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吴承恩“取经”

来源:北京日报 | 刘庆邦  2018年09月13日08:01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给我讲过孙悟空的故事,知道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当时我的想象能力还不健全,想象不出十万八千里究竟有多远,只知道远得很,不是常人所能及。我还听爷爷说过,孙悟空的本事大得很,什么妖魔鬼怪都会被他打败,什么艰难困苦他都能克服。出于对孙悟空的崇拜,我想我得向孙悟空学习,自己也变成孙悟空才好。有一次,我生病发高烧烧迷了,不顾二姐的阻拦,拼命向村外跑去。跑到村后,一条丈余宽的护村坑拦住了我的去路。我想我不就是孙悟空嘛,这小小河沟算得了什么。于是我纵身一跃,向对岸跳去。结果可想而知,我一下子坠入水中,并向水底沉去,只有帽子漂在水面。好在我会凫水,很快水淋淋地爬上了岸。秋水一激,我清醒了些,意识到自己还不是孙悟空,比孙悟空的能耐差得很远,恐怕十万八千里都不止。

我的意思是说,孙悟空的知名度是很高的,在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只要知道猴子,就知道其中一个猴子姓孙,叫孙猴子,也叫孙悟空,孙行者,美猴王,齐天大圣等。不必隐瞒自己的无知,在上学之前,我只知道孙悟空,却不知道孙悟空是从哪里来的。直到上了中学,我才知道孙悟空是《西游记》里一个重要角色。除了孙悟空,我还知道了猪八戒、沙僧、唐僧、白龙马等,他们都是从《西游记》里“游”出来的。还有一个不应无的无知是,我虽然知道了孙悟空生于《西游记》,却很长时间不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我们在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大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往往只关注书中的人物,对塑造人物的作者却不大在意。对《西游记》也是如此,直到自己也开始学着写小说了,我才对《西游记》的作者重视起来,并记住了吴承恩的名字。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朝一日,我的名字竟和吴承恩的鼎鼎大名有了联系。那就是,一个叫刘庆邦的小子,所写的长篇小说《黑白男女》,竟有幸获得了首届以吴承恩命名的长篇小说奖。这如何是好,让人如何当得起,我只有诚惶诚恐的份儿。这表明,诞生于五百多年前的吴承恩,他的恩泽还在滋润惠及后来的写作者。由于这个奖项是由江苏省淮安区委区政府设立的,我才知道了吴承恩的家乡在淮安。知恩感恩,我产生了一个愿望,什么时候应该找个机会去一趟淮安,以拜谒吴承恩大师的故居,并了解一下《西游记》的创作历程。

2018年初夏,在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的学术支持单位《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组织下,我真的如愿以偿,和好几位作家朋友一同去了历史名城淮安。在淮安的两三天时间里,一直下着小雨,凉爽宜人。走进吴承恩故居,我听讲解听得格外专注,看展品看得格外仔细。在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桌案前,我看到了笔砚、笔筒,还似乎看到了吴承恩伏案写作的身影。吴承恩故居的院子里,有一眼吴家人曾经使用过的水井,井里水位很高,井水清澈。我尝着从水井里打上的一桶水。据介绍,吴承恩天资聪慧,勤学善思,多才多艺,极有学问。然而他却屡试不中。和他一起读蒙学的同窗好友沈坤都考中了状元,他仍然名落孙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吴承恩另辟蹊径,选择了创作《西游记》,这才有了伟大的《西游记》的传世。试想,如果吴承恩考中了状元、榜眼之类,一生在宦海沉浮,也许他早就“荒塚一堆草没了”,并不为人所知。而正是因为他倾毕生精力创作了《西游记》,才使坏事变成了好事。只要《西游记》活着,吴承恩就会活在读者的心中。

让我一听就感到吃惊并难忘的是,讲解员介绍说,一部《西游记》,吴承恩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写了三十年。三十年呐,一个人一辈子能有几个三十年呢!《红楼梦》是“十年辛苦不寻常”,《西游记》付出的是三十年辛苦,更是不寻常。联想起《西游记》所描绘的一系列故事,我恍然有悟,原来吴承恩写《西游记》的过程,正是他不断克服障碍、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的过程啊!按吴承恩的构思,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刚刚战胜了一个妖怪,就又来了一个妖怪。而且妖怪一个比一个厉害,每个妖怪都惦记着吃唐僧的肉,都是不可战胜的样子。可不管遇到多么厉害的妖怪,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吴承恩总是千方百计让唐僧师徒打败妖怪,战胜困难,取得胜利。我想,吴承恩写《西游记》的过程,与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过程,应有共同之处,也会遇到“白骨精”“火焰山”,也有困难重重、写不下去的时候。但吴承恩发扬唐僧的精神,坚守如唐僧一样的信念,硬是把《西游记》写了下去,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我想,吴承恩在塑造唐僧这个人物的时候,他找到的是自己,找到自己的心灵与唐僧的联系。也就是说,他把自己的灵魂附在唐僧的身体上,唐僧的一切行动都是听他指挥,他让唐僧去哪里,唐僧就去哪里,他让唐僧怎么表现,唐僧就怎么表现。考证者认为,《西游记》中唐僧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他就是唐代的著名高僧玄奘。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在尼泊尔的蓝毗尼,2017年夏天我和夫人去过蓝毗尼。据说玄奘到过蓝毗尼,我在蓝毗尼的中国馆门前也看到了玄奘背着行囊的雕像。我不知道玄奘去蓝毗尼走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他到底取到经没有。但是我敢说,吴承恩却取到了“经”,他取的“经”就是《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