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顾新林:神话神居山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顾新林  2018年10月18日16:32

位于江苏扬州西郊的神居山面积不大,周长6华里,海拔更低,仅44米。与那些高山名川相比,简直就是一个矮山丘。纵有千年银杏树,却已倒塌,似乎缺少历史的厚度。然而,不知何故,神居山却拥有“淮南众山之母”“淮南第一山”之美誉,人为披上了一道神仙的味道。

神居山的神仙来自何处?不得而知。先闻,此山为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尧出生地;又闻,东晋那位著名的宰相谢安,还有南齐亘公曾在此修炼丹药。广陵王刘胥也很考究,把百年之后安息地选在了这里。没想到,刘胥本欲成神成仙的举措,却为现代人成就了“黄肠题凑”这一古代最高葬礼的盛事。

余生于斯,长于斯,理应沾点神居山的神仙气儿。可记忆中,除了那裸露的中空麻石、肆意生长的毛竹,还有就是挥之不去的泥泞小道印象。记得上小学时,每天早晚都要穿行于山中。晴天还好说,年少不知疲倦,爬爬坡儿权当煅炼身体。到了雨天可就遭罪了。坡上的泥土特别泥泞,一不小心,就会如同滑雪般从山顶一直滑到山脚下。虽然速度极快,省去了上下坡的很多烦恼。只不过,待到从泥地里站起来,看着沾满泥浆的衣服,回不得,去不得,更是哭笑不得,很是尴尬。好在,那时的老师都很宽容,不必担心另眼看待,在小伙伴中失了面子。

神居山也不是完全没有神仙气。每年都有那么几个节日,山顶上总是按时升起袅袅腾腾的烟雾,颇有神仙居住的范儿。当然,其中最浓的要数除夕夜。除了与其它地方一样的习俗外,无论居住在山腰间,或是山脚下的人儿,当天夜晚都要齐聚在山顶那棵千年银杏树下,磕头、烧香、拜神仙,祈求山中的神仙儿佑护它的子民,来年风调雨顺,过上幸福的生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千百年来,未曾间断的祈求,却没有换来神仙的眷顾。满眼的杂草,曲折的小道,还有世代居住的茅草屋,无一不在诉说生活的艰辛和环境的荒凉。就连那个不安分的刘胥,似乎也嫌弃这儿的落后与不便,把他的“黄肠题凑”搬到了更为繁华的广陵城。倒是山腰的那片毛竹林,一直固守在原地,经历风吹与雨打,与人们一道守护着内心的那份对美好的向往。

也许是那场暴风雨惊醒了沉迷的人儿,或许又是改革之风吹绿了大地。在千年银杏树的轰然倒塌声中,世代居住神居山的人们,似乎又重新拾起审视生活的目光……

居住在山上的神仙儿,你是否还记得四十年前的那个稚嫩背影?带着美好梦想,一步一回头,挣扎着离开你的庇护翅膀;居住在山上的神仙儿,你是否还记得四十年前那个燥动的人群?肩着扁担,还有两个大箩筐,徒步将你盛产的茶叶撒向四面八方;居住在山上的神仙儿,你是否还记得那轰隆隆的机鸣声,从最远端掀开你沉睡的神秘面纱,歌唱起幸福生活的歌谣。

少小离家老大回。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待我再次投入你的怀抱,儿时的模样似乎已成为往日的回忆,陌生的仿佛我不曾是这里的儿郎。

迎面的那个向阳坡,本该杂草丛生的景象,如今为何变得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萦绕梦际的狗尾巴草啊,你怎么也与我玩起了捉迷藏,找不到你的踪影?还有那几株矮桑树,你现在身处何方?可曾记起,你的桑葚果儿是我童年最好的美味。

