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九问——时代楷模赵志全的使命意义

来源:文艺报 | 杨文学  2018年08月22日09:43

在很多人信奉“拜金主义”的当下,一个拥有百亿资产的民营企业家,却填写了一份感动国人的答卷。

他用27年的心血,创造了一个年销售收入60多亿元、为国家纳税近10亿元的财富帝国,当生命的烛光黯淡后,他却把财富的权杖交给了一个与之毫无血缘关系的外姓人,把一座苦心创业的金山交给了社会。令人瞩目的新领导班子里,没有一个是他的亲属。

就这样,他以财富传承的特殊方式,点燃了中国企业改革的火焰,照亮了世人们关注财富的眼睛。

就这样,他兑付了27年前创业时的许诺,兑现了17年前他在庆祝承包经营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诺言:造福社会,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

作为巨额财富的拥有者,他惟一的愿望是把骨灰埋在新时代药业西区的玉带山上。那里是整个厂区的制高点,可以俯视这座他用心血浇灌的工业园区。

他用被癌症折磨得无力的手写下那份光芒四射的遗嘱后,留下了五首歌名,其中一首是他每次听后都会湿润双眼的《忘忧草》——忘忧草,忘了就好。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着的依旧是他人。

在当下,这样的遗嘱你相信吗?

当进步的医药科技依然追不上快速突变的病毒的时候,当癌症与死亡轻易地划上了可怕的等号的时候,中国制药业的巨子,鲁南制药的掌门人赵志全不幸患上了胸腺癌。他默默地用精神这个无形的“药物”对抗有形的癌病毒;在保密状态下,开始了一个人的抗癌战争!整整12年的决斗啊,上万双眼睛居然没有发现,他们的老板是癌症患者。

2014年11月18日,当他的女儿赵龙在追悼会上向员工们透露这个秘密的时候,万人惊愕,继而失声痛哭。2015年11月12日,在省城济南,赵龙替父亲领取“齐鲁时代楷模”证书的时候,面对镜头,她讲了一个简短的故事,再次感动了观众——2007年的春天,留学美国的她回来看望父亲,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饭桌前,女儿看见爸爸瘦了,心疼地给爸爸捶捶背。小时候,她常常骑在爸爸的肩头,胖胖的小手抓住爸爸的一头黑发,调皮地玩耍,可是爸爸承包企业没多久,那一头浓密的黑发就悄然变白了。

爸爸的一头白发,让渐渐长大的她既荣耀又伤怀,有时还想哭。那天,她忍不住抚摸这些熟悉的白发,而那头让她终日惦念着的白发,居然整体移动起来,在她的迷惑中,整个掉在地上,光光的脑袋突兀在女儿的面前。

一向强悍的爸爸,突然之间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默默地转过脸去,一言不发地弯腰捡起假发,悄悄地戴在头上。

妈妈龙广霞无言地目睹了这一切,忍不住潸然泪下。

爸爸伸手刮了一下女儿的鼻子,那眼神仿佛告诉女儿:不许哭。爸爸必须以强者的形象出现,否则,就要影响到鲁南整个事业的推进。

聪明的女儿读懂了爸爸的心思。她轻轻地给爸爸整整假发,泪,顺着面颊悄然而下,一滴两滴……

一个做过三次大手术的癌症患者,为了不让事业受损,为了不让员工担忧,12年来,面对员工、面对社会,他居然没有露出任何蛛丝马迹,没有闪现出一丝痛苦,始终以强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如此善意、完美的隐瞒,我们能做到吗?

赵志全逝世的消息传到远在东北边陲哈尔滨,传到赵志富的耳朵里后,他不由得一声叹息——

唉,志全,我的堂兄弟啊。听我老爸说,1960年,你在老家饿得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把你背到咱这里,是东北的玉米碴子让你躲过那场灾难。生前,你掌管上百亿的资产,要说手指头缝里漏点,咱也成富人了,可是你就是皮笊篱——不漏汤。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虽说是堂兄弟,血管子里淌的是祖父的血。可是,我这个堂兄就是不开面。当年鲁南驻哈尔滨办事处租了咱家的房、车,按说,你不给咱家涨涨价也就罢了,反倒把生意给搅黄了,气得我真想回到关里,揍你一顿老拳。

堂兄赵志富说的这些家长里短,都是真实发生在赵志全身上的故事。

赵志全在世的时候掌管着一座万名员工、年销售60多亿的大型制药集团,这是他耗费了27年的心血亲手缔造的。按说,在自己完全说了算的企业里,安置几个亲属,那是小菜一碟。正如他的堂弟赵志富所言:翻遍所有中层以上员工的档案,找不到一个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仅有的那么几个员工,也是在企业艰难的时候进厂的,至今他们仍在生产一线;而那些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却被他提拔重用了。

当下,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纵横交织的企业比比皆是。在企业里,家族化控制触目惊心。而赵志全掌管的鲁南制药集团却犹如一杯纯净水,明明白白、清清澈澈。

这样的事实,你相信吗?

