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是为文成

来源:江南游报 |  杨海蒂  2018年10月12日09:24

沧桑阅尽,会感觉到微笑的苍白;世态看尽,会越来越向往单纯。即便是出游,我现在也不喜“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而更倾心于巍巍高原、莽莽群山、苍苍大漠、茫茫草原……

但是,温州文成吸引了我,因为它是大明王朝第一谋臣刘伯温(刘基)的故乡。刘伯温,世人比之诸葛亮,朱元璋则多次称其为“吾之子房也”,赞其“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刘伯温吸引我,因为他文韬武略: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法学家、道学家,因为他功勋卓著:“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因为他自有风骨:“疾恶如仇,与人往往不合”,因为他扑朔迷离:早慧神童、洞悉天机、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英雄落幕、结局离奇、后主追赐、民间神化。

“后主”明武宗对刘伯温推崇备至:“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占事考祥,明有征验;运筹画计,动中机宜”,称其为“天下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故“今特赠尔为太师,谥号文成。”

经天纬地为“文”,安民立政为“成”。刘伯温,令人仰止。刘基家乡,从此定名,是为文成。

中秋前夕,我来到文成南田,走进了刘基故里。华夏子孙过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来自于江南人纪念八月十五杀家鞑子,民间流传杀鞑子是刘伯温策划的,这个说法难以考证,但足以说明刘伯温有多么深入民心。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老百姓甚至演绎出神话故事: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的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便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所谓“明君”,即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历朝历代的开国元勋,有些人固然能得高官厚禄,有些人却逃脱不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魔咒。以杀伐起家的明太祖高皇帝,对大功臣不会那么温良恭俭让,好在刘伯温未雨绸缪,决意远离庙堂远遁江湖,故乡的山河大地接纳了他。据《洞天福地记》载:“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位列“天下第六福地”。刘伯温写诗如此赞美乡土、乡亲、乡俗:

我昔住在南山头,连山下带山清幽。

山巅出泉宜种稻,绕屋尽是良田畴。

家家种田耻商贩,有足懒登县与州。

……

东邻西舍迭宾主,老幼合坐意绸缪。

山花野叶插巾帽,竹箸漆碗兼瓷瓯。

酒酣大笑杂语话,跪拜交错礼数稠。

“南山头”乃“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号南田福地。”

此诗画面生动,有清奇之气。我在刘基故里读到其诗作《春蚕》,含义深远,乃其境遇自况:“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不如无用蜘蛛网,用尽蜚虫不畏人。”《即事》一诗,低沉消极,令人心情郁结:“春半余寒似暮秋,掩门高坐日悠悠。树头独立知风鹊,屋角双鸣唤雨鸠。芳意自随流水逝,华年不为老人留。浮花冶叶休相笑,自古英贤总一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刘伯温“其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清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诗论“格调说”创立者沈德潜,在著述《明诗别裁》中,对其评价更高:“元代诗都尚辞华,文成独标高格,时欲追韩杜,故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

刘伯温有二十卷文集传世,绝大多数重要作品是在“告老还乡”后完成的,其学术醇深、文章古茂,《明史》誉之“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卖柑者言》一篇,已成经典,“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句,家喻户晓。他还有不少格言警句传世:“大器欲虚,至理欲实。”“夫大丈夫能左右天下者,必先能左右自己。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势,定其心应天下之变。”透过这些文字,我感受到一颗丰富的心灵。刘伯温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鼎革、振举明初新一代文风举旗开道,为晚明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同时,也使他本人成为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

南田现存的明清建筑有刘基故居、刘基庙、参政公祠、忠节公祠、盘古亭、辞岭亭、武阳亭、刘基墓等。后人谒刘基墓诗云“卧龙名大终黄土”,让我想起恭亲王那悲凉透骨的诗句“千古是非输蝴蝶,到头难与运相争。金紫满身皆外物,文章千古亦虚名。”刘伯温与恭亲王,诗文与命运何其相似。

不。文章既千古,又岂是虚名?虽说逝者如斯、生命短暂,但人总还是能抓住一些永恒的东西。美国现代哲学家詹姆士有言,“不朽是人的伟大的精神需要之一。”我的理解,“不朽”,既指向宗教性的永生不死,比如灵魂不灭生命轮回,也指向俗世性的永恒价值,比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刘伯温,就被后人称为“三不朽伟人”,明朝吏部右侍郎兼文史家杨守陈如此评说他:“汉以降,佐命元勋多崛起草莽甲兵间,谙文墨者殊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日本学者奥野纯的评价与杨守陈之说异曲同工:“际会风云,平定海宇,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盖诚意伯刘公一人而已矣。” 真应该感谢那位“明君”,冥冥中让他走上了一条通往不朽的道路;那些弄权得势者又如何,他们有官运没有命运,“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文成还有一大名胜古迹:药师佛道场安福寺,坐落于西坑镇天圣山。安福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四面环山,东有百丈漈、南临飞云湖、西接铜铃峡、北靠刘基故里。佛教与儒、道文化有着深层、内在、高度的契合,那就是:自我修炼,自力解脱。综观刘伯温生平,他正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到了极致。传说中最终出家当了和尚的清世祖顺治帝,曾为安福寺亲笔御书“大雄宝殿”;乾隆年间,该寺属皇帝敕封的皇家寺院;光绪年间,“安福寺”石匾刻成,现保存于寺院且完整无损。我猜测,皇恩浩荡于安福寺,与刘基有关,与文成有关。因为,忠心正气,千古不磨;因为,辉煌会黯淡生命会消亡,而文学、文化、文成永恒。

简介:

杨海蒂,女,《人民文学》杂志副编审,兼任文汇出版社“金散文”文丛特邀主编、三毛散文奖审读委主任、“观音山杯”中国当代文学高峰论坛秘书长。著有文学、影视作品多部。作品入选百余种选本、选刊、年鉴、排行榜、教材教辅,被译介国外。获丰子恺中外散文奖、孙犁文学奖、丝路散文奖、首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征文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