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的儿时玩具

来源:南方都市报 | 余斌  2018年09月29日00:15

木头驳壳枪的诱惑

印象中,幼儿园时代玩的枪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玩具枪,及上小学,自觉已成大人,大人是不是作如是观不知道,但买玩具的时代大体上告一段落。后来的自制品,事实上还是玩具性质,却又有所不同。

玩具枪之外,我最先产生羡慕之情的,是一支木头的驳壳枪,主人是隔壁一邻居,比我高几个年级。好像是他的一个亲戚帮他做的。驳壳枪应是手枪的一种,又称“盒子炮”、匣子枪、快慢机,较勃郎宁手枪、左轮手枪枪管长,大而重,但射程远,且能速射。我们对这枪的兴趣超过勃郎宁、左轮,实因电影里八路军、游击队常使这个,《平原游击队》里李向阳左右开弓,一手一支,《红岩》里双枪老太婆也是两支驳壳枪。“双枪手”在我们心目中相当于武功最高的侠客,驳壳枪自然也就更显其威风八面。

某种程度上,驳壳枪就是“土八路”的标志。相反,左轮、勃郎宁这些更小巧精致的玩意儿似乎都是日本鬼子军官才用。固然“革命队伍”里也有人佩戴,《智取威虎山》里少剑波腰上别的就是,但那是高级指挥员用来防身,哪有驳壳枪的攻击性?杨子荣用的就是驳壳枪,与少剑波相比,他才是“战斗英雄”。我们崇拜的英雄大体就是连长、排长的级别,武工队长、民兵队长最好,有独行侠的味道,单是在指挥部里“运筹帷幄”,太没劲。

《小兵张嘎》里武工队叔叔罗金保给嘎子做过一支木手枪,好像也是驳壳,我的邻居在亲戚答应给他做支木头手枪后缠着非要是驳壳枪,没准与此有直接的关联。那枪尚未完工,他就已经不断地瞅机会拿出来炫耀,于是我们概略地看到了从一块木头到一支枪的演变:起先是锯出来的大致呈枪形的木头,而后枪柄、枪管、弹夹逐一显现出来,由粗糙到精细,还有雕刻的细部,扳机,砂纸打磨之后,通体光滑,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又上了漆,油光锃亮。后来枪柄上又系了块红绸,这是从样板戏里看来的,舞台上如此这般,大约是舞动起来好看。

有次在恳求多次,并且骗枪主让他看到真枪之后,终于被允许将那枪带回家玩,甚至恩准就留在我那儿过夜。我父亲见了说,做得蛮像,当年用过这种的,这让我短时间内对他的敬意上升到非常的高度。但他对红绸嗤之以鼻,说这不是等着被敌人发现吗?这意见我后来转告了枪主,他不为所动。美学的考虑仍是第一位,他不能放弃挥枪喊“冲啊”时红绸在空中招展的那一下,似乎旗帜的功能也兼具了。

这支仿真驳壳大小与真枪一样,我觉得比学校宣队用的道具更精致,在我们那一带的男孩中具有无比的感召力。相当长的时间里,我的最大梦想就是也能拥有这么一支驳壳枪。不知是否因为邻居的亲戚来自乡下的缘故,我认定凡从乡下来的,就该会做木头枪,三叔、舅舅来走亲戚,我都曾缠着他们帮我做。料都备好了,起先是从床上搜出的一块木板,发现不够大,又从哪个旮旯里寻出了一块退役的搓衣板。叫人扫兴的是,他们都说不会做,舅舅被缠不过,试了一下,看他不大熟练地锯木头,我就知道没戏了。

“钢丝枪”

作为替代,他给我弯了一把钢丝枪。所谓钢丝枪,是用废弃不用的自行车辐条(即“钢丝”)折折弄弄,弯成手枪的形状。就“仿真”而言,简直没法和木头枪相比,也不要说什么驳壳、左轮了,大概其有个手枪的轮廓而已,绝对“写意”。但木头枪百分之百是摆设,钢丝枪则好歹能整出点动静来。

其时杂货店里有售一种火药纸,一张一张,有大有小,价格不一。大体有点像现在一板一板的药片,纵横排列,上面是薄薄一层桃红色的纸,揭开便可见一粒粒凸起做半球状的粉色火药。一角钱一张,有一百粒之多,较鞭炮“经济”得多。要弄响很简单,使锤子砸就行,还见人狠狠地一脚跺上去。但我更愿意当作子弹:辐条的一头有用于固定的螺帽,其上有一小凹槽,里面恰可安放一粒火药,辐条另一端是取直的,正在此处相交,可可“陷”进凹槽里,将其移开一点,在螺帽边沿上,凹槽里放好火药,也没扣动板机一说了,只稍稍用劲握住“枪”一勒,直的那一端滑入凹槽,不偏不倚“砸”在火药上,便有“啪”的一响。挥枪作势,一响之下,也就算稍具打枪之意了。

