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北疆博物院南楼重新开放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模型等珍贵文物首次对外展出

来源:天津日报 | 刘茵  2018年10月29日08:32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模型)

观众在图书室参观

备受关注的北疆博物院南楼修缮复原及布展工作日前正式结束。南楼在尘封70多年后,被拭去历史的尘埃,于昨日以崭新面貌向公众开放。至此,北疆博物院北楼及陈列室、南楼形成完整的展陈体系,标志着这座古老的博物馆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修缮工程修旧如旧

为了更好地还原北疆原貌、向社会公众展示完整的北疆博物院,市文广局在2016年完成北疆博物院北楼及陈列室的修缮展陈工作后,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了北疆博物院南楼建筑修缮、功能复原和陈列设计工程。

北疆博物院南楼修建于1929年,1930年建成,1940年,北疆博物院一切事务因战争及经费等原因全部停止。南楼为二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3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0平方米(含地下室18平方米)。原使用功能为北疆博物院的图书室、实验室和地质古生物库房。

北疆博物院南楼修缮工程,严格遵照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规定,以现有历史图纸及《房屋技术鉴定报告》为依据,最大程度保持古建筑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达到了恢复历史面貌、延长使用寿命、调整功能布局、满足博物馆对外开放要求的目的。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张彩欣告诉记者,1940年北疆博物院南楼拨给当时的工商大学,所以那个时候北疆是不完整的,天津外国语大学于今年3月15日正式把南楼交还给了北疆博物院。北疆博物院整体呈工字形结构,二楼连廊相通。时隔78年之后,南楼回归,标志着北疆博物院以完整的面目示人。

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南楼的陈列设计总体秉承“尊重历史、挖掘记忆、传承精神、呈现精品”的宗旨,与北楼陈列呼应和衔接,而又各有侧重。北楼以藏品展示为主线,侧重展示北疆博物院藏品门类之齐全、数量之丰富、价值之独特;南楼则更多地侧重于人文精神展示,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全面复原了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古生物库房等功能区。张彩欣表示,如果北楼是藏品的展示,南楼则表现出这些藏品是怎么来的。

原北疆博物院图书室收藏有图书14000余册、地图复制品900余张以及各类印版等文献资料。此次展出的图书共2000余册,其中有法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的代表作《四足动物化石研究》等。这些图书资料极其珍贵,兼具学术研究与文献收藏价值。

实验室重点复原了当年北疆博物院标本处理、分类研究的工作流程与作业场景。此外,实验室中还展出了当年北疆博物院使用过的卡片柜以及用于记录标本鉴定结果和分类的卡片等珍贵实物资料。

古生物库房是按原北疆博物院南楼的古生物库房进行复原的,众多举世瞩目的对中国古生物学与史前研究领域起到奠基作用的研究成果都在此处完成。

珍贵文物首次对外展出

北疆博物院南楼在展品的选择上,着重突出其价值意义、独特性以及与展览主题的契合程度,并通过对北疆旧藏展柜的修复,全面复原了至今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本管理模式。此次首次展出了“河套人”牙、北京猿人头盖骨(模型)、王氏水牛、祖鬣狗等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孤品化石复制品以及兼具科研与美学价值的北疆植物手绘画等。

此次南楼首次对外展出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模型)共四具,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四具头盖骨是当年依据原标本直接复制而成的。北京猿人的生存年代为更新世中期,其头骨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从猿到人提供了珍贵而生动的实证,意义十分重大。不幸的是,这批珍贵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在1941年向美国秘密转移的过程中下落不明,神秘失踪。天津自然博物馆藏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模型,经著名古生物学家胡承志鉴定,很可能是目前在我国保存的制作最早的模型,尤为珍贵。

摄影 赵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