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18科普文创——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北京站)高级培训班圆满结束

来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   2018年09月07日10:34

2018年8月18日,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及果壳承办的2018科普文创——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北京站)高级培训班在北京奥运博物馆如期举办。

本次培训班是中国科协科普信息化工程——科普文创项目的线下活动,旨在繁荣科普科幻原创、培养科普创作人才,培养研究领域人员的科普转化能力,学员涉及医疗卫生、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校教师、博物馆、在读博士等各领域人员5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校长、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理事长康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敏、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严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果壳副总编吴欧、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等嘉宾及讲师参与了培训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校长、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创作协会理事长康乐首先为培训班致辞,他表示科普工作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国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整体的公民科学素质距离强国标准依然有很大距离,所以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首先要让公民从意识上开始改变,并且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等新兴技术与平台,有利于将各自的科普工作内容及科普科幻创作的内容更好的传播给大众。

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以《我做科普工作的心得》为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做科普宣传工作的切身体会。他表示科普的工作内容有另一种不同于科研的困难,尤其是在让大众能够理解的方面。这对科普写作来说也是一种困难,切勿只沉浸在自己的创想思维中,一定要多做多看多想,有丰富的经验阅历,才更有利于让大众明白你在文字中想表达的内容,这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科普创作作品。

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老师接下来用《科普工作的正确打开方式》向学员讲解了为什么大众能真正接收到信息的文章才是好的科普文章。张老师用他风趣幽默的台风影响学员的情绪,在“谈古说今”的讲解中深刻描述了他认为科研工作与科普工作的很大一个不同点:科学研究是为了追求真理而进行的工作,科普工作是为了能让大众了解知识而开展的工作,所以大众端的“接收器”极其重要,文创内容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一定要能被大众接受理解。

最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果壳副总编吴欧老师用《怎样让科学的声音听上去是甜的》为题,围绕写作的实用技巧和逻辑思维,帮助大家提高作品质量。授课期间,吴欧老师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证明贴近大众的逻辑思维对写作的重要性,主题清晰、结构清楚、文笔流畅,是创作中最基础的要求但也是最难的要求。她表示每个人对科学的理解程度不同,讲故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帮助大众理解的方式,建议先采用有定式可言的“古典风格”进行创作,使用一些简洁、明朗、精确的固定式的语言结构不断的练习、修改,再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课间及课后,同学们与导师积极交流,进一步探讨科普创作的相关内容,并建立了培训交流微信群以便大家有更多的沟通。后期为了完善学员作品,导师们还会通过线上平台与学员进行持续创作交流,本次培训圆满结束。

 

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