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北京路,永远年轻

来源:南方日报 | 刘迪生  2018年09月05日14:05

中国的大城市必有北京路。不止是广州,武汉、上海、南京等城市也会有“北京路”。广州的“北京路”,历经了2000多年的流变。

2013年-2014年,受广州市委组织部的委派,我到越秀区北京街道办事处挂职体验生活。走进北京路,每一条小巷,每一个门牌,都刻着历史;北京路的盛世精英,大才,奇才,鬼才……都有故事。

“不到北京路,不识广州城”。对于很多广州人而言,那是实实在在饮茶出街过日子的地方;对于外来客而言,广州的北京路就是繁华商业区的代名词。穿梭于长年人潮汹涌的北京路,你不仅能从商贾云集的街区感受到现代都市的繁华朝气,也能从各种老字号的餐饮喧腾中感受到广州人热爱生活的生动鲜活,更能从脚下一朝一代累积起的青石板路中体会千年古城的厚重历史。

广州,是远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北京路不仅是广州城市的源头,还是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城市的古中轴线。公元前214年,秦朝的南海郡尉在广州北京路一带建城。十年以后,南越王赵佗建国时,也把这里定为王城所在地,堪称城池中心中的中心。这个“中心”如今依旧是广州“地标”式的道路,它北起广卫路,南到沿江中路,全长1500多米。无论哪个季节,北京路上都游人如织,许多游客会在写着“北京路步行街”的石头标志前拍照留念;人们也可以隔着玻璃保护层,仔细观摩脚下层层叠叠数十重的古道遗迹。于是,人们看到了珠江的潮涨潮消——那是沧海桑田的历史册页。

“双门底”探幽

老广州人会把北京路的中段靠近西湖路口一带叫做“双门底”,这个称谓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灭南汉后,拆除南城墙,将南城扩展到江边,修建了清海军楼“双阙”。宋淳四年(1244年),“双阙”大规模改建,上部为楼,下部为两个并列的大门,俗称为“双门”。宋代有个叫刘克庄的文人在《广州重建清海军楼双门记》中记载了双门落成的盛况:“饶吹轰空,斗酒系道,观者数万,皆曰轮奂美哉。”从此北京路中段就被称作双门底,人们在其间流通经营、往来贸易,逐渐形成了热闹的商业区。

时光荏苒,时至2002年,人们在改造北京路步行街的过程中,意外地在路面下发掘出南汉、唐、宋、明、清五朝11层古代路面遗迹和宋代“双阙”楼遗址。这也意味着“双门底”不是直接飞跃进入了“北京路”时代,而是在它所经历过的朝代都有着它独特的模样和“别名”。

在今天的北京路路石的标志处,我们能看到一组四个呈阶梯排列的铜壶雕塑,各壶之间不停地依次往下滴水,这便是“铜壶滴漏”的纪念,它们还在为这座悠远的城市、这条永远年轻的道路计时。

铜壶滴漏不仅恒定地为广州人报时,更伴随这座城市度过了数个朝代的更迭。作为广州历代政治中心和千年商都文化的核心区,历代官学正地、书院书局在此云集。官府衙门紧邻商业街市,这个现象在中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回望这条“中心路”,这条古代政治地图上的官道,有多少王侯将相、达官显贵曾在这里粉墨登场;又有多少平头百姓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忙碌的一生。随着人们开始使用手表、电子产品等计时器,“铜壶滴漏”成为了文物,北京路袒露出它金色发光的脸孔,这是现代文明的施洗,也是新的时代正在为它加冕。

岭南文化产床

一个城市的迷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此刻的容颜,更在于它身后的故事,它的每一条街巷、每一个景点背面那些幽暗或光明的来路。“半日北京路,穿越两千年”,从越秀公园到中山纪念堂,再到人民公园、海珠广场约3公里的北京路及周边景区,不仅凝聚了广州的历史精粹,也是广州山水格局的唯一完整传统风貌区。千年古道北京路,像一个面容安详的老者,向世人讲述着南越王国曾经的辉煌,和不曾断绝的岭南情怀。