人死如灯灭。他留下遗嘱,不举办追悼会,一切从简。但是,作为全国三届人大代表,一届省党代表,他的不幸离世,是要告知上级人大常委会、上级党委的,除此之外,集团没有发放过多的讣告,哪怕是最友好的厂家、原材料供应商。然而,那几天,八百里沂蒙老区惟一的机场客流爆满,不时地走出一个个脸色凝重的来客,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带着眼泪,带着忧伤,匆匆赶往蒙山之阳的小城——费县。这些人的目的是那样的一致:看他最后一眼,送他最后一程。

那几天,无数匆匆的脚步,无数凝重的眼神,通往小城的国道一度堵塞。那几天,寒风一改昔日的肆虐,轻轻地刮着。黑色的挽幛与白色的花圈,漆黑的臂纱与雪白的胸花,构成了色彩的反差,低低的哭泣与缓慢的哀乐,构成了厂区的主音调。

2014年11月16日,千古小城费县,一个久违的、宏大的送葬场景出现了:灵车在低沉、忧伤的《忘忧草》的曲调中,缓缓地驶向殡仪馆。谁都没有想到,灵车后居然默默地跟着10000多人的送葬队伍。没有人组织,没有人指挥,成千上万不同年龄的人却井然有序。他们跟在灵车的后面,沿着大道缓缓地移动。他们没有统一的穿戴,只有胸前一朵一色的白花。过往的老司机们看呆了,这种十里长街送亡灵的场景,在他们记忆里存在过,但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就越大。那天到底有多少人给赵志全送行,似乎没有明确的记录,集团公司组织宣传部副部长刘玉民有个比较准确的统计:他们印刷了10000份答谢信,一看那么多人,肯定不够,连忙加印了3000份,最后还是不够发。

那么多与赵志全素昧平生的人来送他,表面上看是对死者的怀念,但他们的行动,实际上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信仰、道德的景仰。

这样的场景你见过吗?

作为老区企业的第一纳税大户,一个为国家纳税近10亿的财富创造者,除了一张工资卡外,他身后银行里没有多余的存款。除了跟员工住在一起的小房,他也没有任何多余的房产。为了能照顾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多看老人几眼,他把老人从乡下搬到城里,还得借住在集团早年修建的房子里。一个每年签字批款上百亿的大老板,居然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留给集团新任领导人的话却是:我的父母住的那套房子,是企业的钱修建的,产权归企业所有,父母年龄大,不易搬动了,让他老人家先住着,等他们百年后,你们再把房产收回来了。

二十多年来,他为员工建造的住房将近4000套,却没有给自己的父母建造一间。他对高管们说:咱们的员工,大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家境都不富裕,供一个大学生就把一家的积蓄给折腾光了。就眼下县城的房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买一套房子不吃不喝也得20年啊,这么大的生存压力,你让他们怎么安心工作?要想让员工们过上幸福的日子,还是由企业投资建房,免费提供给员工住吧。什么时候我们的员工都住上房子了,我这个企业的老总也就安心了。

可惜上帝没有给他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夙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遗嘱里写道:给我们的员工增加工资,新完工的住房尽快分给员工……

一个白手起家,创立了一个百亿资产的大型制药集团的老板,就这样赤条条地走了,如同他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上。

这样的事情你相信吗?

一个上万人的集团,公用车辆大大小小数以百计,其间不乏名车、好车。按照常规的思维逻辑,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车辆里,最豪华、最尊贵的车,毫无疑问是老板的“坐骑”。然而,在鲁南,传统的思维被颠覆了,赵志全的“坐骑”是最差的一辆。

谈及此事,集团科研部的刘忠博士,眼含泪光地告诉我:十多年前,老板给我们这些博士配备桑塔纳2000的时候,他的车还是那辆破旧的普桑,因为修过几回了,车体已经透风撒气了,那是一辆跑了60多万公里的普通桑塔纳啊,对汽车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60万公里后的国产普桑的样子啊。

说起车子,公司的销售主管深有感触:赵总为我们这些主要的片区经理配上奥迪,那是当时最好的国产车。下属的车比老板好多啦,这恐怕是我们鲁南制药的特色,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坐了。赵总却说:你们出去代表着公司的实力和形象,你们什么时候配上宝马、奔驰了,咱们鲁南的日子就好过了。市场都是你们这些将士们跑出来的,先锋有宝马,大将有良驹啊。就这样,他那台普桑一坐就是十几年。后来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他才勉强地换了一台别克商务。

这样的故事你相信吗?

