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重构新世纪神魔题材的“电影宇宙”

 来源:中国艺术报 | 鲍远福  2018年09月19日14:09

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海报

一、西方魔幻片与神魔题材“电影宇宙”的构建

神魔题材的电影,在西方被称为“魔幻片” ,是20世纪伴随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而诞生的一种电影类型片,这一令人眼花缭乱的魔幻电影类型和“奇幻旅程”的叙事体系在电影工业的推动下被建立起来后,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好莱坞电影关于幻想题材(包括神魔电影)的“两大宇宙”——“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缩写为MCU)和“DC扩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缩写为DCEU),它们陆续制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魔幻、科幻、奇幻电影,比如《蝙蝠侠》《超人》《X战警》《绿巨人》《蜘蛛侠》《奇异博士》《雷神》《银河护卫队》《复仇者联盟》等卖座又叫好的魔幻题材商业大片。除此之外,经典的魔幻文学作品也因为电影工业叙事宇宙的开发而在世界各国的软文化竞争中显现出强劲的势头,比如《魔戒》系列、 《哈利·波特》系列、《纳尼亚传奇》系列、《冰与火之歌》系列,等等。

在中国,神魔电影又被称为神话电影、仙侠电影或东方魔幻电影,它们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神仙、方士、鬼魅、魔怪和民间传说中奇人异事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消费主义语境中,神魔电影本是一种娱乐性极强的电影类型,但新世纪以来,在我国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现实生活语境中,它又承载着发掘传统文化资源、重塑民族形象的精神启蒙和思想传播职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载体,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助力,这就需要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独特品质的神魔电影能够在跨文化传播的格局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神魔叙事传统哺育之下,华语电影需要诞生出大量能够与好莱坞魔幻电影宇宙匹配的神魔电影作品,并形成体现中国精神文化、反映中国思想意识、呈现中国审美特质的神魔题材“电影宇宙” ,以此来繁荣艺术创造、拉动经济消费并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资源。

因此,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华语神魔电影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消费主义语境中有立足之地,就不能单纯靠一两部卖座的电影与好莱坞魔幻电影分庭抗礼,而是应该在发掘传统神话、仙侠叙事传统,并在本土魔怪、奇幻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打造贴有中国文化标签、反映中华民族审美诉求的“神魔电影宇宙” 。

二、新世纪神魔题材“电影宇宙”的发展现状

哪怕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神魔电影创作都拥有难以匹敌的神话故事、魔怪传奇、民间故事等叙事资源,例如《山海经》 《穆天子传》关于中华民族创世神话的书写,后世陆续出现的晋人“志怪志人”小说(如《搜神记》《世说新语》等) 、唐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清以降吴承恩的《西游记》 、许仲琳的《封神演义》 (一说陆西星作) 、李汝珍的《镜花缘》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作品,浩如烟海的神魔题材叙事文本可以很好地支撑华语神魔题材电影的创作。新世纪以来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华语神魔电影,绝大多数都直接或间接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或古典神魔题材叙事作品。另一方面,我国神魔题材电影的探索也比西方电影界早很多,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就拍摄了《白蛇传》 《唐皇游地府》 《神仙棒》 《铁扇公主》 《封神榜——哪吒闹海》 《孟姜女》 《火烧红莲寺》 《小英雄劈山救母》 《寻父遇仙记》等脍炙人口的神魔电影,它们所借鉴的叙事材料也与中华民族悠久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等文化艺术资源紧密联系。

总体说来,新世纪以来,快速崛起的华语电影工业圈(以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为代表)在神魔题材电影的创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神魔题材电影在华语影坛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从新世纪之初的《蜀山传》(2001年)到如今成为话题的热门IP 《狄仁杰》系列(2010年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013年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和2018年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再加上《画皮》系列(2008年的《画皮》、2012年的《画皮2》)、《捉妖记》系列(2015年的《捉妖记》、2018年的《捉妖记2》)、《西游》系列(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西游记》系列(2014年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2016年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和2018年的《西游记之女儿国》)等具有消费主义气息和商业化特色的神魔题材电影的涌现和火爆(如《捉妖记》曾一度跃升为华语商业电影的票房冠军),华语神魔电影的家族谱系已经初具规模,构建华语“神魔电影宇宙”也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由前文阐述可知,新世纪华语神魔电影在思想内容和审美艺术性层面,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对中国古典神魔题材叙事文本的审美发现和影像重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新世纪以来神魔电影对中国古典神话文学《西游记》 《聊斋志异》 《封神演义》等作品的影像改造,特别是“西游题材”的影视作品几乎占据了新世纪华语神魔电影的大半壁江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香港导演周星驰开发的《西游降魔篇》 《西游伏妖篇》与内地郑保瑞团队开发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女儿国》 ,前者紧承20世纪90年代香港导演刘镇伟的《大话西游》系列,在延续香港无厘头电影叙事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在世俗生活的场域中探索人、神、魔、妖之间的对立与共生关系,后者则是“西游记”题材在消费主义和青年亚文化背景下对商业大片制作模式的一种影像构建,融合了中国大陆商业电影大制作、大投入、明星制和视觉奇观的生产传播机制,彰显了神魔电影的明星轰动效应以及娱乐本位属性。