另一种与火药有关的玩意儿,不能叫枪,我们叫作“炮”的,其实迷你到不及火柴棒的程度。是灯泡中央一截小玻璃管,只有两根火柴棒粗细,坏了的灯泡弄碎了,费些事从钨丝的纠缠里取出来,就是“炮”身,细铁丝将其箍起来支在地面,就算“炮”已架好。小玻璃管弄断了的那一端是炮口,往里填进火柴头上刮下的磷粉,用火柴棒捅到底,捅实了———所谓“底”是说另一端是封闭的,有一小尖突,就在那里用火加热,到一定程度,就听噗的一声,有一小火舌从“炮”口蹿出。

声极细微,而火舌及烟不定睛细看就几近于无,惟“发射”过后,小玻璃管已乌七抹黑。故我每向同学演示,均要选择黑暗的所在,饶是如此,还有人愣说没看见,让人扫兴。不过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还是乐此不疲,钻头觅缝搜坏灯泡,而后就制作,向人吹嘘已有“六〇炮”若干若干门,听上去像是我已把家里变成了兵工厂。有个同学和我似乎形成了某种竞争关系,不仅要在制作工艺上,也要在数量上压倒我,苦于找不到坏灯泡,某次情急之下,将家中备用的一只好灯泡敲了,事发之后父母当然要严惩,结果是责骂之后,又长时间罚跪。

弹弓与弹弓枪

鼓捣上述那些玩意儿固然让人兴奋,但也有叫人意下未足之处:不拘钢丝枪、玻璃管小炮,都只能小小不然地整个动静,却是不“及物”的,就是说,不能真正地“射击”。要说“射击”,自制武器中最常见的,要数弹弓枪了吧?

严格地说起来,弹弓枪不能叫“枪”,只能说是古人弓弩一类冷兵器的流裔,直接点,该说是弹弓的变种。

我那个年代的男孩,没玩过弹弓的,恐怕少而又少。常有小男孩拍着鼓鼓囊囊的口袋向同伴炫耀弹药之充足,春节前后,有可能袋中物是鞭炮,若在平日,十有八九,即是打弹弓用的“子弹”。依我所见,大略有两种,一种是纸头折叠的小三角,一种是小石子(以圆圆的小鹅卵石为佳)。两种“子弹”,对应着两种弹弓,一种是铁丝做成Y形支架,上系牛皮筋,用几根要视弹弓大小而定,纸弹最后要对折的,折起处往牛皮筋上一扣,支架一手持在前,一手将牛皮筋往后拉伸到一定长度,手一松“子弹”便射出去。

另一种原理相同,大些,支架用结实的树枝杈或较粗的铁丝做成,“弦”的特别处是中间位置有一包皮,用来裹住石子,包皮两侧留有小孔,令两边相等长度的多股牛皮筋或其它弹力材料穿过,再固定在支架上。

弹力材料五花八门,牛皮筋的正途应是捆扎小件物品,或是女孩扎辫子束头发,不过当时用来做游戏道具颇为普遍,可以不提,(比如女孩的跳牛皮筋,长长的绷直了有弹性,须几十上百的串连起来才敷用,我妹妹磨了很长时间终得大人买了一大把,簇新地环环相扣起来,在当时相当之奢侈,不道某次发现家里养的鸡反常地不住打嗝,原来是将玩后遗在地下忘了收起的牛皮筋吃了,我妹妹且惊且怒且悲,初时与鸡们拼命的心都有了,最终是以大放悲声收场),其他种种更具因地制宜废物利用的色彩。还记得的,一种是将自行车报废了的内胎横着剪成一个个小橡皮圈,做“弦”的法子与牛皮筋相似。另一种是用输液用的橡胶管代替,这是无须剪切分解的,一边一根就行,唯拉伸不易,得力气大,使这个也应用自如的,在伙伴里就相当于章回小说里说的开得多少多少石硬弓的好手了。