一个民营企业,始终把科技视为最终的竞争力,为此搭建起自己的“黄金台”。在上世纪90年代企业还没有太大实力的时候,他就一掷千金招人才,博士开价:月薪万元,一套136平米的住房,一辆车子……

老员工们说:咱们刚刚吃上饭,就花那么大的代价聘那么多的博士、硕士,而且给他们配备投资上亿元的实验室,赵总啊,咱们有这个必要吗?

他一笑,问:你知道战国时期燕昭王筑黄金台的典故吗?你知道乐毅、邹衍、剧辛是哪里人吗?

一晃就是十几年,如今的鲁南,有了一支20多名博士、80多名硕士、数百名本科生组成的新药开发团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区企业,居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次,荣获省科技进步最高奖一次,专利技术达1000多项,其创新能力在全国同类行业中属于前列。

当下,国家痛下决心整治污染,以断臂求生的决绝开始了企业转型,那些以牺牲能源、资源环境为利益增长点的企业效益开始全面滑坡。2015年,鲁南却在全国医药产品降价15%的不利环境下,靠着强大的研发实力,靠着新产品的拉动,整体效益如同牛市,一路翻红,利润一路上扬:2015年成为全市工商企业的纳税冠军,一跃成为八百里沂蒙山效益最好的企业。

这样的超前眼光,这样的创新意识,我们有吗?

当下,市场供给侧严重失衡,一边是产能过剩,一边是供给严重不足。在医药生产领域更是如此,人们忍不住要问:能治病救命的药物谁来生产?

在鲁南有个长期亏损的项目——“脉络通”生产线,脉络通是治疗脉管炎的特效药,它的主要成分是水蛭和蜈蚣,尤其是蜈蚣,人工养殖困难,野生蜈蚣日渐缺乏,导致原材料价格一路猛增,蜈蚣的市场价格高达2000元一斤。居高不下的原材料价格导致成本严重倒挂,脉管炎患者喜欢的脉络通陷入尴尬的境地。怎么办?

对不负责任的厂家来说这事简单:停产。可是赵志全说:患者有需求,咱们赔钱也生产。就这样,十几年了,脉络通一直在生产,而鲁南付出的代价是每年亏损7500万。

什么是人间大爱?那些靠牺牲资源、牺牲民众利益,获取巨额财富的企业,给慈善机构捐点款就成了慈善家。这样的“善人”多了,却绝不是社会的福祉,真正给社会造福的人是那些胸有苍生、大爱无疆的默默的善行者。

在不少人以挣钱为目的,以效益为前提的当下,鲁南集团的这种企业善行,你相信吗?

一个年销售收入60多亿元的企业掌门人,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却一直没有任何负面的新闻。我采访左家王庄的原村支书匡夫启时,他一脸敬佩地说:老赵那种自律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是人都有七情六欲,老赵真是一个贤德之人啊。

采访赵总的遗孀龙广霞时,她一脸泪花地说:如今社会风气不太好,可是我们家志全一生无绯闻。他是一个对家庭负责的男人。他临终给我留下的那封信,让我一直感动不已。

赵志全健在的时候常说,一个人假如对自己的家都不珍爱,这样的人你别指望他爱厂。在鲁南,无论是在厂区还是在购物中心,经常会看见这样的组合:一对夫妻牵着孩子的手,快乐地从你面前走过。据说,这样的构图是赵总眼里最好的风景,每每看到这样的组合走过,他都会向他们摆摆手、点点头,笑上一笑。

也许有人会说,信息时代,精英人物的作用在锐减,领袖的魅力在削弱,英雄的时代已经落幕了。可看看鲁南的掌舵人,这些论调你还相信吗?

人们对赵志全的印象的多元化,增加了我的好奇心。

可是,面对上述九问,我陷入困惑。我也曾对这些信息难以相信,数度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虽然我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典型,但当下令人怀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目前,社会公德普遍滑坡,为谋取财富很多人不计后果,甚至以身试法。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意识到这个被无数人怀念的赵志全,从社会层面上讲是个难得的标杆式英模;从党性的角度看,是一个新时代的典范;从人性的角度看,是一个大德大爱的榜样……

赵志全身上有着沂蒙山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传统精神,他那种敢于担当、执著创业的精神,不正是沂蒙精神在新时期的丰富与提升吗?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沂蒙后说: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纵观赵志全的一生,在他身上还密集地展示着被时代光大了的沂蒙精神,譬如敢于担当、执著创新的理念,引领企业创新的意识,譬如他迎接困难战胜困难的斗志,譬如他对追求财富的激情和对待财富的平常心态……基于种种因由,201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授予赵志全“时代楷模”称号的表彰决定。

可以说,是沂蒙这片土地给了赵志全丰富的文化营养,他的行动无处不带着传统沂蒙文化的烙印。换句话说,也只有诞生了感天动地的沂蒙精神的革命老区,才能孕育出鲁南这样的企业,才能孕育出赵志全这样的时代楷模。