二是根据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艺术观念对历史资源、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武侠文化的重构和创生出来的“神魔电影”新类型,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香港导演徐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团队就开始拍摄神魔电影作品,从1983年“东方新魔幻”的开宗立派之作《新蜀山剑侠》 ,到20世纪90年代另类演绎民间故事“白蛇传” “梁祝” 、探讨“人类的魔性”与“魔怪的人性”等主题的《青蛇》和《梁祝》 ,再到新世纪以来力图为观众提供不一样的观影体验的《狄仁杰》系列,徐克已经在华语影坛建立了足以与好莱坞魔幻电影相匹敌的“神魔电影宇宙” ,其不断探索、钻研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新世纪华语影坛构建具有中国气派、彰显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的电影工业体系过程中,显得弥足珍贵。

三是现代商业电影生产、传播模式与新生的网络文学经典叙事文本资源的影像嫁接。新世纪以来,中国网络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传统文学陷入创作瓶颈、后续发力不足的境况下,网络文学以其清新脱俗、想象绮丽诡谲、贴近青年读者群体生活体验的创作风格,迅速从线上世界走向生活现实,并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支新军。网络文学资源中的奇幻、玄幻、仙侠与魔幻题材浩如烟海,拓展了华语神魔电影表现空间、审美话语系统和受众群体,《鬼吹灯之寻龙诀》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 《盗墓笔记》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悟空传》 《诛仙》 《花千骨》等热门网文IPP的影视化运营体现了神魔电影与网络文学完美融合的无限可能。

四是华语动画“神魔电影宇宙”的重新崛起。新世纪以来, 《宝莲灯》 《葫芦兄弟》 (数字修复版) 、 《魁拔》系列、 《大圣归来》 《十万个冷笑话》 《大鱼海棠》 《大护法》等优秀的国产动画片是新世纪“神魔电影宇宙”构建过程中的新收获,同时近年来还出现了《猎人与骷髅怪》 《天眼传奇》 《金箍棒传奇》 《牧野传奇》 《小门神》 《我是哪吒》 《魔弦传说》 《爵迹》 《风语咒》等借助出色的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来渲染神魔主题的国产动画片,它们与前述精品神魔题材动画长片共同构建了新世纪华语神魔动画电影的家族谱系。除此以外,国产神魔题材电影还继续在一些其他的领域展开深入探索,它们充分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神魔叙事资源的美学特色和文化属性,在现代生活和消费主义的语境中,融入并构建了新的文本类型、思想内容与审美范式,增强了华语神魔电影的传播力和竞争力。

三、华语神魔电影创作的缺失和不足

如前所述,新世纪以来的华语神魔电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论是在商业运作、文本开发、叙事建构还是审美表达层面都有可圈可点的成就,但是,在当前世界电影文化及电影工业整体的发展格局中,作为一种适应消费市场需求同时又承载着文化传播职责的电影类型,华语神魔电影在拍摄技术、审美形式、主题内涵、思想意识和话语范式层面与西方特别是好莱坞魔幻电影完备的框架体系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首先,追求娱乐本位的神魔电影在审美诉求上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落差,以道家思想为寄托的神魔电影题材不是当前的文化主流,除非是文化史上的经典题材,否则,新开发的神魔题材电影因为缺乏现实人生对想象世界的穿越和超越,不符合现代观众的价值观念、审美需要和心理诉求而在接受层面与主流文化相互抵牾,或者因为受众理解上的偏差而遭遇生存尴尬。

其次,和西方魔幻电影相比,华语神魔电影的民族特性过于突出,题材内容也多局限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系统之内,排他性较强,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而举步维艰。即使新世纪以来有华语神魔电影企图刻意弱化民族性与地域性、强行“移接”西方魔幻电影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比如《功夫之王》的“冒险模式” 、 《捉妖记》的“成长主题”以及《长城》的“怪物叙事”等) ,以寻求某种艺术突破,但也常常因为宣传不够、制作不精、主题不明确、缺少对电影观众兴趣的培养、缺乏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操作等多重因素而惨淡收场。

