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影》:回归古典传统艺术
来源:惠州日报 | 王 珉  2018年09月30日08:53

导演张艺谋在国庆档《影》中,回归古典的传统艺术,用黑白色调讲故事,将一个从小就被秘密囚禁、当作影子替身的小人物境州,通过磨难抒写其努力寻回自由的思想顿悟。

顾影自怜的故事

《影》的题材源自《三国·荆州》,使得境州之战有了架空的人设,如黑泽明《影武者》武田信玄的影,也像是莎士比亚悲剧式的人物。“影”的核心概念奠定了全片的情感基调,人物嘴脸表里不一,将片中的3位主人公———主公、都督和影子境州的性格烘托出来,他们互相掣肘相互利用。

沛国内忧外患,内是朝野针对战争与否争执不断,外是以杨苍为首的敌军长期霸占境州。都督启用影子替身境州,并将他取名为“境州”,都是意在收复失去的境州之地,顺势篡权。

《影》的本质和独到之处,在于挖掘阴谋背后的根源——— 权力和欲望,被权欲吞噬的灵魂互相算计,最终走向盛大的死亡。影子经历都督和主公的两次欺骗,他的心更像是都督的真身。而都督,却成了真正被隐藏的影子境州。人心如影亦正亦邪,对立起假象和真实,凸显虚实的故事性。

真身和替身,一真一假两颗棋子的博弈,在密不透风的对峙中,在黑与白的虚实间,在刚猛与阴森的血肉里,反转着爱恨暴力死亡,那是动物的求生本能,是战后余生的觉醒,像水墨丹青中的一粒砂。

烛影斧声的美学

成语“烛影斧声”的典故,来源于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发生的千古谜案。《影》同样写实了这样的悲剧,在片末达到戏剧冲突的顶峰。在狭小黑暗的朝堂之上,最后只剩四人——— 主公、都督、影子境州和都督的夫人小艾。影子境州在极端情况下,为了复仇刺杀主公和都督。他的灵魂是孤独的,他被权力玩弄,刺杀属于全片最大的情感爆发,承载着厚重的悲剧分寸感。这是人性的拷问和戏中戏的反转,也是都督和影子境州身份的置换,惺惺相惜互为表里,相互之间的“读心术”,成就对方,也毁灭对方。

压抑冷色调的黑白符号,水墨烟云舒卷的渲染,水墨的服饰、太极、书法和屏风等意象,带来视觉的纵深感和意识流,渲染情绪如片中连绵不断的雨水。“山色空蒙雨亦奇”,贴合张艺谋独特的个人色彩,他将“实”的故事,搬到“虚”的舞台布景呈现,正如《影》的90分钟纪录片 《张艺谋和他的影》突出实验性,将黑白之间的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

刀光剑影的意识

电影的“麦格芬手法”在于,击败杨苍为首的敌军扭转局势,境州的收复,成为了《影》的终极命题。镜头凌厉冷冽地呈现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戏,死士的沛伞大军攻城,冷兵交错凄风苦雨。与此同时,影子境州和杨苍在峡谷间的太极船板对打,阴阳制衡的动作放置在特殊舞台上,延续了张艺谋动作大戏的看点。两人背水一战,以连绵的雨凸显恐惧和杨刀的速度。以古筝的音韵,配合沛伞与杨刀的刚柔相克,那种阴柔的轻功和帅劲如仪式感。沛伞高速旋转飞出的暗器与弓箭的对决充满想象力,杨苍和杨苍之子皆被割喉刀刀见血,带着鲜明寓意的影像风格,形成了除黑白之外的第三种颜色——— 鲜红的血色。

张艺谋在《影》中刻画了许多中国传统元素:太极、阴阳、山水、琴瑟、对弈等,“东方特质”文化输出意味的大制作,使得其武侠艺术品更显纯熟老练,正如经典的《英雄》,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民族智慧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