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点亮大地的“网”

来源:人民日报 | 刘广迎  2018年10月31日08:01

现代生活离不开“网”,比如有形的互联网、银联网、车联网、铁路网、通讯网等等。这网与那网,离开了电网都得“晒网”。电网如经脉气血,通过乡村,乡村就有了生机;流经城镇,城镇就增了活力;登上高山,高山就添了雄姿;伸向戈壁,戈壁就萌发春意。此刻,作为一位电力人,我想把目光聚集到电力,聚集到中国国家电网。

中国的电力应用并不算晚,却不是国人自觉自愿的结果,而是殖民统治的产物。1882年7月26日,中国第一座发电厂投产发电。比法国晚七年,比英国晚六个月,比美国早两个月,比俄国早一年,比日本早五年。不过,这家电厂的主人是英国人立尔德,设备是从美国购买的,厂址在上海江西路的公共租界,黄浦江外滩的上海俱乐部等是中国第一批电灯用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翻开了中国电力事业的崭新一页!

真正意义上的电网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然,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三个电压等级的线路投运,都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二十多年。750千伏电网的建设,西方发达国家始于1965年,中国则晚了近四十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力工业在世界电力工业界的地位发生了一系列根本转变。新时代,中国电力工业迈上了新高度。

2009年1月6日,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输电工程”正式投入生产运行,成为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特高压线路。

2010年7月8日,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工程投入运行。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交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国家。

从此,一条条特高压银线巨龙般腾空而起,穿过高山大河,延伸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一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可以只用0.008秒,就把甘肃的800万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输入遥距两千三百多公里的湖南。为此,国家电网的交直流特高压示范工程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伴随着交直流特高压混合大电网的建设与运营,国家电网的大电网安全控制系统全球领先。

2016年3月30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世界能源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第一份世界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世界同行为之侧目。随后,全球能源互联网国际合作组织成立,时任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振亚当选为主席,美国前能源部长朱棣文等当选为副主席。

2016年12月,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这项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利用水平最高,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和智能输电“四位一体”的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成为国家电网引领世界能源绿色发展的又一力作。

2016年6月17日至23日,青海全省实现全清洁能源用电。创下了电网消纳清洁能源的世界最新水平。

舟山2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厦门32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研制世界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500千伏统一潮流控制器等一系列创新,让国家电网在柔性输电技术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赶超到引领的重大跨越。

2017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智慧车联网平台。覆盖十九个省份一百五十个城市。国家电网主导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与美国、德国、日本并称四大标准体系。

……

拔节的铁塔,长出惊世骇俗的高度;纵横的电网,编织出东方巨龙的图腾。中国电力整体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开启了向世界人民贡献能源发展的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与中国智慧的新时代。

** **

改革开放合上“电闸”,九州大地活力迸发,电力紧缺矛盾突显。中国电力人迎难而上,在挑战中闯出了电力发展的新天地。进入新世纪以后,发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接踵而至。中国的能源资源集中在西北地区,而负荷中心又集中在东中部地区,电网大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日益突出,发展特高压电网的战略思想应运而生。

2005年,陈维江接到任命,出任武汉高压研究院院长,负责筹建武汉直流特高压试验基地。回家的路上,老陈步履沉重,心事重重。

前不久,爱人在体验中查出了淋巴肿瘤,刚刚出院,在家休养。女儿正读高二,即将面临高考。此时离京远赴荆楚,于妻于女,如何交代?

陈维江走到妻子病床前,欲言又止。

“老陈,你好像有什么心事呀?”妻子问。

“没事,没事。”陈维江摇头道。

“你是个不会撒谎的人,还是说吧!”

陈维喟然长叹:“本来是好事,却无法向你报喜啊!”

“喜从何来?”

“组织要我出任武高院院长,并负责建设特高压试验基地。”

“好事呀!”

“你刚出院,孩子就要高考,这种时候,我怎能忍心离开你们去武汉工作!”