再次,某些“超级神魔IP”因为过度开发,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后续的神魔影视新类型创造又乏善可陈,形成了“吃老本”的困局,这也是影响新世纪华语“神魔电影宇宙”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西游记》为例,据不完全统计, 20世纪20年代以降,与这个“超级神魔IP”相关的电影作品就超过了一百部之多。新世纪以来,这种翻拍、重拍、改拍以及跟风雷同的行为仍在继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西游记》在影视化过程中的一家独大,不仅挤压了《山海经》 《穆天子传》 《搜神记》 《封神演义》 《聊斋志异》 《镜花缘》 《绿野仙踪》 、 “白蛇传”“牛郎织女”等传统神魔叙事资源在电影改编领域的生存空间,而且也不利于新世纪华语神魔电影“多元平行宇宙”的建立,更不利于当代华语影坛像好莱坞电影那样去探索、构建和实践诸如《魔戒》 《哈利·波特》 《冰与火之歌》 《纳尼亚传奇》等新的世俗神话与魔幻叙事系统,从而打造成熟的神魔电影工业体系,传播具有时代精神和世界眼光的华语神魔电影文化和价值观念。

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四、构建新世纪“神魔电影宇宙”的设想

神魔电影在华语电影产业体系中具有悠久的传统,其在内容题材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与其他电影类型相比也不遑多让。因此构建新世纪华语“神魔电影宇宙”和产业链,首先在社会层面应该给予神魔电影充分的尊重和必要的重视,推动魔幻、玄幻、奇幻、科幻文学和其他神魔艺术类型的创作与开发,为神魔电影的制作提供更好的资源和素材。其次,在艺术创作环节,应该努力地在神魔题材中挖掘符合现代人精神和审美需求的内容和因素,使之适合全人类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诉求。

具体说来,一是要构建神魔电影的家族谱系,形成电影资源开发的“干流”和“支流” 、“中心”和“节点” ,最终汇聚成神魔电影的想象“文本宇宙” 。其一是创世神话电影的发掘创造。除了《西游记》 ,还应该加大对《山海经》等其他神话叙事文本、“白蛇传”“妈祖娘娘”等具有正能量的民间故事以及传统武侠神怪传奇(如民国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系列)等神魔叙事资源的影视开发,以此形成能够与好莱坞“两大宇宙”电影谱系共存竞争的华语“神魔电影宇宙” 。其二是对经典神话故事的现代演绎。仍以《西游记》为例,这个“超级神魔IP”被反复开发,但是经典作品却并不很多,新世纪以来的影视创作,已经难以再现20世纪60 - 70年代像《大闹天宫》 《哪吒闹海》以及90年代《大话西游》系列这样的经典作品,而票房大卖的周星驰的《西游》系列和郑保瑞的《西游记》系列显然难以挑起做大做强这个“超级神魔IP”的艺术重任。以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改造乃至重构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叙事资源,从而打造具有民族品牌和审美旨趣的神魔电影精品,应是当代电影人的历史使命。

二是将华语神魔电影的制作同中国独有的网络文学IP资源紧密联系起来,把中文网络文学中的玄幻、奇幻和东方魔幻题材与神魔电影无缝对接,实现叙事资源的共享与超级IP的循环开发。中国网络文学拥有比传统文学更为广阔丰富的神魔叙事资源,“网生代”的作家们拥有奇特的想象力,他们对神魔叙事资源的创造与开发也非常积极热情,产生了大量接地气又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网络文学作品,为神魔电影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富矿资源” 。这里以起点白金作家辰东为例,他的网络仙侠小说《遮天》对中国上古神话的现代演绎就非常精彩,特别是关于“老子西出函谷关”“佛教兴衰史”以及中国“先秦炼气士”容成氏的叙述,就非常适合影视开发,除此以外, 《诛仙》《花千骨》 《巫神纪》等网文作品都有改编为神魔电影系列的潜质。因此,华语神魔电影宇宙的建构,应该在吸收和改造已有神话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将眼光放到网络文学热门IP之上,拓展创作视野,制作出既受中国电影观众欢迎又能够出口海外的神魔电影精品。

三是重视电影市场的开发和类型片观众的培养,同时把神魔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类型来开发和研究,继而将其发展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电影产业链和艺术批评生态圈。

总之,只有中国电影能在除了现实题材、重大题材之外的非现实题材领域有更多更好的发展,电影的类型和品种应不断扩大和丰富,华语电影才能为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审美愉悦。因此,新世纪华语“神魔电影宇宙”的构建,任重而道远。

电影《风语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