正在八角亭内纳凉的八大爷,仿佛看穿了我心中的疑问,适时投来一束祥和的目光。他告诉我,这些年,进出神居山的人儿可真不少。有的想将山儿打造成帝尧故里,传承久已存在的神话;有的欲将山儿建设成风景名胜,吸引八方来客观光游览。最终,还是政府懂得山下人儿的心思,将这块闲置的土地改造成观光长廊,成了他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沿着修缮一新的水泥路面,一路而上。熟悉的毛竹林还在,只不过比以前茂密了许多。仔细瞧瞧,虽然已经过了节令,却还有几株嫩竹笋正破土而出。看,山腰间竟然还有一旺碧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格外秀美,格外清鲜,与湛蓝的天空一道,构勒出一幅迷眼的图案。八大爷笑呵呵地说,这是附近村民集资修成的小水库,呆待会儿,我们一起撒网打鱼,弄几条新鲜的鱼儿当晚饭的下酒菜。

提及打鱼,我没有丝毫喜悦,反而非常惶恐。小时候,虽然居住在鱼米之乡,可能由于地势高的缘故,老家却没有几口鱼塘。想吃鱼,只能到集市上去买。可以想象,那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有闲钱卖鱼呢。为了能够吃上鱼,一年夏天,我们偷偷跑到十数里外的高邮湖畔。也许是捉鱼心切,也许是水性生疏,不知觉中我竟潜到深水区,要不是个大的表哥抓住我的头发,将我从水中拽出来,可能也就没了今天的我。至今,仍然清楚记得那个漆黑的夜晚,我被父亲罚站在门外的情景。

穿过那旺碧水,迎坡前行,来到那棵倒塌的千年银杏树曾经伫立的地方。这可是神居山的最高点。据说,苏东坡、秦少游等文人雅士曾登临此处,留下了不少风韵雅事。放目远眺,初夏阳光照射下高邮湖面,升起一层薄薄的水雾,好似王母娘娘的瑶池,仙气萦绕,婀娜多姿,顿时使人心旷神怡。不由的轻吟起清代名士顾宗泰的这道小诗:清气朝来一何爽,神居之山是眺赏;层峦岂之蒿华高,境幽尽许扪萝上。可以遥想,顾宗泰当年登上神居山儿尽览美景的心情,何不跟现在的我一个样。不过,顾宗泰心畅之余留下的墨汁,却给脚下的山儿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得后来的人们真得以为曾有神仙在此居住。

从千年银杏树高处下来,一座不起眼的寺庙突兀横在面前。八大爷告诉我,这是悟空寺,在原址上修建的。相传,悟空寺始建于西汉未年,系刘胥后人为守护王陵墓而修的,后经唐宋的繁华,一直延续到今年。中间,虽然经历了数次毁坏与重修,寺庙还是寺庙,可规模却大不如从前。道家曰,乱世下山救世,盛世闭关修行。悟空寺的重建,岂不正好印证当下正逢盛世的道理!也使得神居山的神仙味道浓了一些。

下了山,来到八大爷的家。看到八大爷富丽堂皇的二层小洋楼,我几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记得四十年前,已经三十多岁的八大爷未曾娶到妻,是爷爷他们几个老弟兄合力给八大爷搭建了三间茅草屋,才使得八大爷终于有了个家。“喝酒,喝酒”,八大爷的大嗓门突然将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席间,我问八大爷:“四十年前,上山拜神仙就数你最虔诚,现在还拜神仙吗?”“拜,谁说不拜了?”“只不过,我不再拜山上那个的神仙儿,我现在拜的是国家富民好政策,当然还有身旁这个活神仙。”八大爷用手偷偷指了下八大奶奶,神情似乎有些腼腆。

是啊,神居山何来神仙?现在想来,它不在那虚无的传说中,亦不在那呆板的史志中,而是在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中,在人们辛勤劳作和无私付出中。其实,身处当今的新时代,只要始终保持向上的追求、向善的心态,持之以恒地建设新家园,幸福就会在前方招手,相信在美好生活滋润下,我们每个人都会散发出不是神仙的“神仙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