的文化内涵,创造性内涵,探索性内涵,高端性内涵呢?

而且,整体看来,我们的传播水平我们的视频音频内容应该是且战且进,且传且升,且走且前进的。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