妻子笑道:“你在北京,我们也指望不上你。去吧,事业需要你,你也需要这个舞台。这是个好机会。”

陈维江强忍泪水,走马上任。仅用四个月,特高压试验基地在荆楚大地横空出世。这是没有休息日、不分黑夜与白昼的四个月。陈维江带领科研工程团队,硬是把四个月放大成了一年多。

2015年,陈维江凭着在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与绝缘特性基础问题、电网雷击上行先导放电机理与绝缘线路雷击断线机理等领域的突出成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

进入新时代后,国家经济转型、环境治理、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都对电网提出更高要求,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进步为加快能源生产与消费变革创造了条件。

郭剑波是位奇人,奇人有奇事。

1982年,郭剑波考取了中国电力科学院研究生,毕业证还没拿到,疾病却先到了。郭剑波得了一种奇怪的肠道疾病,每天便血30多次,找不到病因。从此,他每两年要住一次院。与他同住一个病房的人,先后离去,只有他还在边治病边从事可控串补的科研项目。

1997年,郭剑波的肠道出现癌变,不得不进行切除。手术前,主刀大夫说,手术能不能成功,完全没有把握,下不了手术台的可能性很大。

几个小时手术,郭剑波奇迹般地生还。大夫笑着说:“十几年吃激素,你的脏器完全脆化,纵有多少理由,都没有走下手术台的理由啊!”

大难不死,必有大事在召唤。手术一个月后,院里请他主持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主要部分南北互联的科研项目。也许是自认为生命时日无多,郭剑波啥也没说,带病上阵,以与死神赛跑的姿态投入科研工作。

在人意料之中的是,郭剑波主持的可控串补与大电网南北互联两大科研项目双双结出硕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出人意料的是,寄生在郭剑波身上十几年的病魔跑路了。

郭剑波是感动了上苍还是折服了病魔?或是,只要精神不“病退”,什么样的疾病都得后退?其中的苦与乐,只有剑波一人自知。

2008年,公司请郭剑波出任科技部主任。剑波几经犹豫,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两年后,他再次请求专事科研工作。组织尊重了他的意愿,安排他担任中国电力科学院院长。

2013年,郭剑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做全球能源变革的引领者,当好服务国计民生的先行者,带着使命与担当,电网人踏上了探索以创新引领中国特色电网发展的新征程。

周孝信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电力系统的规则设计与运行控制。他从70年代开始研究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逐渐精进的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系统独步天下,被称为“周氏仿真”。凭着这一件事,周孝信成为两院院士。

周孝信是有机会干另一件事的,面对众人神往的机遇,他选择了放弃。

1964年,周孝信从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了中国电力科学院。在那里,他接触到院里唯一一台计算机,开始对计算机模拟分析产生了兴趣。上世纪八十年代,周孝信以青年后备干部的身份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被选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担任整党工作联络员。任务完成后,组织部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脱离科研单位,从事行政工作。

周孝信回家和妻子商量。

你不能改行!

为什么?

你的秉性、气质和精神,都是为一位科学家而造就的,你不是一块当官的料。

可我还不是科学家啊!

听媳妇的话不会错。

周孝信留在了电力科学院,成为享誉国际的电力科学家,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

今天,各领域的电力科研人员正瞄准世界能源变革的最前沿,夜以继日地探索着攀登着,书写着一篇篇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中国电力故事。

** **

几乎每个行业的科技创新都能给客户带来新的消费体验,有一个行业是例外的,那就是电力行业。电力行业每一次创新、每一步发展,都在减少客户对它的感知。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电力人已经让电成为像空气一样的存在。电力无处不在,人们又难以感受到它的存在。而这背后蕴藏着的是中国电力人的勤勉工作与创造性劳动。可以说,每一盏电灯的光芒中,都放射着电力人汗水的温度;每一台马达的旋转里,都奔涌着电力人勇于担当的能量;每一个屏幕的光影中,都闪烁着电力人创新的激情;每一种电器里,都包含电力人的一颗匠心。

看不见的电流,看得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