前一种弹弓射程不远,纸头叠成的子弹打在身上也不很疼(距离太近打在脸上则是另一回事),供小男孩嬉戏时小打小闹。后一种则带有真枪实弹的意味,我见过同学一弹弓将鸟从树上打掉下来,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弹弓枪是那种小弹弓的衍生物。大多用铁丝,比钢丝枪做起来复杂得多:铁丝弯成枪的形状,“枪”口竖起两耳朵,上系牛皮筋,等于将一小小弹弓固定在那儿,后部要弯出一槽,进入准射击状态,“子弹”扣住牛皮筋拉伸到一定长度后就卡在这里,这槽底下有一“撞针”,通向“枪”腹部的扳机,扳机一扣,杠杆式的,“撞针”翘起,令子弹脱离,就算是击发了。射不了多远的,而且根本没准头,真要“打仗”,远不如弹弓来得实用。但比起更小儿科的桔皮发射器来,弹弓枪就算是有些杀伤力的了。

“桔皮发射器”之类

“桔皮发射器”是我的命名。

桔子皮成为进攻利器,在那时候小学生的嬉戏哄闹中似乎相当普遍。不是拿来像纸团、小石子等一应趁手又不招致伤害的小东西那样抛打,是抵近攻击对象,最好是对准眼睛,将桔皮使劲一挤,汁液迸溅,叫对方眼眶一阵酸胀。“桔皮发射器”既云“发射”,当然另有效用。

多由鹅毛管制成(在网上看到有用剪了圆珠笔芯的管制成的,没见过,应是其理略同)。———古代欧洲人的鹅毛笔就用这材料,那是连着羽毛的,我们只取其管,拣粗直处剪下一节,两端剪平了即可。鹅毛管的壁薄而硬,弄块桔皮来,两端使劲摁上去,一如南方很多人家将茶杯扣在大张面皮上做饺皮,令扣在杯下的部分与大张分离,只是桔皮是留在鹅毛管中待用的,而且是两端并举。

都是找桔皮厚处下手,越厚实越能将鹅毛管塞得严丝合缝,两头塞死了,当中密封着空气,用另一截一端稍尖的鹅毛管从后面一捅,按照我们无师自通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空气压力作用下,前端的桔皮就“射”出去。一张桔皮可制成好多子弹,你若看到被扔弃的桔皮麻麻点点,体无完肤布满小圆孔,那定是小儿玩这玩意儿留下的遗骸。

弹弓、弹弓枪之类女孩大体上是不碰的,用桔子皮滋人则不分男女,都来。“桔子皮发射器”不能视为挤桔皮伤敌的升级版,因桔皮中的汁液,其效类于化学武器,这里桔皮却是径直当子弹使的。

按同样的原理制成的“发射器”,实在可以成为一个系列的。依体量大小排过去,我能想到的,还有泡桐子枪和喷水枪。彼时在南京泡桐树似很常见,泡桐树的子干后比黄豆略大,小而硬,用来当子弹很是合适。做泡桐子枪,关键是找到壁厚而内壁恰可紧塞泡桐子的一小截竹管。再有一根捅起来合适的小棍就齐了。届时两头塞泡桐子,使劲一捅,便是射击,其射程,令对象“受伤”的程度,包括发出“啪”的一声的响亮程度,远非“桔皮发射器”可比。

自制喷水枪体量最大,我印象里玩的时间却是最早,大略和幼时玩的现成玩具枪相始终。买来的玩具喷水枪有两种,一种极简陋,不过是一做成手枪形状的橡皮囊,枪口戳了几个洞而已。注满水后,靠着使劲捏令水喷出来。另一种则是活塞式,硬塑料的,可以是手枪,也可以是冲锋枪的形状。自制喷水枪是更直来直去的活塞式,筒状,事实上称作喷水筒更合适。就是一截竹管,一头留着竹节,用烧红的针烫出几个细小的孔来作喷口,活塞则是一小棍顶端裹上棉花纱布之类。你也可以说,这就和医院里注射用的针筒差不多,只是它通常有多个孔,而护士打针要慢慢推,我们所求恰在水飙出时的劲疾。

五六岁时,邻家一小孩的喷水筒曾令我的活塞喷水手枪相形见绌。我的枪是用扣扳机带动活塞,倒是更像枪,但哪有直捅式活塞来得力道大?再一条,是他的喷水筒只一个眼,用钉子烧红了烫出来的,一道水飙出来粗而疾。有次向他炫耀我的枪,导致了后来的比试,我的中看不中用的枪完败。结果是我求他做了交换。很快就有玩伴说我亏了,事为父母所知,自有一顿训斥。

我是很容易动摇的,也不知是不是震于它的威力,那次居然无怨无悔。

◎余斌,学者、作家,著有《提前怀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