北京路的热闹仿佛是一种和平与盛世的宣言。只要有生意可做有早茶可饮,对于广州人来说就是安稳静好的现世,岭南人这样的生活态度同样也反哺了北京路。在漫长的2000余年中,北京路不是一直和平和繁荣的,这位女神也饱尝过艰辛和苦难。即使在近代,北京路也遭遇了被欺凌的命运。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某天晚上北京路与中山五路的十字路口两旁商铺突然失火,大火来势汹汹一直从东边的永汉电影院烧到了西边的惠福路口,昔日热闹非凡的街市一夜化为废墟。此后,日本人还实行了宵禁政策,夜里的北京路只能看到日本兵三三两两,这是北京路锥心刺骨的疮痍。好在,这样令人心痛的岁月并没有持续太久,北京路又迎来了新的安宁和兴盛。

沿着北京路街区的景点深处走,你无须通晓古今历史和典故,也能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血脉里自始至终都流淌着先锋、自由和热情的血液,这种骨子里的、千年不变的风骨使得北京路即使经历过战火离乱、变革纷争等等时艰动荡,依旧是全世界上最繁华最具历史感和现代性的街道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条街道,而是一个民族筚路蓝缕而能永葆青春的明证。

温柔乡里谁是客

北京路住着我的同学和他的妻儿。偶尔周末到同学家小酌,微醺状态在北京路穿行,置身于这个繁华闹市。记得上世纪80年代,同学当中流传着一个笑话,说全广州年轻好看的“靓女、靓仔”都在北京路卖衣服、做服务生。那时候,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到北京路上颇有名头的西餐厅——太平馆喝下午茶。这是广州最早的西餐厅,也是全中国最早的“小资”集散地。历史上这可不仅仅是卖弄“小资情调”的地方,而是聚集了一大批首先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的有志青年。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思潮使得有想法、有见识的一批中国人开始尝试吃西餐,才有了太平馆的开张和雅集氛围。

老北京路上的商铺曾被称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让人目不暇接。今天的商铺气派更是让人们容易产生选择困难症。今天人声鼎沸的北京路,是很多人心目中“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的一条街。

这里的居民们每天在北京路穿街走巷买菜、上班,闲暇时会到陶陶居、莲香楼等老字号喝早茶吃点心。卖药的陈李济、卖酱油的致美斋、卖钟表的李占记;还有皇上皇、锦泉、利口福、宝生园、王老吉、生茂泰、仁信、清心堂……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州老字号都在北京路北段的“老字号一条街”云集。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在北京路延续着它们的商业传奇,人们也一如既往将它们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老字号不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民间的传统文化和工艺,更是传递着一种未被时光所磨损的生活方式。广州人那种看似漫不经心、气定神闲的平实和笃定,让这北京路溢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味。这烟火味中有人情世故,有世道冷暖,亦有一种不为岁月改变的乐观和进取,这与他们的祖先,在此地建功立业的前人一脉相承。

美国学者科特金曾在其著作中《全球城市史》中定义过一座成功的城市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神圣、安全、繁忙”。很显然,今日之北京路代表广州城满足了这三个要素。最重要的是北京路还拥有现代城市那种青春洋溢的活力。各色人等是北京路最有温度的风景,人潮涌动,在这千年古道上缓缓流动;前面应和着的,就是珠江了。每当华灯初上,北京路被水上的波光和红灯笼的光线包裹,它是那么风尘仆仆,又是那么温润动人。

无论是哪一个侧影,都无法详尽描述北京路这位永远年轻的女神。她用母性的宽广承载了2000余年的风雨沧桑,她用女性的坚忍拥抱了广州人的辛酸和喜乐,广州人也向她托付了世世代代的生活。她食烟火而不俗,经世故而不骄矜。

北京路,永远的女神。她总是笑意盈盈地站在那时间的光影之中,看珠江潮起潮落,看骑楼旧貌换了新颜,看这尘世,又写上了新的语言。

就这样,我们也在北京路熙攘和繁华中老去,而她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