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走进西南大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2018年10月10日23:37

由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办、重庆市作家协会协办的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主题活动开幕以来,引起广泛关注。10月10日上午,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走进西南大学,与该校师生畅谈青春与文学。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李霄明、副主任冯秋子,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重庆市作协党组成员、作协主席陈川,重庆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冉冉出席活动。活动由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安春元主持。

张卫国致辞

张卫国对作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介绍说,从新文学初期的的吴宓、台静农等文学大师,到童庆炳、王泉根等前辈学人,西南大学的文学传统深厚,其中国新诗研究所是国内第一个专门的新诗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张卫国表示,此次活动的举行是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对西南大学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希望同学们能和作家们深入交流,有所收获。

李霄明致辞

李霄明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作协社联部成立的意义以及此次文学周活动的实施情况。他谈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学校是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开展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本次文学周系列活动中安排了两次进校园活动,和学子们进行交流互动。李霄明表示,文学周期间陆续举办读者见面会、作品朗诵会、文学公开课等丰富多样的文学活动,让文学真正走进社会,让作家和群众真正做到零距离接触,让群众真切的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让文学真正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陈川致辞

陈川在致辞中表示, 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走进西南大学是对重庆文学事业和西南大学文学工作的莫大肯定和支持,也是中国作协把青年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战略表现,西南大学长期关注青年文学人才培养,为重庆的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川谈到,西南大学的文学活动特别活跃,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桃园》杂志、五月诗社等校园文学群体在全国校园文学中很有影响,几十年来为中国文学界贡献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评论家、诗人,同时一个充满文学活力的高校也是重庆文学发展的未来与希望。

在交流环节中,作家东西、刘亮程、李浩、马金莲、阿菩分别就“我的青春 我的文学”话题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写作体悟,并向西南大学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作品。

作家东西

东西出生在广西西北部的乡村,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我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公路,没有电视,所以这让我们亲近自然,想象力得到了锻炼”。东西说,小时候的他喜欢想象,想象山的那边是北京,想象目光能穿越天空,看得很远,后来这些经验被他写成《目光越来越长》。同时,这种闭塞的环境让东西写出《没有语言的生活》,其中父亲瞎、儿子聋、媳妇是个哑巴的经典组合为新时期中国文坛提供了人物形象,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年轻时对交流的渴望。“后来我在大学里面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作家进校园的活动,这其实也是对我的文学青春梦想进行了延伸。”东西坦言,让作家更多和渴望写作的青年人交流,提供给他们更有效的文学指导,是作家社会责任感的一部分。东西在其所任教的高校中,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四届“现场作文大赛”,至今累计参加的人数已经突破十万,其中不乏有很多人已经走上了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道路。

作家刘亮程

“和同学们一样大的时候,二十多岁的我在乡农机站里当农机管理员,管拖拉机。”刘亮程的青春时光伴随着拖拉机的嘈杂声和土路上的大坑小坑。在那个“坑坑洼洼”的年代里,农机管理员是一份清闲的工作,坐在路边,看拖拉机过来过去,这种无所事事让刘亮程升起了经商的念头——开一个拖拉机配件门市部。许多年后,这份难得的经历融入了他的文学创作,在《飞机配件门市部》中,一个带有自我原型色彩的人物诞生了。“发生故事的时候,我是个二十多岁的乡村青年,写成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已经四十多岁了,这篇文章最核心的东西其实是青年时候的我有这么一缕目光往天上望。”在刘亮程看来,时过境迁之后的书写,把自己当时向天上看的目光写了出来,这也是他理解的文学的本质——在世俗生活中朝天上仰望。“我们作家都在理解生活、消解生活,但是一个作家必定是一个朝上仰望着,把人间的苦难消化了,然后朝上起飞。”在这种反思与回望中,刘亮程创作出了代表作《一个人的村庄》,描写了一种特殊的文学经验,一种孤独的梦想,一个人的悲欢离合,以及希望与绝望。“当我的创作走到《一个人的村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可以用文学来打发下辈子的生活了。”

作家李浩

把阅读当做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是李浩对所有同学的祝愿。“阅读能够带给我们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件房子不占用一平米的具体空间,更能让我们在这件房子之外找到心心相映的人。”李浩谈到,阅读可以让我们找到知己,找到替代我们言说的人,也能让我们过上精神上的多重生活。“我是一个中国人,目前也没去过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些域外名城,但阅读让我做出了某些延展和延伸,正如博尔赫斯那句非常狂妄的话:我经历的很少,但是我的阅历很多。”针对于文学阅读来说,文字、故事、细节、思考构成了文学阅读体验的主要层次,在李浩看来,那些让人回味、震颤的文学需要通过神经末梢敏锐感触,“这同样是我们用心生活的一部分”。

作家马金莲

十八年前的马金莲十八岁,那个时候她刚刚走上文学道路,而这来源于一次获奖。“我在师范学校里念书,给学校的文学社投稿,公布时候我是一等奖,一下子大家都知道了。”正是由于这次的获奖,马金莲开始知道,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写作的。但多舛的命运让她毕业后不得不回家劳作,“那个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书看,有的书我都看完了,最后就开始看新华字典,看了很多遍。”在这样的环境下,马金莲始终保持着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文学创作步步生莲,十八年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先后获得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鲁迅文学奖。“这一路走来很艰辛,但是也很幸运,我很感谢生活给予我的挫折。”

作家阿菩

阿菩走上网络文学的道路过程则更加有趣。起初他作为文学研究者了解网络文学,慢慢想着如果自己也写一些网文,就能和网络作家拉近距离,结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阿菩看来,现在是网络小说最好的时候,“在我刚开始入行写作的时候,能够完全通过写小说解决生计的作家只有几十人,现在已经有了几千人”。阿菩鼓励同学们进行网络文学书写,在他看来,网络文学真正让中国重现了自由撰稿人阶层的出现,“网络文学写作将让人不被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写作,也让人获得经济自由”。

分享结束后,五位作家还接受了同学的提问,并为大家签名。(陈泽宇 文/摄)

同学认真聆听作家故事

同学认真聆听作家故事

北碚区作协工作人员认真学习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部分同学全程站立听讲

同学提问

同学提问

同学提问

同学提问

同学提问

作家为同学签名

作家为同学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